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第30章千家诗14
  送魏万①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②,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③,云山况是客中过④。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⑤钟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⑥。
  【注释】
  ①魏万:山东博平人,上元初登第,后改名颢,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
  山人,与李白有交往。②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他乡的人。这里指
  魏万。离歌:告别的歌。一作"骊歌",《大戴礼》载:客人临走时,唱
  《骊驹》诗。后人因而将告别之歌叫做"骊歌"。③听:读去声。
  ④过:读平声。⑤御苑:帝王的花园。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
  方。⑥空令:空使……,白白地让……。令,读平声。蹉跎(cuōtuó
  搓驼):耽误、虚度的意思。
  【解说】
  李颀,东川(今四川省东部)人,盛唐诗人。
  少居颍阳(今河南省许昌附近)。开元十三年(725)进士。曾
  任新乡(今河南省新乡市)尉。后归东川隐居。他的诗,多
  古诗和乐府,尤以五古和七言歌行见长。格调高亢,意气舒
  张,而又兼有感情浓郁、音韵铿锵的优点。他以边塞诗著
  名,而七律《送魏万之京》也是一首代表作。《全唐诗》录其
  诗三卷。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送行诗。诗篇将叙事、写景
  和抒情熔于一炉,炼句很有特色。首联承题入笔,意思是
  说,昨夜落了微霜,今晨送魏万渡河。”微霜",点明时令是
  在寒秋,增添了离别的愁绪。中间二联全是悬拟之词。颔
  联设想友人在途中的景况:鸿雁南归,游子北上,最易惹动
  乡愁;云山过眼,行色匆匆,无意观赏流连。颈联设想友人
  到达京城长安后的情景:寒气催使树色转枯,钟声多在黄昏
  敲响。”关城"和"御苑",意在坐实诗题中的"京"字。诗句
  不说寒秋促使树叶变色,而说"树色催寒",活脱的语言句法
  加强了诗的情味。尾联向友人表示劝勉之意:不要把长安
  看成是行乐之处,在那里虚度年华。见出诗人与魏万友情
  的深厚。
  望蓟门①
  祖讠永
  燕台一望客心惊②,笳鼓喧喧汉将营③。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④。
  沙场烽火⑤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⑥。
  【注释】
  ①蓟(jì记)门:当时幽州的治所,唐朝时是北面的重镇。又,蓟门
  一作关名,在居庸山中,即今居庸关,形势十分雄伟。②燕台:即
  幽州台,为燕昭王所筑,在今北京市大兴县东南。客:诗人自称。
  ③笳: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鼓:战鼓。这
  里都指军中的乐器。汉将营:这里指唐军统帅的营帐。④三边:古
  称幽、并、凉三州为三边。这里指范阳节度使的治辖范围。危旌:高
  高飘扬的旗帜。⑤烽火:古代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夜间举
  火叫"烽"。⑥二句表现了作者有慨然从军以报国的志愿。投笔
  吏:东汉班超年轻时曾为抄写文书的小吏,一天,他投笔叹道:“大丈
  夫当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从军,立功封侯。请长缨:
  西汉终军出使南越,他向汉武帝作豪语道:“愿受长缨(绳子),必羁南
  越王而致之阙下。”后来他终于说服南越王降汉。
  【解说】
  这首诗写出了蓟门的雄伟形胜,表达了诗人从戎报国
  的豪情壮志。首句起得突兀得势,说自燕台望蓟门,使人顿
  生振奋之感。”惊",用字警策,反映受到强烈刺激后的精神
  状态。以下五句写望中所见,先看到汉将(即唐将)的军营,
  喧喧的笳鼓声带来了紧张热烈的气氛;次写在万里积雪的
  背景上,曙色中旌旗在飘动。而"沙场烽火"、"海畔云山"二
  句又进一步烘托了蓟门的环境。这五句有实写,有虚写;有
  声音,有色彩;有近景,有远景。给人们一种鲜明的层次感
  和纵深感,充分写出了蓟门一带壮美的山川形势和强大的
  国威、军威,反映了盛唐时期的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尾联
  是抒情,表示了自己爱国的意愿和抱负。全诗从"望"字生
  发开去,落笔在军事上,写得意境开阔,气象雄浑。
  蜀相①
  杜甫
  丞相祠堂②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④。
  三顾频烦天下计⑤,两朝开济老臣心⑥。
  出师未捷身先死⑦,长使英雄⑧泪满襟。
  【注释】
  ①蜀相:指诸葛亮。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
  诸葛亮为丞相,故称。②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为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所建。③锦官城:代指成都。注已见前。柏
