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御纂周易折中>第12章
22,卷十二《象下传?小过》释“山下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15时有三归反玷之管仲,故晏于矫之以敞裘。”
康熙本作“玷”;四库本作“坫”;同治本作“玷”。
校点本依康熙本及同治本作“玷”。
卷十三《系辞上传》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集说”引吴澄之说:“吴氏澄曰:吉凶悔吝,象人事之失得忧虞;变化刚柔,象天地阴阳之昼夜进退。”
康熙本作“失得”;四库本作“得失”;同治本作“失得”。
考吴氏书原文作“失得”,故校点本依康熙本及同治本作“失得”。
24,卷十三《系辞上传》释“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以‘自天祜之,吉无不利”’。其《本义》条下:
“占,谓其所值吉凶之决也。”
康熙本作“决”;四库本作“决”;同治本作“次”。
案同治本作“次”恐因“决”“次”形近而误,校点本依康熙本作“决”。
25,同上文所引《系辞上传》之同一段文字,其“集说”下引俞琰说:
“龠氏琰曰:观象玩辞,如蔡墨云,在《乾》之《垢》,如。庄子云,在《师》之《临》,谓之在者是也。”
康熙本作“如”;四库本作“知”;同治本作“如”。
校点本依康本及同治本作“如”。
26,康熙本有时能将“己”正确地写作“己”,但多数情况下,将“己”写作“已”,而将“已”写作“巳”。四库本“己”“已”不分,“己”“已”全作“已”或“巳”。同治本有时也有二者混淆处。现举下列以证之:
①卷六《下经?困》卦辞条下之“案”语:
“夬卦‘闻言不信,己。不信人之言也,而夫子以‘聪不明’解之。以信字对聪字,则信字当为疑信之信。此卦‘有言不信’,人不行己。之言也,……”
康熙本将“己”作“已”;四库本将“己”作“巳”;16②卷八《下经?兑?六三》之《程传》下:
“比于在下之阳,枉己。非道,就以求说,所以凶也。”
康熙本“己”作“己”;四库本“己”作“巳”;同治本“己”作“己”。
③卷十一《象上传?无妄》释“行人得牛,邑人灾也”,“集说”引丰寅初之说:“然无故被巫者,反己。无怍。”
康熙本“己”作“已”;四库本“己”作“已”;同治本“己”作“已”。
④卷十一《象上传?大畜》释“有厉利已,不犯灾也”之《程传》下:
“有危则宜已……”
康熙本“已”作“巳”;四库本“已”作“已”;同治本“已”作“巳”。
⑤同上文所引象辞:
“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此处诸本“已”俱作“已”。
⑥卷十一《象上传?坎》释“求小得,未出中也”,“集说”引许闻至之说:“但能心安于险之中而已。”
康熙本“已”作“巳”;四库本“已”作“巳”;同治本“已”作“已”。
以上之误,恐非纂修者之笔误,乃刻板粗疏所致。
27,康熙本、四库本将“它”写作“他”,同治本为“它”。如卷十二《象下传?央》
释“中行无咎,中未光也”,“集说”引赵汝操之说:
“它。卦贵于中行,此爻乃止于无咎。”
康熙本作“他”;四库本作“他”;同治本作“它”。
4d他”“它”通假,今校点本“他”“它”并用。
28,康熙本、四库本一般作“丘。富国”、“梁丘。贺”,同治本为“邱。富国”、“梁邱。贺”。
“丘”“邱”通假,今依同治本作“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