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二十四章河上名苦恩。此章謂主一者足於內,而不矜於外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先,悉薦切。夫道混然成體,自古固存,而兩儀由之以生。物即道之為物之物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寂然無聲也,寥邈無形也。以其體則卓然無所對待而不變不遷,以其用則周匝運行而不危不殆,此蓋即本然之全體,而有流行生育之妙用焉。母者,生生之本也,不可指為一物,故贊之以寂兮寥兮;又非溺於空寂,故兼體用而言獨立周行,而生物也不測矣。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彊為之名曰大。
彊,上聲,此實無得而名焉。
大曰逝,
逝,往也,謂往被於萬物也。
逝曰遠,
無往不周。
遠曰反。
極其遠則其大無外,反而求則其小無內,蓋遍乎萬物,而未嘗離本故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夫道超乎天地有形之先,故章首云先天地也,而亦未嘗不在乎天地有形之中,故復云域中有四大也。若由道言之,則天地與王皆不足言其大矣,然道亦豈外是三者而別為一物哉?故即域中而言,則世人惟知是三者之大,而不信道大,是故云耳。初非謂道亦域中之一物也,學者不可以辭害意,申言而王居其一焉者,謂人者天地之心,而會乎道,所以潛天而天,港地而地,凡於萬物之中靈秀者,莫出乎人,而王統之故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者,相因之義也。故語其序,則人處於地,形著而位分,地配乎天,而天猶有形,道貫三才,其體自然而已。謂推其相因之意,則是三者皆本於自然之道,蓋分殊而道一也。故天在道之中,地在天之中,人在地之中,心在人之中,神在心之中,而會于道者也。是以神藏于心,心藏于形,形藏于地,地藏于天,天藏于道。文定曰:使人一日復性,則是三者,人皆足以盡之矣。
右二十五章河上名象元。此章贊道大而自然也。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重,直用切。輕,起政切。寡謀之類。躁,早報切。離,去聲。輜,莊持切,大車也。君子之道以靜重為主,不可須突離也,如輜車之重,不敢容易其行。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觀,古亂切。處,上聲。夫榮觀在物,燕處在己,惟不以物易己,故遊觀榮樂,無所係著,而超然自得於物外也。
如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乘,去聲。身輕,如字。謂萬乘之尊,不可縱所欲之私,而不顧天下之重也。輕則妄動,故失助於臣。躁則擾民,故失其為君之道。或云君輕則失助於臣,臣躁則失任於君矣。
右二十六章河上名重德。此章言靜重然後可以為有物之主。或曰近取諸身,則心為君,氣為臣,輕則心妄動而暴其氣,躁則氣擾亂而反動其心。蓋君為民物之主,心為一身之主,所當靜重則無為而成功。
善行無轍迹,
行,下孟切。輪輾地為轍,夫與道為何迹之有。
善言無瑕謫,
瑕,下家切,玭病也。謫,直革切,過惟和以天倪,故無口過。
善計不用籌策
道一而已,總括萬有。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楗,其偃切,拒門木也,橫曰關,豎曰楗。無門無房,四達皇皇,而天地之大亦不能出乎其外,是謂善閉。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妙本湛然,不為法縛,不求法脫,堂堂密密,了無間然,所謂不可須臾離也。苟溺於刻意尚行,執言滯句,用心計度以求道,而不達方便之門,則反為教相所縛,故不能徹見萬法根元矣。所謂善者,無為而已。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夫救人於危難,特救其形耳,而且未必能博,豈足為善哉。惟彼方執著有為,迷其性於暗蔽之中,而我以兼容之量容之,以先覺之明覺之,使彼之天光自發,如明燈之傳襲無盡,而在我者既以與人己愈多,則其明亦何限量哉。葉夢得曰:常之為言,無時而不然也。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謂因其不善而教之使善,乃所以為善救也。則是資其不善者,以為吾施教之地矣。林東曰:因其不善而不為之,是可資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夫道之要妙,非教能到,故至於不貴不愛之地,則知無我。人雖大智而莫測,蓋能所俱忘,是曰獨化者也。