  森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
  是诸葛亮亲手栽种。④空好音:徒然有悦耳的声音。⑤这句是
  指诸葛亮隐居南阳时,刘备曾三次登门请教振兴汉室的事情。三顾:
  三次拜访。频烦:多次地烦劳。天下计:指统一天下的谋略。⑥这
  句称颂诸葛亮先后帮助刘备、辅佐刘禅的忠心。两朝:指蜀先主刘备
  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是开创基业,济是匡济艰危。老臣心:指
  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⑦这句
  是指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没有成功而病故的事。陈寿《三国志·蜀
  志·诸葛亮传》记载,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统率大军,
  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⑧英雄:指
  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解说】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
  甫结束了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生活,
  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探访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绝
  唱。当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诗人痛感朝廷缺少象诸葛
  亮这样的匡时济世之才,所以在《蜀相》中表现出对开创基
  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和推崇的感情,反映了他渴
  望革新朝政的政治热情和进步思想。首联自问自答。”寻"
  字除表明是专诚来访,还透露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
  缅怀之情。颔联写祠堂内景。”自"、"空"二字下得好,既含
  有碧草与黄鹂并不解人事变迁和朝代更替的意思,又慨叹
  人们对武侯呕心沥血缔造的事业有所遗忘。颈联以议论入
  诗,并不失情韵,正如清人浦起龙所说:“句法如兼金铸成,
  其贴切武侯,亦如熔金浑化。”(《读杜心解》)尾联表明对诸
  葛亮事业未成的无限痛惜之情,感情真挚动人,收束得既有
  精神,又有余味。这首诗成功地描绘出丞相祠堂的特定环
  境,准确地选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碧草和隔叶的黄鹂这
  些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寂静、肃穆的氛围,
  借以表达诗人凭吊前贤的心境。此外,颈联高度概括也是
  本诗语言的一个特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①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③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④放歌须纵酒,青春⑤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⑥,便下襄阳向洛阳⑦。
  【注释】
  ①官军:唐朝政府的军队。河南、河北:指黄河南北的相、卫、恒、赵
  莫、幽等州。②剑外:剑门关以南的地方。这里指梓州。蓟北:今河
  北省北部。当时曾是安禄山、史思明叛军的老巢。③却看:犹言再
  看,还看。却,与下句漫字相对。④白日:白天。⑤青春:山青水秀、
  草木萌发的春天。⑥巴峡:今四川省重庆市以东的巴江之峡。巫
  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峡,读入声。⑦襄阳:今
  属湖北省。洛阳:诗人自注。”余田园在东京。”东京,即洛阳。
  【解说】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官军先后收复洛阳、相州、
  幽州等河南、河北地方,历时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
  杜甫因避川西兵乱,这时正流落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
  当他听到收复的消息,欢喜若狂,便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听到官军胜利消息后的喜悦兴奋心
  情,也是为国家、人民得以摆脱长期战乱而高兴。开篇点
  题,"剑外"二字即包含着远客他乡的无限感慨。”忽传"表
  明消息来得突然,出人意料地快。见出消息大得人心,不胫
  而走。”初闻"句突出刹那间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颔联用
  妻子儿女的无愁衬托自己的喜极忘情,以致乱卷诗书,手舞
  足蹈。颈联从狂喜写到狂想,想到痛饮,以庆祝胜利;想到
  还乡,趁着有春光作伴!他甚至连还乡的路线都设计好了,
