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人生幸福论(上)>第2章
它们自身往往都包含有一些真理性的因素,却又有不同程度的谬误。我们应该正确地判定它们的是非,汲取其精华并剔除其糟粕,更重要的,是要从人们的社会实践之中,得出科学的关于人生幸福的各种结论。要做到这一点,在当代,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进行探索和研究。舍此则别无出路。
例如,关于幸福中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中的关系问题,世界上便没有一种公认的结论和统一的比例。孔子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至今被一些人非议,其实他老先生讲的是事实。
在道德高尚的人那里,道义的力量无比巨大,无比重要;而在道德水平低下的人眼里,只会有暂时的眼前的物质利益。发挥孔子的话,也可以说“君子乐于义,小人乐于利”
,“君子以义为幸福,小人以利为幸福”。事实难道不是这样吗?
再如,幸福中的个人幸福与他人、集体幸福的关系,也存在着尖锐的分歧:有人以个人的幸福为幸福,不肯为别人,甚至为天下人的幸福损伤一根毫毛。尤有甚者,有人残酷暴前
言5虐,以别人的不幸为快乐和幸福,像殷纣、夏桀,像法西斯和希特勒。但是,更多的人却愿竟与人同乐、助人为乐,还有少数优秀人物,像范仲淹所说的那样,可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时代的英雄人物,提出“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
,以自我牺牲为幸福,这又是何等崇高的境界!不同的幸福观,相差十万八千里,简直是南辕北辙,霄汉泥垠。
综观幸福问题,可以说,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的幸福观,有多少种人就会有多少种关于幸福的理解。幸福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人的本质和本性问题,人的个性与共性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靠抽象的人性论不行,只靠生理和心理学更不行。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那条关于人的基本观点:“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运用这个原理作指导,最终从人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人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分析和把握其幸福观,这才是解决幸福问题的根本钥匙,是科学的人生幸福论所赖以建立的最稳固的理论基础;离开了它,研究立刻就会走到斜路上去。当然,只有正确的指导和出发点还不行,马克思主义的条文,背得再熟,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正如只有指南针方向盘,远远不能算航行,只有坚实的地基并不等于盖成了高楼大厦一样,还必须继续深入研究人生幸福的多种具体问题。
研究幸福问题,攀登人生问题的这个高峰,还要有一个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8页。
6前
言条件,也可以说困难之三,就是研究者本身要有丰富的亲身体会和人生经验。没有这些,就不容易找准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抓不住其要害和实质,达不到像理学家讲的那样“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即使讲起来头头是道,也只能是轻飘飘地,缺乏说服力,不能感动人。其实不只是搞研究,就是学习人生哲理和幸福问题,也必须时时把自己摆进去,结合着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去学,不能把它当作寻常的知识,这样才能学得深刻,把握得牢靠。
正所谓“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放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人生幸福论》,应该说是由一些不很够格的作者贡献给大家的试作。我们既缺乏丰富的科学知识,又没有深刻的人生体验,学习过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既粗又浅。但是鉴于人生幸福问题的重要,特别是处在当前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大潮滚滚而来,而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的重要关头,许多朋友,特别是青年朋友们对此非常关注,多有思索,出于理论工作者的良心和责任感,我们不揣冒昧,将自己的一些研究和心得贡献出来,以期能对读者有所助益。
本书共分四编,第一编介绍古近代哲人,特别是西方近代思想家对于幸福问题的思考,总结其经验教训,以便鉴古而知今。第二编主要论述了我们对于幸福问题的理解,着重从哲学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编讲述幸福问题在人生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例如职业、健康、婚姻家庭、休闲生活等。第四编着重研究实现幸福的道路,例如怎样正确对待主客观条件,怎样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主客体关系等。总之,我们力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从史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前
言7的角度,论述人生幸福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愿我们的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们,把握幸福的真谛,走上幸福之路,敲开幸福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