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①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②
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③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④
【注释】
①火牛:战国时,齐将田单用火牛计大破燕兵,连克
齐七十多座城市。浪迹:到处漫游,行踪无定。这两句说,利欲
两字,象万头火牛那样驱使人东奔西走;但江湖上放浪形迹的人,倒象
沙滩上的沙鸥一样闲适自在。②觉:觉得。休:此处作"忘了"
解。这两句说,日长如年,只有空闲无事时才会感觉到;即使天一样
大的事,酒醉之后也会忘记了。③砧(zhēn针):捶东西时,
垫在底下的石头。杵(chǔ楚):捶物的棒槌。摇落:凋残、
零落。故园:故乡。这两句说,深巷里的砧杵声,到月亮将落时才停
止;在这儿见到梧桐叶落,便知道故乡这时也是秋天了。④舒
:这里作"展"解。元龙百尺楼:陈登字元龙,三国时人,素
有扶世救民的志向。有一个叫许汜(sì寺)的人,去看望陈元龙,
陈元龙不理他,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件事告
诉了刘备。刘备说:“现在天下大乱,你只知求田问舍(买田起房子)。
谋求个人利益,没有忧国忘家的胸怀,元龙当然不理你。如果碰上我,
我要睡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只上下床呢!"(《三国·魏志·陈
登传》)这里诗人含有以陈登比拟自己的意思。这两句说,我想放眼
远望,又找不到高处;怎得陈元龙那样的百尺高楼来观看这零落的秋
景呀!
【解说】
这首诗乍读好象是作者写他自在闲适的情趣,其
实不是这样,而是写他对事物的看法,表达他对自己所处的
环境的不满。诗人陆游由于坚持抗金复国主张,得罪了当权
派,最后连官也丢了。但是,他虽然丢了官,报国的信念始
终没有衰退。这首诗就表达了他这一心情。
与朱山人
杜甫
锦里先生①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③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释】
①锦里先生:即诗题中的朱山人朱希真。
②阶除:阶檐天井的泛称。
【解说】
赠人之作,不外写对方品性、相处交谊之类的内容。首
句点明主题,次句写家境清贫,诗人以"未全贫"三字写
之,则山人努力耕作,治生有道。而且能宾客众多,与人无
忤,儿童看惯了不怕陌生的人。第四句极力写山人的纯朴爱
物,故鸟雀不畏人。李白与韩荆州书,曾说他喂的雀鸟能
“就掌取食,了无惊异",为自己品德之一,此句即写隐居
的山人与物无争。这样的人,居处的环境必然也是美好的,
试看"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兼以白沙翠
竹,好一幅村居疏野质朴图画。末一句写友谊之深。
以肖像、景物来烘托人物,为律绝少见的写法。此外
“野航恰受两三人"句为人所称颂,杜甫喜用"受"字,如
“燕剪受风斜"之类,都为名句。又腹联两句都好:白沙、
翠竹、江村,即使不用上联的"秋水、野航",已构成一幅
画面;而"暮"字又逗下"月色"、"柴门",使"翠竹"
中的江村更见精神。而"月色新",一个"新"字为全诗添无
限精神。薄暮夜色之美,主客友谊之深,送别揖让之状,踏
月夜归之景,别后相恋之情,俱于此三字见之。
闻笛
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①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②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③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④
【注释】
①画楼:古时指女子居住的楼阁。这两句说,不知道
哪一家女子在画楼中吹着笛子,随着断断续续的风,传来了断断续续
的笛声。②遏:止的意思。碧落:即碧空,天空。帘栊:
指窗和房门的窗帘、门帘。这两句说,笛子的声音直达云霄,连天上
的行云也被止住了;笛子的声韵清幽,它和清凉的月色,一起透进帘
栊里面去。③兴(xìng杏):兴会、式致。桓子:即桓