  这就是尾联所说的先走水路、然后再走旱路直奔洛阳的计
  划,表现了迫不及待的心情。全诗热情奔放,淋漓痛快,所
  以浦起龙说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王嗣奭说:“此诗
  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
  真,他人决不能道。”(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杜臆》)可以说
  是准确地道出了本诗的艺术特色。另外,本诗八句,却六句
  做对,明自如话,也可见出杜甫工力。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①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②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③,西山寇盗莫相侵④。
  可怜后主还祠庙⑤,日暮聊为梁甫吟⑥。
  【注释】
  ①万方:犹"万邦",指天下各地。②玉垒:山名,在灌县西。③这
  句是说朝廷巩固如北极星之不可移易。此指广德元年吐蕃陷长安、
  立广武主为帝,其后不久郭子仪复西京,代宗回京之事。④这句意
  在警告吐蕃不得侵扰西山。按,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诸
  州及云山薪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故剑南、西川诸州也没
  于吐蕃。西山:指岷山山脉。寇盗:指侵扰西山的吐蕃军队。⑤
  此句意谓蜀后主虽昏庸门音弱,因得诸葛亮辅佐,今天仍有他的祠庙。
  可怜:说明渺小、微不足道。后主祠庙在成都锦官门外刘备庙两侧。
  ⑥这句是说,傍晚时姑且吟唱诸葛亮所喜爱的《梁甫吟》曲。表现对
  诸葛亮的怀念:《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
  甫吟》。”
  【解说】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
  承弘为帝;代宗出走;郭子仪复西京,始回京。同年十二
  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在这背景下,杜甫写了这首登高
  抒怀之作。
  首联写春日登楼,触景生情,引出"万方多难"的感伤,
  为全诗奠定了悲壮情调。颔联写远眺,是寓情于景。说锦
  江春色与天地俱来,玉垒山的浮云随古今而变幻,意境十分
  壮阔,似乎把人事代谢、风景不殊的感慨全都蕴含在内。颈
  联承"万方多难"来,咏眼前时事,又抒发感慨,庆幸西京的
  收复,同时对吐蕃的侵扰提出警告。尾联绾到登楼,怀古抒
  慨,由所见后主祠庙联想到辅佐后主的诸葛亮,字里行间流
  露出深切的怀念之情,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怀抱。全诗
  写景抒怀熔为一体,行文章法,曲折顿挫,是杜甫的名篇。
  阁夜①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②,天涯霜雪霁寒宵③。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④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⑤,夷歌几处起渔樵⑥。
  卧龙跃马⑦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⑧寂寥。
  【注释】
  ①阁夜:西阁之夜。此诗集中描写了西阁夜景和览景而生之情。
  ②阴阳:指日月。短景:时光流驶,余日无多。③天涯:指流落之
  地,即夔州。霁:天气放晴。这里指霜雪停止、消散。④星河:银
  河。⑤战伐:指崔旰、郭英、杨子琳等的互相残杀,蜀中大乱,连
  年未息。⑥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渔樵:渔,捕鱼;
  樵,打柴。这里指唱歌的人。⑦卧龙:指诸葛亮。《三国志》载:“诸
  葛孔明,卧龙也。”夔州存有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的遗迹。跃马:
  指汉公孙述。他自称白帝,白帝城即公孙述所筑。左思《蜀都赋》:
  “公孙跃马而称帝。”⑧漫:这里是听任、任凭的意思。
  【解说】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诗人寓居夔州西
  阁,衰年岁暮,寒夜难眠,乃赋此诗,寄托自身天涯沦落之感
  和对战乱中饱尝苦难的人民的同情。首联以精工的对句点
  明时令和地点,渲染悲凉凄苦的氛围,写出了羁旅他乡的苦
  况。”岁暮",明写一年将尽,暗含已届衰年之意。颔联描述
  雪霁后阁夜所见所闻:五更鼓角,军声凄厉悲壮,这是所闻;
  三峡江流,银河倒映水中,这是所见。语言伟丽,形象鲜明。
  颈联接叙异乡情事:一闻战伐,则千家野哭,可见战死者之
  多;几处夷歌,却出于渔樵之口,反映习俗之变。这都是诗
  人最伤心的。尾联借咏近地古人遗迹以抒感,意谓象诸葛
  亮和公孙述那样雄心勃勃的古人,到头来都不免一抔黄土,
  那么,自己的"人事"、"音书"纵然寂寥,又何必管它呢?这
