第二十哀公问政
哀公①问政。子曰:“文、武②之政,布在方策③。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④。人道敏政,地道敏⑤树。夫政也者,蒲卢⑥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⑦,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⑧。)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⑨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⑩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稟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注释】
①哀公:鲁哀公是也,名蒋,谥为哀公。
②文武:指周文王与周武王也。
③布在方策:方,木版也。策,竹简。方策,犹言典籍也。谓布列在典籍也。
④息:消亡也。
⑤敏:速也。
⑥蒲虚:蒲苇是也。为一成长极速之植物。在此喻为政成效之速也。
⑦杀:等差也。
⑧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此三句,豫郑注云,宜属于下,在此重误,故应删去。
⑨达道:犹言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
⑩达德:朱注:“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
一也:诚也。
困而知之:言困苦力学而后知也。
利而行之:言以为利而后行之也。
子曰:朱注:“子曰二字衍文。”
九经:经,常也。谓治国的九种常道。
体:体恤也。
子:慈爱也。
柔:安抚也。
怀:恩慰也。
眩:迷惑也。
齐明:齐,齐也。齐明,谓齐戒明洁也。
盛服:衣冠齐全之谓。
官盛:部属众多之谓。
任使:足任使令之谓。
忠信:谓待之诚也。
重禄:谓养之厚也。
既稟称事:稟;通“麇”也,指赐榖,即工作的报酬也。称:相当也。即稟称事,谓报酬与其工作相当也。
朝聘以时:诸侯朝见天子谓之朝。诸侯使大夫相聘问以修好谓之聘。朝聘以时,谓依一定之时曰朝聘也。
一也:朱注:“一者诚也。”
豫:事先准备之意。
言前定则不跲:跲,踬也,跌倒之意。谓能思定而后言,则不致踬蹶困窘也。
诚者:朱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真理之本然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朱注:“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
不勉而中:言不待勉力而行,自然契合也。
审:详尽也
措:废置也。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问为政的道理。孔子说:“文王和武王的政治法度,都公布在木版竹简上;当他们在位的时候,那他们的这些政治法度,就能施行;到他们死了,这些政治法度也就跟着息灭了。用尽人力,就可以很快地办好政治;用尽地方,就能使树木很快地长大。这国家的政治就像那蒲卢草一样,所以治国的道理,是要在人为啊。因此要得到好人,只要自身修好就行了。要修好自身,必须遵循共生共存的大道。要讲修道,必须以仁义,仁就是爱人的意思,亲爱父母,算是最大的仁。义就是合宜的意思,尊重贤人,算是最大的义。亲爱自己的亲人,应有等级,尊重贤人,也有等级,这些就是礼所以发生的根源。所以君子不能不先修好自身;要想修好自身,就不能不用孝顺去事奉父母;要想以孝顺去事奉父母,就不能不知道人;要想知道人,就不能不知道天。
“天下有共通的这五种,所以实行这五种的却有三种德。那就是说:一是君臣,二是父子,三是夫妇,四是兄弟,五是朋友的交情,这五种就是天下所共通的道。智仁勇这三种德,是天下所共通的德。而所以行使这三种德的,却只有一种,那便是“诚”。有些人是生下来就知道的,有些人是学过了才知道的,有些人要下了苦功去研究才知道的;可是等到他们都知道了的时候,却总是一样的。讲到实行,有些人是很自然的去做,有些人要有好处才去做,有些人是勉强着要费了许多气力才做到;等到成功,还不是一样么!”
