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诊络脉(止)少气也手鱼之下。甲乙有际字。留久痹、作久留痹。张云。诊、视也。此诊络脉之色。
可以察病。而手鱼之络。尤为显浅易见也。寒则气血凝涩。凝涩则青黑。故青则寒且痛。热则气血淖泽。淖泽则黄赤。故赤则有热。手鱼者。大指本节间之丰肉也。鱼虽手太阴之部。而胃气至于手太阴。故可以候胃气。
五色之病。惟黑为甚。其暴黑者。以痹之留久而致也。其赤黑青色不常者。寒热气之往来也。其青而短者。青为阴胜。短为阳不足。故为少气也。简案、汉艺文志师古注云。诊、视验。谓视其脉及色候也。
其小而短者(止)急坐之也楼马志。小、作青。张云。
视其络脉之小而短者。气少故也。不可刺之。虚甚而泻其气。重虚必致昏闷。甚则运仆暴脱。不能出言。急扶坐之。使得气转。以渐而苏。若偃卧则气滞。恐致不救也。简案、此即后世所谓针晕也。金针赋云。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之。以袖掩之。口鼻气回。热汤与之。略停少顷。根据前再施。诸注不及之者何。
手太阳之别(止)散入于鱼际
马云。此下十二节。详言十二络穴。而此先以肺经言之也。夫不曰络而曰别者。以此穴由本经而别走邻经也。手太阴肺经之别穴。名曰列缺。(去腕侧上一寸半)起于腕上分肉之间。
并本经太阴之经。入手阳明大肠经。以直入掌中。而散入于鱼际。张云。人或有寸关尺三部脉不见。自列缺至阳溪见者。俗谓之反关脉。此经脉虚而络脉满。千金翼谓阳脉逆。反大于气口三倍者是也。
其病甚(止)别走阳明也甚、诸本作实。根据下节文例。当改作实。甲乙。锐下有骨字。半寸作一寸。
马云。KT同。去腕半寸。当作寸半。张云。掌后高骨为手锐骨。欠KT张口伸腰也。通俗文曰。体倦则伸。志倦则KT
也。治此者取列缺。谓实可泻之。虚可补之。后诸经皆准此。半寸当作寸半。此太阴之络。
别走阳明。而阳明之络曰偏历。亦入太阴。以其相为表里。故互为注络以相通也。他经皆然。简案、正、脉本音注。KT
音去。开口也。藏经音义引桂苑珠丛云。引气而张口曰欠KT。
手少阴之别(止)属目系马云。去腕一寸半。其半字衍。观下掌后一寸可见。此言心经之络穴也。
通里穴为络。去腕一寸。别而上行。循本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
支膈马云。膈间若有所支而不畅也。
手心主之别(止)络心系马云。此言心包络经之络穴也。
夫手厥阴心包络经。而谓之手心主者。以其代心经以行事也。(本经邪客篇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诸邪之在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其别名曰内关。去手腕上兼二寸之两筋间。循本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如心系间邪气盛而实。则心必痛。简案、张本心系下句。据前后文例。张注为是。
头强甲乙作烦心。张云。此经系心包络心系。又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故邪实则心痛。虚则头强不利也。志云。此不曰别走少阳。或简脱也。
手太阳之别(止)络肩马云。此言小肠经之络穴也。支正、上手腕外廉五寸。内注于手少阴心经。以心于小肠为表里也。
节弛肘废甲乙。节、作筋。张云。脉络壅滞。而节弛肘废。志云。手太阳小肠主液。实则津液留滞。
不能淖泽与骨。是以节弛肘废。
疣马云。海篇释为赘。盖赘留之类。张云。疣、音尤。赘也。瘤也。简案、
与瘤自别。巢源疣目候云。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粗强于肉。楼氏纲目云。疣、俗称鸡眼子。藏经音义。疣同。埤苍云。皮上结也。庄子云。附赘悬疣。或作HT。今俗谓之侯。志云。即痤之类。误也。
如指痂疥马云。小者为指间痂疥之类。张同。简案、此谓疣之多生。如指间痂疥之状。马张以为痂疥。误也。
手阳明之别(止)合于宗脉马云。此言大肠经之络穴也。偏历、去手腕后三寸。别走入于手太阴肺经。
第5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