  表面是自我宽解,实是愤语。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①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②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③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④,潦倒新停浊酒杯⑤。
  【注释】
  ①渚:水中小洲。②落木:落叶。③百年:指诗人一生。④艰
  难:兼指自身遭际的不幸和国势的艰危。繁霜鬓:白发增多,如繁霜
  着鬓。⑤潦倒:衰颓、失意。浊酒:味薄的劣酒。
  【解说】
  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大约写于代宗大历二年
  (767),当时诗人在夔州,正患肺病。全诗通过秋景的描述,
  抒写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愁苦。首联连举风、
  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用急、高、哀、清、白、飞等词
  语来修饰,点明了节序和环境,烘染了浓郁的秋意。颔联一
  写山,一写水,一为远望,一为俯瞰,景物萧疏,意境深远。颈
  联含意丰富:写远离故乡,长期飘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
  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这两句词精意炼,极见
  语言工力,自然逼出下联。尾联意思是:国势艰危,仕途坎
  坷,年迈和愁苦使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
  以虽有万端愁绪,也无法排遣。诗篇全用工妥的对句,一气
  流转;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情,情从景生,情景交融;格调
  沉郁,气象雄浑。是杜甫七律中的重要作品。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②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③?只缘恐惧转须亲④。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⑤,正思戎马泪盈巾⑥。
  【注释】
  ①又呈:在写这首诗以前不久,杜甫曾有《简吴郎司法》的诗送给吴
  郎,所以这首题为"又呈"。呈,恭敬地送上去。吴郎:名不详,是杜
  甫的亲戚,当时在州府里任司法参军。②任:听任,不加干涉。
  ③宁有:怎会有,岂会有。此:指妇人打枣一事。④转须亲:皮而要
  对她亲切。⑤征求:征收赋税,指官府对老百姓的搜刮。贫到骨:
  指因被剥削,而穷到极点,一无所有。⑥戎马:指战争。当时吐蕃
  入侵,西北边境不宁。盈:满。
  【解说】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从夔州瀼西迁居东屯,把
  瀼西草堂借给来自忠州(今四川省忠县一带)的亲戚吴郎。
  杜甫到东屯后,写此诗相赠,劝说吴郎不要阻止西邻那位孤
  苦无依的妇女到堂前打枣,表现了诗人同情贫苦人民的深
  厚感情。
  诗篇首联径直提出任凭西邻妇人在堂前扑枣,因为她
  “无食无儿",孤苦伶仃,极端贫困,扑枣是为了充饥。颔联
  是推想妇人可能因为害怕而不敢去打枣,所以劝吴郎对她
  要和气可亲。”转须亲",表现出诗人对贫苦百姓关心备至
  和体贴入微。颈联措辞极其委婉,意思是:妇人对你这位远
  客有戒心虽说是多余,不过你插上几根篱笆却是事实,象是
  真的要防止她打枣了。吴郎插上篱笆明明是为了防止外人
  偷窃,而诗人却反说是妇人多事,这样写可以不伤吴郎的自
  尊心,使他易于接受意见,用心实在良苦。尾联是说:妇人
  平日曾说官府的赋税使得她穷到极点,而自己想起重赋是
  由于连年征战,不禁泪湿衣巾。这两句道出人民贫困的根
  源,是从大的方面开导吴郎,见出诗人胸襟的广阔。本篇语
  言平易朴实,用意亲切恳挚,中间二联全用气势贯畅的流水
  对,并恰当地选用较多的虚词,使得语气更加委婉。运用格
  律极严的诗体,叙事议论,以代书简,并且运用得如此自如,
  可见老杜不愧是精于诗律的大家。
  晚次①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③夜语觉潮生。
  三湘④愁鬓逢秋色,万里⑤归心对月明。
  旧业⑥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⑦。
  【注释】
  ①次:停驻,这里指泊舟。②估客:商人。③舟人:船家。④三
  湘:究指何地,诸说不同。已见王维五律注。疑此处泛指荆湘一带。
  ⑤万里:诗人家住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距鄂州很远,所以说"万
  里"。这也是夸张的说法。⑥旧业:指田园家业。⑦江上鼓鼙声:
  疑指永王李磷引水兵东巡事。按,至德元载十二月,玄宗子永王李磷
  镇江陵,以为安史叛乱,惟南方完富,故引兵沿江东下,欲据江南以
  图安史,而为吴郡采访使李希言所阻,因而发生与江淮地方军队的战
  事。时肃宗又下令讨伐李璘,后兵败,逃至大庾岭死。
  【解说】
  据诗题下原注"至德中作",知这诗是肃宗至德年间
  (756-758)诗人避乱南游期间晚泊鄂州时作。鄂州,唐时
  属江南道,治所在江夏(今湖北省武昌市)。诗的内容主要
  是抒写感时伤乱的情怀。首联点明"晚次"的地点是在距离
  汉阳城尚远的长江南岸,遥望汉阳,一日可到。颔联写船上
  生活的感受。因看到估客昼眠安稳,故知风平浪静;听着
  舟子相呼告语,自己也觉出是在涨潮了。这一联是为人传