伊,晋朝人,善吹笛。一天,他路过清溪,王徽之停船江边,对他
说:“听说你很会吹笛,请吹一曲给我听一听吧。”桓伊兴致勃勃地
吹了三曲给他听。这便是有名的《梅花三弄》。三弄:指《梅花
三弄》。马融:东汉人,字季长,以才高博学出名,著有《笛赋》
一篇.这两句说,桓伊兴致来时,便吹出《梅花三弄》这支有名的笛
曲;马融写成《笛赋》,人人都怀念他。④嘹亮:是说声音清晰响
亮。这两句说,曲调已完,那嘹亮的余音还在空中飘荡,不知吹笛的
人是否还在楼上呢。
【解说】
笛声是属于音乐方面的艺术,其音发子器,入于
耳,感于心,倏忽即逝,无迹可寻,亦难于描绘。这首诗的
作者,通过"响遏行云","清和冷月",和借用桓子、马
融有关吹笛的典故,描绘了笛声的优美动人。但诗的意境,
并没有到此就停止,诗人从笛声又联想到吹笛者,这才是作
者的真正用意所在。
冬景
刘克虚
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①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
蓉菊②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注释】
①嫩绿:指酒色如竹叶之绿。
②蓉菊:芙蓉、菊花。
【解说】
诗写冬天的可爱,要及时行乐。第二句衬朝曦的温暖。
此外既有"暖阁",又有"寒衣",还有美酒、蟹、橙、蓉、
菊,住、吃、穿、玩都舒舒适适,当然只能是"赏心从此莫
相违"了。
冬至①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②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③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④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⑤
【注释】
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称冬至是阴尽阳生,
从那天起至次年夏至止,日渐长,夜渐短。夏至到冬至则相反。诗题
一作《小至》,小属阴,阴尽故曰小至,即冬至的意思。②日相催
:逐日相催。这两句说,天时和人事,逐日相催;冬至到了,阴尽
阳生,春天开始了。③五纹:五种彩纹,此处指五彩丝线。添弱
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日渐长,刺绣时每日可以多添一根丝
线。葭(jiā家):初生的芦苇。琯(guǎn管):灰琯、玉
管。古代常用来测节气的变化,把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进玉管
内,到某一节气,玉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六琯:即玉管。这两
句说,女工刺绣,从此每天都增添一根细线;六律玉管内的芦苇灰也
会飞动起来。④腊:十二月。舒:展的意思。冲:冲
破。这两句说,看那岸边的柳树好象在等待腊月一过,就要吐出新
芽;山中的梅树也象要冲破寒气及早开花。⑤云物:犹景物。
乡国:即家乡。覆:翻过来。这两句说,这里的景物和故乡没
有什么不同;且叫儿子拿杯子来,饮它一杯,不辜负这佳景吧!
【解说】
这诗是咏冬至而作。首联是点题,是总写。
“日相催"、"春又来"既切题意,又给人日月易逝的感
觉。中间四句写冬至的景和事,其中颔联回应首联的人事
催,说"人事";颈联回应首联的天时催,说"天时"。这
四句写得层层紧扣,脉脉贯通。末联即景抒情,虽有思乡念
头,但为了不负此佳景,故"教儿且覆掌中杯"。这两句
和前面的"日相催"、"春又来"又起到线断珠连的呼应作
用。诗中的"又"、"弱"、"舒"、"冲"、"且"等字
用得准确、妥贴,为开拓意境增色不少。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①,占尽风情②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③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④。
幸有微吟可相狎⑤,不须檀板⑥共金尊。
【注释】
①暄妍:暄指晴朗,暄妍形容梅花在晴日中开放之
状。
②风情:美好的光景。
③霜禽:泛指活跃在冬天的小鸟,如绿毛、幺凤之
类。
④断魂:痴痴呆呆、丧魂落魄的样子。按断魂一词在
