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原理(续)
一定战场的各个战略据点不应被视为仅仅是隔绝的和不相联系的。根据对位置、军事力量和资源的考查确定它们的各自价值之后,就应考虑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方位、距离和最佳航线。
军事着作家们将联结各个战略据点的线称为战略线。在陆上,可能有数条线,即实用道路,连结两处战略据点;其中任何一条线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内会有不同的名称,以表示其当时的特殊用途,如作战线、退却线、交通线等等。在海上,其他情况也都等同,只是舰队所选定的这条线按其通过该线所需的时间计算应当最短;然而,这一近乎自明之理的明显论述,却时常由于环境特殊而屡屡有所改变。
不久之前,当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舰队离开法属交趾支那,或更为严密地说,离开马鞍群岛最后向符拉迪沃斯托克挺进时,其情况就是一个可供说明的例证。首先,问题是采取直接航线从台湾和大陆之间通过,还是取道台湾岛外侧。最后决定取道后者。离开马鞍群岛之后取道日本海,这是一条可供选择的最短航线;然而还可取道日本以东通过津轻海峡,尽管这难免会有拖延更长时间的危险,但显然却会获得有利时机,应当予以仔细权衡。东乡大将所占据的位置是经过审慎选择的,在二者之中的任何一线截击敌人都是方便的;但东乡却经历了三十六个小时的极度焦虑不安,因为俄国人并未出现,也未获得有关他们的消息,这一情况表明,局势发展会有几种可能。东乡深信俄国舰队必经对马海峡,设若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决定取道另一航线,则东乡的自信力便会成为有利于俄国人的因素。有些人的气质使他不会很快就放弃其信念,也有些人的气质难以忍受焦虑不安。
在地球表面连结两处海港的线可能发现有无数条,它们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些是横越公海;一些是沿循海岸。只要一看墨西哥湾的海图便可证实我的这一说法,从密西西比河河口或从彭萨科拉到基韦斯特就有两条可供采用的航线。利用公海通常总是捷径,但需有军事力量控制海洋;当尚未握有这种控制时,舰船便要被迫通常是在夜间顺岸航行,并利用海岸构造所提供的港口进行隐蔽或取得其他支援。拿破仑一世企图入侵英国时所用的船队就是采取这种方法。组成这支船队的大批舰船是在许多不同地方建成的。它们为了到达集结点布洛涅港,曾不得不通过控制英吉利海峡的英国巡洋舰所组成的交叉火网。尽管遭到一定的损失,但由于紧靠海岸使敌人无法安然跟踪,同时又有精心布设的固定岸炮和流动岸炮为其提供岸上掩护,故这次集结得以顺利完成。在1812年的战争中,美国的沿岸贸易也是被迫采取同样的规避方法才得以幸存下来,但却没有那样的支援。在纳尔逊时代,沿着尼斯与热那亚的里维埃拉(今利古里亚)一线,同样采取这种方法也获得了成功。只要公海为敌方所控制,就得求助于这种通常都是在夜间进行的方法;因为,陆上交通尽管比从前更为发达可靠,但仍不能取代沿岸贸易。只要看看从美国的特拉华到纽约和东部各州在海上煤炭运输就可以理解,它绝不会轻易地让位于铁路或为其所取代,从而使社会遭到重大损失,工业受到重大干扰。
中立国的沿岸海域在某种程度上可被用为向交战国港口挺进的部分路线,如这一路线因靠近敌人而受到威胁时,例如,设若英国同德国发生战争,在英国海军控制北海的情况下,德国舰船一旦驶抵法国或挪威沿岸海域,便可在规定的3海里限度之内安全航行。
战略线中最关重要的是涉及交通运输的那些线。交通支配战争。这在陆上尤其如此,因为陆军一刻也离不开常需更新的补给。它对交通的短暂中断的忍受力远远不如舰队,因为舰船自身的船舱可携载大量需由交通输送的物资。当舰队在海上与敌人周旋时,交通在实质上不会成为地理线,像陆军必须循其而行的道路一样,然而,舰船却无法携载超出其船舱限度以外的必需品和补给品。首先是燃料,其次是弹药,最后则是食品。由于水运较之陆运方便,这些必需品可以伴随舰队一起运动,而陆军的辎重队却无法做到,辎重队只能跟进,而不能陪伴随行,因为陆路狭隘难行;而海路却宽阔畅通。
总而言之,所有的军事组织,陆上的或海上的,终归都需依赖畅通的交通才能同本国的实力基础取得联系;交通线具有双重价值,因为它通常还是退却线。退却是依赖本土基地的最终表现。就交通而言,补给自由和退却畅通乃是保证陆军或舰队安全的两个基本条件。拿破仑于1800年在马伦戈又于1805年在乌尔姆曾将自己的部队成功地配置于奥军的交通退却线上,其兵力足以阻止敌方从其基地向前输送补给或其军队退回到基地。在马伦戈曾发生过战斗,而在乌尔姆却无战斗;但每处的结局都是取决于同一条件,即交通线为敌方所控制。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当法拉格特的舰队从密西西比河上游掌握了交通线之后,密西西比河的各个炮台立即被征服。1796年的曼图亚也是如此,当拿破仑将其军队配置于该城守军的退却线上之后也立即被征服。它整整坚守了六个月之久;但战役的其余部分都是外围的奥军竭力要将法军逐离退却线,以便增援守军或使其得以撤退。
第4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