孔子说:“好学非智,然足以破愚,故近于智;力行非仁,然足以忘私,故近于仁;知耻非勇,然足以起懦,故近于勇。知道了这三件,就知道怎样修身了;知道了怎样修身,就知道如何管理众人;既知如何管理众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国家了。”
“凡是治理天下国家的事有九种不变的法则:就是说,要修好自身,尊重贤人,亲爱亲人,恭敬大臣,体恤小臣,爱惜平民,招徕各种工人,安抚远方的人,恩慰各国诸侯这九种。修好自身,道自然确立;尊重贤人,就不致疑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怨恨,恭敬大臣,就不致临事迷乱;体恤小臣,小臣的报答敬礼就会加重;爱惜平民,平民就会互相劝勉效忠;招徕百工,财用就会充足;安抚远方的人,人民就会从四方闻风来归附;恩慰诸侯,天下的人就会畏服了。”
“齐戒明洁,穿着整齐,不合礼法的事不轻举妄动,这是修身的方法;不听谗言,远离女色,轻财货,重道德,这就是劝勉贤人的方法;升高他的官爵,加厚他的俸禄,迎合他的喜好和厌恶,这就是亲爱亲人的方法;部属众多,足以供他差使,这就是劝勉大臣的方法;待他至诚,给他优厚的俸禄,这就是劝勉低级官吏的方法;定时使役,薄收赋税,这是劝勉百姓的方法;每日查察,按日考验,同工同酬,是劝告百工的方法;送往迎来,奖励优良,怜恤无能,是安慰远方人的方法;继续世系已绝的诸候,振兴政事已废的国家,治平祸乱,扶持危难,定时朝贡聘问,送往的礼物要丰厚,收受的礼物不嫌少,是感服诸侯的方法。总括起来,治理天下的事虽然有九种,可是实行起来只有一个“诚”字。”
凡是做一切事情。都要先有准备,然后才能做得成功;如果没有准备,那就要废败了。如说话前先有准备,就不会是非颠倒了;事情先有准备,就不会发生困顿难行了;行为先有准备,就不会后来懊悔;论道先有准备,就不至于理穷词尽了。
“在下位的,得不到上面人的信任,对于人民就无法来管理了。要得到上位人的信赖,是有方法的,如果得不到朋友的信任,那就得不到上位人的信赖了;要想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一定方法的,如果不能顺从父母的心,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了;要顺从父母的心,是有一定方法的,如果反省自己,缺少了诚实,这就是不能顺从父母的心了;要使自己诚实;是有方法的,如果不弄明白什么叫善,那就不能使自已诚实了。”
“诚是天的道。天道运行真实无妄,至公无私,所以说:‘诚者,天之道也。’要做到诚,是人的道。未诚而想要使之诚,要择善固执要从容中道;所以说:‘诚之者,人之道也。’天生而诚的人,不费气力,自能中道,不用心思,自能得道,从从容容做去,自能和道理相符,这是圣人啊!想要做到真诚的人,须要用心择取善道,又要用心把握住才行。”
广博地学习它,仔细地考问它,小心地思虑它,明白的分辨它,笃实地实行它。有许多没有学习到的地方,学习到的,学不会便不罢手;有许多没有问到的地方,问到了,没有了解便不罢手;有许多没有想到的地方,想到了,想不通便不罢手;有许多没有辨明的地方,辨到了,辨不明白便不罢手;有许多没有行到的地方,行到了,行得不结实便不罢手。别人用一分气力就可以的,我要用一百分气力去做;别人用了十分气力就可以的,我要用千分气力去做。如果真能依照这个道理去做了,虽是极笨的人,也一定会明白;虽是最弱的人,也一定会强起来。”
第二十一自诚明
自诚明,谓之性①;自明诚,谓之教②。诚则明矣,明则诚矣③。
【注释】
①自诚明,谓之性:朱注:“自、由也。德无不实而明无不照者,圣人之德,所性而有者也,天道也。”
②自明诚,谓之教:朱注:“先明乎善,而后能实其善者,贤人之学,由教而入者也。”
③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朱注:“诚则无不明矣,明则可以至于诚矣。”
【译文】
从诚心上明白这道理,叫做自然的天性;从明白了道理,再去涵养诚心,叫做人为的教化。能诚就能明白善道;能明白善道也就能诚了。
第二十二唯天下至诚
唯天下至诚①,为能尽②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③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④矣。
【注释】
①天下至诚:朱注:“谓圣人至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
②尽:竭也。
③赞:助也。
④与天地参:朱注:“谓与天地并立为三也。”
【译文】
唯有天下最诚心的人,才能完完全全尽量能发挥他自己的天生的本性;能完完全全尽量发挥自己的天生的本性,就能使一般人亦能尽量发挥他自己的天生的本性;能够使一般人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天生的本性,就能够使万物亦能尽量发挥它们自己的天生的本性;能够使万物发挥它们自己的天生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和地的化育之功;可以赞助天和地的化育之功,就可以和天地并立为三了。
第二十三其次致曲
其次①致曲②,曲能有诚;诚则形③,形则著④,著则明⑤,明则动⑥,动则变⑦,变则化⑧;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注释】
①其次:指次圣人一等之贤人。