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思,七绝"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断
魂,意思同这里不一样。
⑤狎:本为玩弄,这里应理解为彼此了解,互相亲近。
⑥檀板:歌者用以节拍,犹今之拍板,以檀木做的为
好,故用檀字以形容其华贵。
【解说】
严冬来了,百花凋谢,只有小园的梅花象在晴日和风中
开放的花卉那样的鲜艳。这梅花把小园的一切风光都总揽了。
那疏疏落落的影子,横斜错落地映在清清的浅水里,在月光
下散放一缕缕幽香。这样的花,凡禽固不能亲近,就是霜禽
想亲近也不敢冒昧,先得偷眼窥视。这时幸好没有粉蝶,如
叫粉蝶看见,一定会如醉如癫,丧魂失魄的。我很徼幸,能
够写点诗,所以能同梅花相亲近,彼此了解,哪里须用清歌
妙舞,美酒佳肴呢。
作者林和靖,名逋,字君复。宋钱塘人。隐居孤山,不仕
不娶,有梅妻鹤子之说。死谥和靖。诗的风格"淡远"(白
描而有深味)。这首梅花诗素为世人所称道,但意见也不一
致。
一首诗能引起广大读者的评论,总是好的;而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也是难免的。但评诗总有一个标准。这首诗是咏梅
花,是咏物诗。咏物诗有两种情况:一种以物托意;一种虽无
寄托但神态逼真,有化工之妙。如兼而有之当称神品。和靖此
诗,以全诗论,赞梅花之疏淡高洁即诗人之自赞。首联即把
梅花耐寒奇姿写尽。次联更渲染之。三联反面来写,又以霜
禽先从正面作衬然后跌入蝴蝶断魂。此句本不好解,后参作
者另一首咏梅花的诗有:“惭愧黄鹂与蝴蝶,只知春色在桃
蹊。”方证实此句用意是借粉蝶以赞梅,排解"人怜红艳多
应俗"的庸人见识,以显示"天与清香似有私"的梅花精
神。并且从此自然过渡到结尾诗人的自负。”微吟相狎",
别人不能了解梅花,就是有点诗才的人,象"霜禽欲下"也
不见能得到梅花的清睐。至于粉蝶,固然做梦也想不到,即
使想到了也只是断魂而已。既然梅花什么人都瞧不起,唯独
瞧得起我,所以赞扬梅花即诗人的自赞。这是就全诗说的。
而历来评此诗的人,都聚讼于"疏影横斜"一联。这一
联到底好不好呢?好在哪里?我们倾向《诗词例话》的看法
(未引原文)。因为我们对咏物诗能写出其精神即可包括风
格,写风格不一定能传其神。黄山谷专主格,故与欧阳修不
同。我们主神态,故赞同欧阳修的看法。经过千百年的考
验,"疏影横斜"之句,一般爱好古诗的人都知道,而"池
水倒窥"一联,已几乎无人提起。但这两句究竟好在哪里?
第一,"疏影横斜"一联可以包涵"池水倒窥"一联的内
容,因此形象更丰富。第二,诗人为梅花安排了一个很好的
背景,使梅花的精神跃然纸上。所以方回说:“予谓彼杏桃
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
'水清浅'有何交涉?且'横斜'、'浮动'四字牢不可移"。
这一批驳,真是洞穿七扎,透彻极了。
但此诗颈联与颔联之间气格是否相类?我们初读此诗
时,也颇有此感,颔联是那么的超然霞举,遗世独立。颈联
可写得近乎"猥亵"。但看了作者其它几首咏梅的诗,乃知
颈联是作者是刻画另一种人的神态,故另用一副笔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②
本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③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④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⑤
【注释】
①左迁:指被贬官。《汉书·周昌传》:“吾极知其
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被贬秩任为左迁。”
因此,以后称左迁为降职。②封:谏书。朝奏:早上送呈谏
书。九重天:指皇帝。潮阳:在今广东省潮州县,唐时为潮
阳郡。这两句说,早上向天子呈了一封谏书,晚上便被贬到远走八千
里路的潮阳去。③圣明:指皇帝。弊政:这里指迎佛骨事。
敢:岂敢的意思。将:因。衰朽:体衰多病。残年:
即余年,指人的晚年。这两句说,我本想为朝廷革除弊政,岂敢因自
己衰老而爱惜这在世无多的生命。④秦岭:陕西南部的山岭的总
称,因陕西在战国时为秦地,故称秦岭。这两句说,看到白云横亘的
秦岭,有家也归不得;大雪封锁住蓝关和去路,坐骑不能前进。
⑤汝:指韩湘。瘴江边:指潮州,当时岭南一带多瘴气。这两
句说,我明白你远道来此是为了劝慰我,将来好到潮阳收埋我的骨