  诵的名句,写得情境如画。”知"字和"觉"字透出诗人旅途
  中心境不宁、难以成眠的情状。见出文笔的细腻和生活气
  息的浓厚。颈联抒怀,表明因伤老思乡而不堪逢秋,不堪对
  月。”秋色"正应第三句的"昼"字,"月明"又应第四句的"夜"
  字。语言缜密,意境凄清。尾联说不但征战方殷,家业荡尽,
  有家难归,更何况江南也不安定,也有了鼓鼙之声。这就把
  感时伤乱的意思又推进一层。
  西塞山①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②,金陵玉气③黯然收。
  千寻④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⑤。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⑥日,故垒⑦萧萧芦获秋。
  【注释】
  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西部江防要塞。已见韦应物五言绝句注。
  ②王濬(jùn俊):西晋人,字士治,官至益州刺史。司马炎伐吴时,王
  濬为龙骧将军。楼船:战船,上有层楼。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放
  都市。③金陵王气:指吴国的气运。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王
  气,古人迷信,认为帝王所在的上空有一种特殊云气,国亡则"王气"
  消散。④千寻:形容极长。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⑤降
  幡(fān番):降旗。石头:石头城的省称,即金陵。⑥四海为家:四
  海归于一家,即天下统一。⑦故垒:旧时的营垒,此指西塞山。
  【解说】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作。长庆四年(824)秋,刘禹锡
  由夔州赴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任,途经西塞山,有感而发,
  写下了这首诗。前四句概括史实,应题面"怀古"。公元279
  年,晋武帝为统一全国,兴兵伐吴。王濬大造楼船,于太泰
  元年(280)正月率水师自成都出发,沿长江直下,东吴皇帝
  孙皓在长江要害处以铁锁横截之,进行抵抗。晋军用火炬
  烧熔铁锁,沉入江底,一举攻下了东吴都城金陵,同年三月
  孙皓投降。首联中的"下"字和"收"字相呼应,一写王濬水
  师锐不可当的气势,一表孙皓政权迅速瓦解的形势。后两
  联由怀古兴慨。颈联带过六朝的兴亡替废,隐然有人事代
  谢、此山依旧之感。尾联承人事代谢,说当今天下一统,
  四海为家,面对往代的萧萧故垒,不禁兴叹。这叹息自然
  也暗含着对大唐帝国前景的隐忧,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
  昔"的感伤情绪。此诗成功地将历史事件的典型情节化为
  鲜明的形象,用来表明题旨。此外,活脱的章法如行云流
  水,以含蓄的诗情表现深刻的内容,叙事、写景和抒怀通体
  浑成,都是本诗显著的写作特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
  刘禹锡
  巴山楚水②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③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人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⑥,暂凭杯酒长精神⑦。
  【注释】
  ①酬:酬答,答谢。乐天:白居易字乐天。②巴山楚水:泛指四川和
  两湖一带。③弃置:抛弃,指被贬谪。④此句意谓,怀念亡去的
  旧友,虽吟诵闻笛兴感的《思旧赋》,也只是徒增感叹而已。空吟:徒
  吟。闻笛赋:指曹魏末年向秀的《思旧赋》。《晋书·向秀传》载:向
  秀的友人嵇康因不满司马氏夺取魏政权而被杀,后来向秀听到嵇康
  旧居的邻人吹笛,非常感慨,便写了《思旧赋》追念嵇康。⑤翻似:
  倒好象。烂柯人:诗人自况。《述异记》载:晋代人王质进山砍柴,看
  两个仙童下棋,棋还没有下完,自己的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才
  知世上已过百年,相识故交都已死去。诗人用这个传说表达世事沧
  桑之感。⑥君:指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
  使君》一诗。⑦长精神:振作精神。
  【解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朝廷召回,离和州刺
  史任北返洛阳,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会面。宴席上,白居易
  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对刘禹锡长期被贬表示同
  情,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酬答他。首联概述自己的不幸遭
  遇,表达了愤慨之情。”巴山楚水",指朗州、连州,夔州、和
  州等地;"二十三年",是表贬官生活的漫长。自唐顺宗永贞
  元年(805)到这次回朝,前后度过了近二十三年被弃置的凄
  凉生活,所以言下不免感伤。颔联借用历史故事和传说,表
  示对同遭贬谪的旧友柳宗元、韩泰等人的思念,抒发人世沧
