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海军战略>第80章

第80章

毫无疑义,在第一个实例中,纳尔逊心中已经有了他在第二个实例中所明确指出的同一意图:“非到最后时刻,我决不作战,除非他们给我的时机非常有利,使我不能不动手。”这是指十分短暂的有利条件。有利条件就是有利条件,不论是对方提供的,还是自己取得的;不管是由于敌人失误,还是由于地形有利,这在陆战中作用很大;不论是根据哪种要素,机智的防御者总是谨慎地既根据敌人的错误也根据其他条件,为自己寻找时机。据说,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当其急于得到一个明显的时机时,曾经说过:“先生们,当敌人犯错误之时,我们切勿过早阻拦他。”在纳尔逊时期的各次战争中,英国海军的总体任务是防御,而在广阔的战线上却仿效拿破仑的习惯作法;就是说,其部署便于构成最初的有利条件,一旦机会来临便能立即采取攻势,而当时机成熟之时,便以有利条件展开战斗。当1805年初纳尔逊离开地中海驶往西印度群岛追击法国舰队之时,即是如此,他曾经与一支支援马耳他的护航运输队相会合,这是一项防御措施。尽管他的时间紧迫,但他却一直等候到这支护航运输队安全抵达的所有安排都已就绪。当他身负攻势任务之时,他仍然注意照顾其所防御的基地。
在海上如同在陆上一样,也需有设防哨所。其重要程度或许甚至更大,因为双方舰队活动所在的战场很少能够提供位置——由于地表外形——以便劣势兵力赖以依托并通过战术部署以缩小对其不利的差距。而对隐蔽所的需要和保证资源安全的需要,其程度较之陆上则更大。风力是旧时的有利条件,它表现为更大的速度,舰数较小的舰队比舰数较多的舰队可能具有更高的舰队速度。一支舰队的舰数愈多,就愈能发现在它们之中既有最快的军舰也有最慢的军舰这样两种兵力;而舰队速度并非平均速度,而是最慢的军舰的速度。因此,舰数愈多的舰队,其舰队速度很有可能较低。这一考虑表明一支退却的舰队可能没有必要向其所支援的港口快速飞奔,特别是,当这支追赶而来的海军护送着载有陆军部队的运输舰时,这种情况确有可能。
还要考虑到战场的广阔性,可以说,一支退却舰队假如大大居于劣势,就不应让攻击者进入攻击距离之内。似乎有理由这样说,它应当后退,按追击者的速度调整自身的速度,使用快速巡洋舰断后以监视敌人并同主力建立联系。当然,敌人的轻型舰必将试图对它们进行驱逐,但敌人的轻型舰并不能追随它们进入它们的舰队之中,也不能阻止它们返回。假如双方速度相同,则追击舰队的巡洋舰便无法赶上。它们只能在追击舰队主力以外同退却舰队的这些巡洋舰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一来,有利条件便会削弱,因为它们本身的存在就暴露出它们的主力就在附近。退却的巡洋舰不应交战,除非条件特别有利;因为,一旦丧失战斗力,便将落入逼近的敌人之手。因此,自不待言,对于一支较弱的采取守势的舰队来说,在这种境遇之下,应以最大可能尽量同入侵者保持近距离,伺机抓住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有利条件。如何抓住这样的有利条件则属于战术领域;实际上整个退却行动都属于战术领域。假定起初双方的速度和专业技能就相等,则舰数较少的舰队一般说来比舰数较多的舰队,运动速度更为迅速,而且操纵也更容易。舰数较多者应如何运动,编成何种队形,如何护卫其护航运输队;舰数较少者应如何实施退却,有无可能在现代条件下进行骚扰攻击,以及如何采取最佳方法实施骚扰攻击——所有这些与其说是属于战略领域,不如说是属于大战术领域。
当退却舰队到达其设防港口的外线时,即第一条防御线,防御者的两部分力量,其舰队和港口,便结合在一起。于是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使用舰队。可以设想,逼近的敌人在海上居于优势;在陆上也必居于优势,因为,对于这一特定目标,他至少必须予以首先考虑。假如防御者只有单独一处港口,则情况便非常严重,煤炭补给便会靠不住。假如这处单独港口设防很弱,难以坚守到所期望的时间,则这一特定地区的局势便几乎是陷于绝境。
然而,我们的目的不在于讨论陷于绝境的情况,而只是讨论那些劣势不大、而其技能和能动性可以部分弥补其差距的情况,我们不妨设想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适当设防的港口,在位置上可以彼此相互支援,但并未靠近到敌人不用分散其舰队便能对它们同时进行监视的程度。防御者的舰队——较弱的舰队——的目的有三:战列舰必须集结在一起;它们必须尽力设法不被封闭在任何一处港口之内;战斗舰队应当不使自己被优势兵力所迫而同其交战,除非环境有利。假如敌人第一个指向的据点尚不明确,则应占据最为有利的位置,以便于抵达任一港口并等待迹象进一步发展。例如,纳尔逊当其无法肯定法国舰队从土伦消失之后驶往埃及抑或驶往大西洋时写道:“在我尚未获悉某些真实情况之前,我既不驶往西西里以东,也不驶往撒丁以西。”东乡在马山浦提供了另一例证;但较少引人注目,因为疑虑的成分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