②致曲:致,推致也。曲,一偏也。
③形:积中而发外。
④著:加显矣。
⑤明:光辉发越之盛。
⑥动:诚能感动。
⑦变:改变也。
⑧化:化育也。
【译文】
“至诚”以次,便是“致曲”。虽然不是至诚,但能曲曲折拆地使之做到诚;曲曲折拆做到诚,所以说曲能有诚。里面有了诚心,外面就会表现,外面有了表现,就会显著地使得大家认可看见,既能显著,就会光明发越,光明发越,就能感动人心,感动人心,就能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诚心的人,才能做到这化育万物地步了。
第二十四至诚之道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①;国家将亡,必有妖孽②;见乎蓍龟③,动乎四体④;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注释】
①祯祥:吉祥之征兆。
②妖孽:妖异之事也。
③蓍龟:古人占卜之用品。指蓍草,龟壳也。
④四体:四肢也。
【译文】
至诚之道,可以预知未来的。国家快要兴旺时,一定有些吉兆发现出来;国家快要灭亡时,就一定有些妖异的事发现出来;发现在卜筮的簪草和灵龟上,发现在四肢的动作和成仪上;祸福要来了,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诚心的人,就和神明一样。
第二十五诚者自成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①。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②之宜也。
【注释】
①诚者……自道也:朱注:“言诚者物之所以自成,而道者人之所当自行也。”
②时措:言时时施行也。
【译文】
诚,是自己成就自己的;道是自己导引自己所当走的大路。诚乃是包括着万物的开始以至终结,不诚就是妄,就没有一切也就没有事物了。所以,君子认为“诚”是最可贵的。诚的功夫,不是自己成功就算了的,还要拿来成就一切万物。自己成功,是仁的本体工夫,成就万物,是知的应用工夫。仁和知,都是本性原有的德行,是在内成功自己在外成就万物的合并工夫。所以这诚,是无论什么时候放在什么地方都合宜的。
第二十六至诚无息
故至诚无息①;不息则久。久则征②,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③。如此者,不见而章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⑤,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⑥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⑦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⑧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⑨。”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⑩。”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注释】
①无息:不间断也。
②征:验于外也。
③无疆:无止境之意。
④不见而章:见,现也。章,明也。
⑤不贰:没有二心之意。
⑥昭昭:小明也。
⑦振:收也。
⑧卷石:言石小如拳者。球,同拳也。
⑨於穆不已:穆,深远貌。不已,谓无间断也。
⑩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为诗经周颂维大之命篇句。于乎,呜呼也。不显,犹言岂不显也。纯,不杂之意。
【译文】
所以极诚心的人,是时时刻刻都诚,没有休止间断的时候,能够不休止间断,就能耐久。动能常存,故不止息;不止息,不间断,故能久;能久,故能有征实的效验;能有征实的效能,故能悠久而长远;能悠久长久,故能博大而笃厚:能博大笃厚,故能崇高而光明。博大和笃厚,所以载得起万物。崇高和光明,所以覆盖住万物。长远和永久,所以能成就万物。博大和笃厚配地,崇高和光明配天,长远和永久,配合天和地的没有时间和没有空间。这样,不待表现,自然会彰明,不待动作,自然会变化入神,不必有什么施为,自然成功远大。
天地的道理,可用一句话包括尽致的:“天地化生万物,所以有令人不可测之妙者,就是对待万物都是至诚无息。”天地的道理,是博大,是笃厚,是崇高,是光明,是长远,是永久。现在拿天来说,不过是那么多的小小的光亮,可是说到它的大,是无穷的大,曰月星辰都悬系在这上面,万物都盖在这下面。现在拿地来说,不过是一小撮的泥土,可是说到它的广和厚,是广到没有边际,厚到没行底止,它却载着华山那样大的山不觉得重,收容了河,又收容了海,亦不会泄漏了什么,万物都载在那里。现在讲到山,不过是拳头那么大的石块,可是说到它的广和大,草木生长在这上面,禽兽居住在这上面,宝物储藏在它那里。现在更讲到水,不过是一瓢那多的水,可是说到它那不可测量的深和广,龟鳖蛟龙鱼鼍都生长在这里面,多多少少的货财,都繁殖在这里边。
诗周颂维天之命这首诗上说:“天的吩咐,是这样的严肃,永久是这样的严肃。”这就是天之所以成为天的道理。它又说:“他的功业是这样的显赫,文王的品德,是这样的纯一不杂!”、这就是说文王之所以谥为文的道理,永久是这样的纯一不杂。
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