  桑、世事蹉跎的感慨。意思是说:怀念故人,只能空吟《思
  旧赋》;回到乡里,就象恍若隔世的烂柯人。颈联是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的答语,两句
  诗借助形象,言明事理,久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尾联则
  回扣题面,表示对白居易赠诗设酒一番盛情的谢意。诗人
  虽自比为"沉舟"、"枯树",但情调并不沉沦衰丧。他受到千
  帆竞发和万木逢春的蓬勃兴旺景象的感染,再加上友人诗
  酒的激发,不禁豪情顿生,精神得以为之一振。”暂凭",表
  明非自己先已豁达。”长精神"三字,既是自勉,也是对白居易一番好心的回答。
  钱塘湖①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②,水面初平云脚③低。
  几树早莺争暖树④,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⑤,绿杨阴里白沙堤⑥。
  【注释】
  ①钱塘湖:即西湖,在今杭州市。②孤山寺:位于西湖中后湖与外
  湖之间的孤山上,是南北朝时陈朝天嘉初年所建。贾亭:又名贾公
  亭,唐德宗贞元年间杭州刺史贾全所建。今已不存。③云脚:指飘
  流的云气。④暖树:向阳的树木。⑤足:读入声。⑥白沙堤:
  即白堤,一名断桥堤,唐朝以前就有了。
  【解说】
  这首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
  史时写的,描述了初春游览钱塘湖时所见美景,表现了诗人
  对西湖万物萌生的春天的热爱。
  孤山在西湖北半部,象一个岛屿浮在水面。那里的风
  景是西湖的最佳处,同时也是观赏整个西湖风景的最佳处。
  此诗即从此处写起。诗人从孤山寺北贾亭西开始向白沙堤
  方向行游,边走边看。首联即点明行游的起点和初春时湖
  水平明青山白云倒映其中的迷人景色。中间二联描绘游湖
  时俯仰所见的景物。早莺、新燕是报春的使者;乱花、浅草
  是江南初春的信息。这些景物都是西湖初春时最鲜明的特
  色。诗句中"几处"、"谁家"、"渐欲"、"才能"等词语下得极
  好,它处处暗示这是赏春行游,而不是在静止地观察景物。
  尾联以咏叹白沙堤的美景作结。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写
  湖开篇,以写堤收束,中间四句铺写湖堤周围的景物,结构
  严谨,布局有序;语言清新自然,平易晓畅。很能体现出白
  诗的艺术风格。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②,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③,密雨斜侵薜荔④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⑤。
  共来百越文身地⑥,犹自音书滞一乡⑦。
  【注释】
  ①寄漳、汀、封、连四州:寄给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
  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四州:指四州刺史。②大荒:辽阔的荒野。
  ③飐(zhǎn斩);吹动。芙蓉:荷花。④薜(bì毕)荔:一种常绿的
  蔓生植物。⑤九回肠:形容肠的曲折,表明人的悲哀到了极点。司
  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回:转。⑥百越:种族名,也
  叫百粤。文身地:指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文身:在身上画花纹。古
  代相传越人有断发文身的风俗。文:同"纹"。⑦滞一乡:指音信通
  不到他乡(暗指四州)。滞,不通。
  【解说】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夏,柳宗元由永州司马改任柳州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刺史。十年前同时被贬的故交
  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这时也都分别改任漳州(今福建省
  漳州市)、汀洲(今福建省长汀县)、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
  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这些州郡仍是边远地区。柳宗
  元到柳州后,登上城楼,感怀彼此的身世,便写此诗寄给四
  位刺史,以抒幽愤。
  首联写登楼。高楼与大荒相接,有渺远难测的感觉;遥
  望海天,感到愁思茫茫,无穷无尽。这两句总领全篇,为全
  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写近景。芙蓉和薜荔都是屈原曾经吟
  咏过的香花芳草,它们却受到了惊风和密雨的摧残,暗喻自
  己和朋友们的悲惨命运。颈联写远景。说岭树把遥望朋友
  的目光遮断了,江流曲曲折折就象那萦回的愁肠一般。在
  诗人痛苦的眼光里,自然景象都染上了感情色彩,有象征的
  意味。尾联以感慨作收,说就在朋友们任职边荒的情况下,
  仍然彼此不通音信,这就把彼此的贬谪生活的孤独寂寞、悲
  苦凄凉都传达出来了。这诗感情沉痛缠绵,寓情于景,极富
  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