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道德真经集义>第4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呂氏曰:聖人鈎深致遠,動必循理,理之所在,天下莫能與之較也。以謂治性者,莫若明心,全身者,莫若遠害,是以屈曲才能,出處語默,隨順其宜,與物無競,不虧大全,故能成其無争之德,故曰曲則全。聰達明察,曉辯諸物,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其直如矢,其端若弦,常且委蛇同波,類尺蠖之未伸,屈伏而不有其直,斯可謂大直矣,故曰枉則直。川谷窪下,則水就之,雖欲不盈,不可得也。於己謙虛,則眾德歸之,故曰窪則盈。至人支離其德,弊薄其身,大白若辱,質真若渝,則天下樂推而不厭,其道日新矣。《楊子》:或問新弊何如?新則襲之,弊則益之,然可謂日新其德,不為外物之弊者矣,故曰弊則新。夫道不貴繁,聞見之多不如其守之約也,易則易行,簡則易從,易簡得則天下之理得矣。攝生之士,少思少慮,少欲少念,持而勿失,則得之矣,故曰少則得。人情好勝,以多為貴,蓋道不欲多,多則雜而擾,路多歧則亡羊,學多方則喪道,治身之道多思則神散,多機則智沉,非所以抱一也,故曰多則惑。
○何氏曰:此章首言曲則全,末言全而歸,於以見天然混全之道,如川谷之於海,不以萬折而妨其東也。道初非曲所能強全,特以其本全之天外,以曲成其物者耳。要知天地大全,皆備於我,與物委蛇,以同其波,為斯世不得直行其道也,何嘗違道干譽,如後世見惡之曲者哉。如是則四方均齊,道本直也,外以枉全之,六虛周流,道本盈也,外以窪全之,謙受益也。長古不老,道本新也,外以弊全之,晦而明也。少則得,一也。多則惑,雜也。《列子》: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道。
○林氏曰:能曲而後能全,能枉而後能直,能窪而後能盈,能弊而後能新,能少而後能多,此皆能不足而後能有餘,能真空而後能實有之意,少則得,多則惑,只是少則多三字,又鈾繹作兩句也。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呂氏曰:一者人之真性也,道之所言一者,亦有數種,不可不知也。有道之一,無一之一也。有神之一,真一之一也。有炁之一,一無之一也。有水之一,天一生水之一也。此言抱一者,乃真一之一也。知一者無一之不知,昔黃帝往峨眉山見天真皇人曰:請問真一之道,天真皇人曰:此道家之至重,其經上帝秘在五城之內,吾聞之經曰:一在北極太淵之中,前有明堂,後有絳宮,巍巍華蓋,金樓穹窿,此真一之大略也。夫言北極太淵之中者,言真一所居之神室也,乃在兩耳交通之穴前,明堂後,玉枕上,華蓋下,絳宮即泥丸,天帝,上一赤子之所居也,謂耳屬腎,故曰北極太淵之中也。《西昇經》:子得一,萬事畢,知而行之,乃可為修真之法式,故曰抱一為天下式。
○何氏曰:聖人抱一為世法式,一者道所自生,乃混然天全者。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争,天下莫能與之争。
吴氏曰:自見猶云自炫,明謂智之明。不自見者,用晦而明也。自是猶云自賢,彰謂明之,彰不自是者,闇然而日彰也。夸其功曰伐,功謂事之成績,負其長曰矜,長謂能之過人。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而以夫惟不争終之,四者皆不争之喻也。
○林氏曰:不自見,不自是,不自矜,皆是不有其有之意,我既無所爭於天下,又何争之有。
○李氏曰:不自見以下,皆戒盈勸謙之義也。謙下故無争,無争則全其本也。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吴氏曰:曲則全三字,蓋古有是語,而老子述之以為此章首句。章內抱一為綱,曲則全以下五者,夫惟不争以上五者,凡十事為目。皆曲則全一句所可該也,故重述之於章末,而曰古人所謂曲則全者,豈是虛為此言而無實哉,蓋以其誠實能全,而遂以全之效歸之。
○董氏曰:蓋老子述而不作,以謂曲則全等語,皆古文也。此申其言之不妄者,勸之深也。使學者果能明曲枉之道,則道大全實,皆歸諸己矣。道乃人之固有,故云歸,言復其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