右二十七章河上名巧用。此章明名連雙泯,教理兼忘。傅弈云:常善救人等兩句,獨得諸河上,古本無有也!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離,平聲。知彼守此,則所守者非勉彊而有常。夫雌靜謙下,眾必赴歸,猶水附地。相守之審在乎有常,則雄動高強之念不作,故性醇氣和,無欲之至,而赤子之心不失,此專氣以致柔也。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以恬養智,與道冥一,則可為天下之所取式。以其德有常而不變不差,故用未嘗窮,量未嘗極,此恬與智交養而成和也。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為眾所歸而取式,則榮矣。故處之以辱而受眾垢,有如谷之能容能應而未嘗匱乏,則復於渾然之全體矣,此和行而成德也。自嬰兒與無極,言入德之序,而復於樸,乃其所至之地也。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長,上聲。樸即道也,形而上者謂之道,歸於樸則體斯立焉。形而下者謂之器,故散樸為器以應萬物,道之用所以行也。聖人用此道以為民物之主,亦因其理勢之自然,雖制而非有所裁割。曹曰:大制猶天地之造物,物隨性而自成,不煩裁製也。
右二十八章河上名反朴。此章明牧謙以容物,泯迹而返樸,故其用不窮。或云雄者天一之水,在人為精。雌者地二之火,在人為神。白者,金也。黑者,水也。此又一家之論也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天下乃天地神明之器也,惟順其自然而自治。將欲取而為之,是以人滅天,以故滅命。身猶天下也,故黃帝南望而玄珠遺,機心方存而純白不備。
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彊或羸,或載或隳。
噓,煖也。吹,寒也。彊,盛也。羸,力為切,弱也。載,成也。寨,許規切,壞也。有為之物,必屬對待,消息盈虛,相推不已。惟抱一者,不入
其機。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去,上聲,除也。聖人知外物之不可必,而事勢之相因,亦理之常,故任其自然而不欲使其盈且過也。故泰卦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右二十九章河上名無為。此章謂惟無為自然,則可以有常。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彊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刻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彊,渠良切。好,去聲。還音旋。處,上聲。御註曰:孟子所謂反乎爾者,下奪民力。故刻棘生焉,上干和氣,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彊焉。
已音以,下並同。兵固有道者之所不取,然天生五村,亦不可去。譬水火焉,在乎善用。惟以止暴濟難,則果次於理而已,凡理義之在我,則所守者不屈矣。《春秋》傳曰:殺敵為果。言殺敵者,令不相侵而已,何敢取彊於天下哉。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彊。
果以理勝,彊以力勝。惟果則有隱然必克之勢,初非恃力好戰,故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不得已而後應之,勿彊而已。
物壯則老,是謂非道,非道早已。
物壯極則老,兵彊極則敗,故兵之恃彊,則不可以全其善勝;物之用壯,適所以速其衰老。皆非合道知止。
右三十章河上名儉武。此章謂輔相以道,則人心愛戴。而用兵爭彊,不足服人。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惡,去聲。處,上聲。下同。佳兵者,用之善者也。然兵終為凶器,凡有知覺之物,猶且惡而避之,況有道者乎?惟以之濟難而不以為常,故不處心於此也。
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左為陽,陽好生。右為陰,陰主殺。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惔為上。勝而不美,
惔,杜覽切,安也。好生惡殺,而無心於勝物故也。
若美之者,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樂,去聲。惟不嗜殺人者,為能得天下之志。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處,上聲。喪,平聲。碧虛子曰:右為陰,主死,故喪禮尚右,凶也。上將軍專殺伐之權,故處右,偏將軍則不專殺故也。黃曰:夫兵之不可去者,以盜賊敵國之為人害也。身猶國也,利欲之害人亦然。惟有道之士虛無恬惔,無所慕悅,尚何慮於外物聲色之害吾也哉。
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