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这部讲稿最初成稿以来,各国海军的配置便发生了变化,由此可见,海军战略还处于生气昂然的初始阶段,而且是初始阶段的早期。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座各位想必还没有年轻到无法回忆此事——二十一年前我们自己舰队的配置情况:当时有欧洲中队,亚洲中队和太平洋中队。这并非美国的独创,当时所有的大型海军无不如此。这在当时被称为是在执行警察勤务,这种说法十分确切;因为这种配置确属警察式的配置,而非军事组织为军事用途而实施的配置。美国军舰和其他各国军舰都是以单舰分布于世界各分散港口;像警察那样沿着一条规定的路线进行巡逻。
现在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一定的完全的集中——军事上的集中——已经完全取代了分散,坚持集中已不必要。这是海军战略适应条件变化的结果;然而,还应当指出,在着眼于这一变化时,必须重申海军战略的各项原理并未改变。只是依据经验和通过思考对原理予以进一步说明而已。人们的思想已经转到——更确切地说,又已回到——我们祖辈十分熟悉的那些想法和做法,这就是从战争本身中学习战争;然而,这些想法和做法由于缺乏杰出的指导者予以指导,已经从人们的心目中消失了。产生这种复旧现象的原因,部分是出自于我们所提到的历次战争;部分是出自于国际关系的显着变化;但大部分无疑还是出自于对海洋和控制海洋在战时产生的后果的估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考——深思熟虑——如何有效地使用海军力量,即出自于对海军价值的这种认识所产生的持续思想演变过程。
这样运用海军力量不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战时便是海军战略;而对海军战略展开系统的研究则是在海军学院这里开始的。以前,也有过种种海军战略;因为,在战争中有人运用常识,有人凭借才智都能察觉到也能正确运用达成目的各种手段;而且,海军战略如同海军战术一样,归根结底不外是正确运用手段以达成目的。但在和平时期,即在无事之时,这类问题便会被遗忘,除非为了把这些问题一直仔细观察而做出系统规定。为此才创设了这所海军学院。只要能使海军军官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分散作战舰队是愚蠢的,即使别无其他成就,只此一点便足以证明海军学院的存在和其所支付的经费是完全必要的。众所周知,美国海军战略委员会
[译者注:原文TheGeneralBoard,或译作参谋本部,海军咨询委员会。]
曾经做出决议,认为将作战舰队分开配置于两个大洋是不明智的,这一决议主要是受海军学院历次演习所获经验的影响而做出的。我是从已故海军上将斯佩里那里得知此事的,海军对他最近逝世深感痛惜。必须时时记住,美国参议院曾于1909年通过了向总统的建议,将现有的作战舰队分开配置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如此配置,则位于每一大洋的海军分舰队对于存在于该大洋的一支外国舰队,便势必处于绝对劣势;如两支海军分舰队联合一起,便会对这支外国舰队形成均势或优势。我认为,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实例能够使人确信,政治家和民众都需懂得一些海军战略的基础知识;而集中这一原理便是海军战略的ABC。正如希腊文的AB两个字母可以概括代表希腊文和英文中的所有字母一样,集中则概括了战争中的军事成效的所有其他因素,即其全部字母。拿破仑在其名言中用另一种说法将这一思想表述为:“目的的专一乃是获取巨大成功的秘诀。”目的的专一意味将意愿集中于一个目标而舍弃其余。于是便产生了思想观点和精神信念的集中,决心的集中,而在现实中便有部署兵力的物质集中;当一个军人怀有预先形成的这一精神信念时,则物质集中便随之而来,正如有其因必有其果一样。
可以引述三次事件作为实例来说明考虑之事物对海军战略的持久影响,考虑之事物与其说是原理,不如说是产生原理之源由,二者的关系有如果实结自果树,这些事件尽管在发生时间上相隔甚远,而在表面条件上又截然不同,但通过一条适合于它们的共同原理却可将它们紧密地贯联起来。
一、百余年前,当纳尔逊最后一次回到英国时,公众正对考尔德所率之英国舰队即将同优势之敌开战一事深感不安,而纳尔逊却说:“我敢断言,当他们将考尔德击败时,他们在今年之内将不会再为英国制造麻烦。”纳尔逊的意思是,敌人和考尔德都将退出战场,而英国的后备力量则仍将控制局势。
二、约在九十年之后,我在1892年海军学院学术例会开幕式上谈及关于战舰报废问题时,曾有机会引述那时的当代看法,我确信这一看法是完全正确的。当时的引语如下:外国海军人员对待这些所谓废舰所表示的最新意见是,在战争进入后期,当最新的军舰已经破损并已在修理,当时能够启用最多的后备旧舰只的国家将赢得胜利。
三、以过去的先例直接对照当代的现例,从纳尔逊的74门火炮的军舰直到今日的无畏战舰,一脉相承,可引出一系列富有教益的引人注目的历史例证。1909年3月,在英国议会关于德国海军竞争问题的激烈辩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三年之后德国无畏战舰的数量必将接近英国。面对这一威胁现实,尽管对细节的估计有所不同,但基本认识却完全一致。然而,当辩论即将结束时,首相却宣称(依我看,这一宣称是正确的),单就无畏战舰而言,兵力在数量上可能是岌岌近于相等,但英国的二线军舰的巨大优势,仍然将保证对海洋的控制。因为,当双方的无畏舰队同归于尽时,不论胜利属谁,它们都将同1805年的考尔德和维尔纳夫一样,暂时——即纳尔逊所说的“今年之内”——退出战场,而后备力量便将发挥作用。
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