头。
【解说】
唐宪宗(李纯)迷信佛教,元和十四年(819),
从凤翔迎佛骨入宫供奉。作者当时任刑部侍郎,曾上表劝
阻,力陈弊害。宪宗不但不听,反而以此论罪。韩愈为了这
件事,差点儿断送了性命,后来被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
刺史。正当他满怀委屈感到无人诉说的时候,在蓝关(今陕
西省蓝田县东南)遇见他的侄孙韩湘,于是便把自己的心事
写成此诗。
诗中首先是写自己因上表谏迎佛骨而遭到了贬谪。从
“朝奏"到"夕贬",说明了得罪之速,触犯皇帝之深。接
着,作者说上表谏迎佛骨的原因是为了革"除弊政"。”敢
将衰朽惜残年"说明诗人的一片愚忠。颈联是写景,一是远
景,一是近景。远处被白云秦岭所阻,有家归不得;近处则
是大雪封关,道途艰辛。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当时进退两难
的困境和内心的愁苦。尾联是作者感叹自己无罪远谪,此去
凶多吉少,恐怕会老死于那瘴疠之乡,这一联的情调沉郁凄
楚,蕴含着诗人的满腔悲愤。全诗章法严谨,对仗工整,语
言委宛。
干戈
王中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踪迹大纲王粲传①,情怀小样杜陵诗②。
鹡鸰音断③人千里,乌鹊④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⑤,酩然⑥直到太平时。
【注释】
①王粲传句:王粲,汉末人,黄巾起义后他到荆州依刘
表,后又回到北方依曹操,漂流无定。诗人的生活与王粲大
致相似,故说"踪迹大纲"。大纲,大约,大概之意。
②杜陵诗句;杜甫遇安史之乱,流落巴楚,写诗消
愁。诗人的心情同杜甫差不多,所以说"情怀小样"。
③鹡鸰:《诗经》"患难相顾,如鹊鸽之在原"。
④乌鹊: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意本此。
⑤千日酒:晋人张华写的《博物志》中说:“中山酒
家,误将千日酒与刘玄石而忘言其度。刘饮后大醉,至家,
人以为死。三年后酒家忆及此事往告其家。开棺,玄石复
生。”
⑥酩然:大醉叫酩酊。酩然,大醉的样子。
【解说】
王中,字积翁,宋代末年诗人。
在分析赵嘏《闻笛》一诗中,我们曾对引用典故的情
况,作了分析;这首诗又用了很多典故。除了诗的脉络以
外,用典就是本诗的艺术特色。开头以设问引起,社会这样
的动荡,到处兵荒马乱,何处是可以安居的绿洲?哪里去
呢?直到末联作答:“事大如天醉亦休。”想以千日酒来麻
醉自己以待世界的太平。这不是欲何之的答案,这种不答之
答,正见其彷徨异乡残年踯躅的凄凉。中间几联恍忽在我们
面前站着一个有抱负有能力而生不逢辰,"一事无成两鬓
丝",江湖落拓的孤独老人,在月夜里低诉自己一生的遭
遇:王粲并非天才,但在中原动乱之秋,南依刘表,刘表也
不重用他,只好写点诗赋来解解忧愁;王粲是我的影子。我
又好象杜甫,杜甫是立志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
人,而安史之乱逃出长安,流落蜀川,也只能写点诗消遣。
我的兄弟也天各一方,又是"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
涂中"会面既不能,音信亦没有,我们都象这月下的乌鹊,
只能绕树飞鸣,哪一枝是我栖息的地方。颈联对句暗重复
“欲何之"之意,故与末联粘合得十分紧密。
诗中用典又叫用事,即修辞上之引用。这是指有出处说
的。实际它的作用是比喻。借古人已有之形象来表现诗人所
要塑造的形象。但比喻有确切的,有不伦不类的,这表现在
诗的用典上,就是以前说过的"隔与不隔"的问题了。这首
诗末联用典比前几联好,因为纵使不了解"中山千日"是怎
么回事,诗的意境仍然鲜明,好象眼前有个人吹呼打鼾地睡
在那里一样。前几联又比"闻笛"一诗中"兴来三弄",
“赋就一篇"好,因为这里的比喻不停止在比喻的材料上,
告诉我们以句外的内容。但诗以能不用事为最好。《诗品》
下面这段话,针对当时文风,说得有点绝对,但有道理。
《诗品》说:
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吟咏性情,何贵用事!"思君如流
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
故实;"明月照积雪"距出经史;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
寻。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迩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
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其。
归隐
陈抟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①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②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③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④
【注释】
①踪迹:这里指作者走过的道路。红尘:即人
世间。青山:此处指作者的故园,即归隐华山。频:连续、
多次。这两句说,读书以来,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在人世间竟奔波
了十年的光景,现在我做梦也经常想起要回到青山去做个隐士算了。
②紫绶:即紫色的丝带。纵:纵使,即使。荣:荣耀。
争:通"怎"。争及,即怎及得。朱门:古代贵族住宅的大门
漆成红色,表示尊贵,以后便以"朱门"作贵族或贵族邸第的代称。
这两句说,手握紫绶金印,做个高官,虽然很荣耀,但是也会朝荣夕
枯,不如睡卧为高,富翁虽然腰缠万贯,也会有兴衰,所山不如安贫
为上。③剑戟:古代兵器,这里泛指武力。危主:国家危亡
时的帝王。笙:古代乐器。笙歌,泛指纸醉金迷的歌唱和乐器伴
奏声。聒(guō郭):声音吵耳。这两句说,做君主的人靠武力
维持统治,多令人担心;沉溺于酒色的人,整天欢娱歌舞,过着醉生
梦死的生活,又多么令人可厌。一般春:一样的春光。这两句
说,不如携书归隐,闲玩野花耳听鸟啼,亨受美妙的春色为好。
【解说】
陈抟,自号扶摇子,真州(今属江苏省)人。生于唐代。五代时隐居华山修道。
这是作者有感于世乱,以归隐为乐而作的诗。
这种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显然是错误的。
时世行赠田妇
杜荀鹤
夫因兵乱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①。
桑柘废来②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③。
【注释】
①焦:营养缺乏,毛发枯黄如焦。
②废来:"废来"与下句"荒尽"为互文,故"来"
即"尽",即"了"。古汉语中凡互文都可用此法解。
③征徭:强出实物叫征,强出劳力叫徭。
【解说】
杜荀鹤,字彦之,唐代池州人,杜牧之之微子。自号九华山
人。有诗名。宫词"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一联特妙,
其它诗不称是。当时谚语有:“杜诗三百,唯在一联中"的
话。
这首诗能反映晚唐现实,过去评为鄙俚,其实质朴深刻。
时世行是诗体,赠田妇是本题。诗人用"夹叙夹议"手法,
描述唐末的现实,控诉反动统治的罪恶。一二句写田妇的穿
着,三四句写贫困的原因,于叙述中寓议论。以"犹"、
“尚"二字不仅点明田妇贫穷是因纳税征苗,而且写出程度
的严重。后四句又从食的方面写生活的困苦,最后再一次点
明贫穷的原因。把唐末离乱的现实,表现得尽致而深刻。
但是二、四两联的反复是好的,而第二联上下句却是一
个意思。这种对法叫做"合掌",是律诗属对上的缺点。
送天师
宁献王
霜落芝城柳影疏,殷勤送客出鄱湖。①
黄金甲锁雷霆印,红锦韬缠日月符。②
天上晓行骑只鹤,人间夜宿解双凫。③
匆匆归到神仙府,为问蟠桃熟也无?④
【注释】
①芝城:地名,天师经过的地方。殷勤:热情
恳切。鄱湖:即鄱阳湖。这两句说,秋到了芝城,白霜凋落了柳
叶,只剩下稀疏的枝影了;这时候,天师:你要离开这里(鄱阳
湖),我诚心为你送别。②甲:本指铠甲,此处指坚硬牢固的
器具。雷霆:即雷霆万钧,意指威力无穷。红锦:红色的锦
缎。韬缠:此处作"包裹"解。日月符:即符如日月,指符
的威力大。这两句说,你的道术离明,黄金一样坚固的盒子装着威力
无穷的大印,红绸缎里又包裹着非常神灵的符咒。③凫一泛指野
鸭。据说神仙也可乘凫飞行。这两句说,你早上跨鹤而去,晚上住到
人间,解下双凫而来。④蟠桃:神话传说中的仙桃,三千年才开
花结果一次。这两句说,你匆匆回到神仙府去,为的是问仙桃熟了没
有。
【解说】
宁献王,明高帝子,名权,封于南昌。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五斗米道,入道的人都交
五斗米。后世信道的奉他和他的子孙为天师。这首诗里的天
师,朝见过宁献王,宁献王作诗相赠。这诗主要是说天师道
术高明,朝来暮去,仙踪无定等。这些全属迷信之说。此诗
可以说是《千家诗》中选得最不好的一首。全诗无可取的地
方,属于糟粕之类的作品。此诗和下一首诗,据说是后人加
进去的。
送毛伯温
明世宗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①。
风吹鼍鼓②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③。
天上麒麟原有种④,穴中蝼蚁岂能逃⑤。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⑥与先生解战袍。
【注释】
①秋水雁翎刀:言雁刀明亮如秋水,以见刀之锋利。
②鼍鼓:鼍龙皮作的鼓,声甚响亮。
③电闪旌旗:旌旗之状鲜明如闪电。
④麒麟:见《曲江》注。
⑤蝼蚁:大蚂蚁,比喻当时谋反的安南。
⑥朕:秦始皇以来皇帝的自称。
【解说】
明嘉靖时安南谋反,命南宁伯毛伯温去讨伐。临时赠这首诗以壮行色,鼓励士气。诗首联写大将的英雄气概,次联
写王师的声威。第三联写天命有在与必胜之心。末联先作慰
勉之词以见人主之恩。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①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②,海燕双栖玳瑁梁③。
九月寒砧④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⑤。
白狼河⑥北音书断,丹凤城⑦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⑧。
【注释】
①补阙:掌讽谏的官。乔知之:是武后朝的补阙,后被杀害。②卢
家少妇:《乐府·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
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
郁金苏合香。”这里是泛指,并非诗中女主人公的夫家一定姓卢。郁
金堂:涂上郁金香料或散发郁金香气的堂屋。郁金:植物名,可做香
料。③海燕:燕子的一种,又名越燕,多产于南方沿海地区。玳瑁
(dàimào代冒旧读dàimèi代妹)梁:用玳瑁装饰(或玳瑁颜色绘成)
的屋梁。玳瑁:海产动物,甲壳光滑有文彩,可制装饰品。④寒砧
(zhēn真):捣衣的砧石。因在天寒时捣衣,故称"寒砧"。这里指捣衣
声。⑤辽阳:泛指辽东地区(今辽宁省一带)。唐时是东北边防要
地。⑥白狼河:今辽宁省的大凌河,流经锦州入海。⑦丹凤城:
长安、又名风城。指少妇居处。⑧流黄:黄紫两种颜色相间的绢。
这里指室内的帷幕或未织成的绢匹。
【解说】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
人。与宋之问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宫廷诗人,号称"沈宋"。
长于七言诗,风格柔靡,感情多缠绵悱侧,内容较贫弱。后
因其交结武后幸臣张易之,被流放驩州(治所在九德,即今
越南荣市),这种流放生活使他的诗的内容有所扩大。有
《沈佺期集》。
这是一首合乎七律格式的乐府诗,又作《独不见》,内容
沿用了乐府旧题,不一定是写现实生活的真人真事。本诗表
现的是少妇对久戍不归的丈夫的怀念和愁怨,属于"闺怨"
题材。首联借用乐府古辞《河中之水歌》成句而稍加变化,
写思妇的居室环境。”卢家少妇",是泛指;"郁金堂",可见
居室的华丽;"海燕双栖",写环境,对思妇是一种爱情的启
示,引出她的孤独寂寞之感。颔联从砧杵繁响、落叶萧萧的
秋季说到她怀念长年征戍的丈夫。”寒砧",暗指为征夫捣
衣;"辽阳",指丈夫征戍之地。颈联再以少妇的感受分写两
地:上句紧承"十年征戍",写征夫音信断绝;下句承接"九月
寒砧",写少妇秋宵难寐。尾联以问句作结,进一步深化了
闺怨的题旨。意思说:是谁偏偏不见少妇满含愁思,却又驱
遣明月照她的帷幕(或未织成的绢匹),使她望月怀人,加倍
痛苦呢?这样有力的一结,使得诗味更加悠长,含蓄不尽。
第29章千家诗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