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幼科切要>第3章

第3章

粉葛(二钱)、赤芍、桂枝、麻黄、炙草(各五分)、葱白(三茎)、生姜(三片)、红枣(二枚)、为引,水煎服。
如恶寒倍加麻黄,恶风倍加桂枝。如阳明腑病,不恶寒,有汗而温,当白虎汤。
升麻葛根汤:治邪在阳明经、无汗恶寒发热。
升麻、粉葛、赤芍、炙草(等分)、水煎服。
小柴胡汤柴胡(三钱)、沙参、黄芩、法夏、炙草(各一钱)、生姜(一片)、红枣(三枚,为引)、水煎服。
按此经无出入路,不可汗下,止此方和解之。如兼阳明症,方加葛根、芍药。如尚有恶寒等症,用大柴胡汤。
太阳经,表之表也,行身之背;阳明经,表之里也,行身之前;少阳经,半表半里也,行乎两胁之傍。过此则少阴、太阴、厥阴,俱入脏而为里。
大柴胡汤:治表症未除,里症又急,汗下兼行。
柴胡、黄芩、白芍(各一钱)、法夏(八分)、大黄(七分)、枳实(四分)、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水煎服。
白虎汤:治身热大渴而有汗,脉洪大者服此,无渴者不宜。
熟石膏(二钱)、知母(二钱)、甘草(一钱)、粳米(一撮)、水煎服。
调胃承气汤:治太阳阳明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结而呕,日晡潮热。
大黄(二钱)、芒硝、甘草(各一钱)、生姜(五片)、水煎热服。
大承气汤:治阳明太阴谵语五六日,不大便,腹痛,烦渴,并少阴舌干,口燥,日晡发热,脉沉实者。
大黄(三钱)、紫朴、枳实、芒硝(各二钱)、生姜(五片)、水煎服。
小承气汤:治六七日不大便,腹胀满闷,症在太阴,无表症,汗后不恶寒,潮热狂言而喘者。
大黄(三钱)、紫朴、枳壳(各二钱)、水煎服。
桃仁承气汤:治外症已解,大便黑,小便利,为瘀血症。
大黄(二钱)、桃仁(七粒)、桂枝、芒硝、炙草(各一钱)、水煎服。
凡用三承气汤,须以手按小儿自胸至腹,果有硬处,手不可近,又看其舌之燥滑如何,然后分别。当急下者,宜用大承气渴;可少与者,宜小承气汤;宜微和胃气者,宜调胃承气汤。
小建中汤:治伤寒腹中急痛,阴阳相乘。
桂枝(一钱)、白芍(三钱)、炙草、饴糖(各一钱)、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水煎服。
阴症腹痛,不大便,桂枝芍药汤;腹痛甚,桂枝大黄汤;腹痛自利,小便清白,宜四逆汤、理中汤。
黄、建中汤:治伤寒汗后身痛脉迟弱者。
卷四
箭、(蜜,三钱)、白芍(二钱)、安桂、炙草(各一钱)、生姜(三片)、红枣(五枚)水煎好,入饴糖二匙,再煎一沸,或泻者饴糖不用。汗多耗损,阴气不能荣养筋骨,故痛。阳虚故脉迟,汗后故脉弱。此乃创建中气,使生长荣卫,通行津液,则表不虚而身痛自愈。
理中汤:治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腹痛。
条参、焦术(各二钱)、干姜、炙草(各一钱)、水煎温凉服。
真武汤:治汗发过多,心下惊悸,头眩身、,振振欲擗地者。
熟附子(二钱)、白芍(一钱)、茯苓(二钱)、焦术(一钱五分)、生姜(一片)、水煎温凉服。
白通汤:治少阴下利无脉。
熟附子(三钱)、干姜(一钱五分)、葱白(三茎)、水浓煎冷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病始得发热脉沉。
麻黄、熟附子(各二钱)、细辛(一钱)、水浓煎温服。
四逆散:治阳元极,血脉不通,四肢厥冷,在臂胫之下。若阴症,则上过平肘,下过夫膝也。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等分)、水浓煎热服。
玄参升麻汤:治发斑咽痛。
玄参(一钱五分)、升麻、甘草(各一钱)、水浓煎热服。
阳毒升麻汤:治赤、狂言吐脓血。
升麻(一钱五分)、犀角、射干、黄芩(各一钱)、拣参(二钱)、甘草(八分)、水煎热服。
桃仁汤:治狐惑声哑。
桃仁(十粒)、槐花子(二十粒)、艾叶(一钱)、红枣(二枚)、水浓煎,空心热服。
黄连犀角汤:服桃仁汤后服。
犀角、川连(各二钱)、川乌(四个)、木香(三钱)、水煎服。
牛蒡汤:治发热不透,余毒在心包络,令瘥后昏烦,甚至手足搐搦或寒或热。
牛蒡根、升麻、牛膝、南星(各六钱)上为末,每服五分,酒调下,每日三次。
牡蛎泽泻汤:治前证腰以下浮者。
牡蛎、泽泻、葶苈、花粉(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黄龙汤:治发热不退,或寒热往来。
柴胡(三钱)、黄芩、赤芍、甘草(各二钱)、生姜(三片)、红枣(二枚)、水煎热服。
伤暑门
凡治伤暑证,最当辨其阴阳虚实。若外中热邪、内亦烦躁而热者。此表里俱热,方是阳症,治宜清热解暑。
若脉虚无力,或为恶寒背寒,或为吐恶,或为腹痛泄泻,或四肢鼻尖微冷,或不喜冷茶冷水,或息促气短无力,皆阳中之阴也。凡见此类,但当专顾元气,四君子为主治,或理中汤加白芍。若虚寒甚者,则合时令而从证,必用桂附参、等药,切不可因暑热之名,而热用寒凉解暑,则祸不可胜言矣。
五积散:治阴暑受寒,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疼,以此温之。
白芷、广皮、紫朴、枳壳、桔梗、川芎、白芍、茯苓、苍术、当归、法夏、桂枝、黑姜炙草(各五分)、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清暑益气汤:治伤暑寒热,自汗口渴,恶寒发热。
条参、箭、焦术、建曲(各一钱)、泽泻、黄柏、青皮、干葛、五味、炙草(各五分)、姜(一片)、枣(二枚,为引)人参白虎汤:治中暑不恶寒而发热。
沙参、石膏、知母(各一钱)、炙草(五分)粳米一撮,水煎服。口渴加麦冬一钱,五味七粒。
调元生脉散:平肝木,益脾土,泻邪火,补元气,小儿要药。
党参、箭、麦冬(各二钱)、五味(一分)、炙草(一钱)、姜(三片)、大红枣(二枚,为引)加味五苓散:治暑症要药。
焦术、茯苓(各二钱)、猪苓、泽泻、安桂、藿香、木瓜、西砂(各一钱)、姜(三片)、红枣(三枚)、灯芯为引。
四君子汤:治脾胃虚弱,四肢无力,咳嗽伤暑等症。
条参、焦术、茯苓(各二钱)、炙草(一钱)、姜(二片)、枣(二枚)、水煎服。
吐加西砂一钱;水泻加前仁一钱;食积加神曲、麦芽各一钱。
理中汤:治阴暑呕吐、泻利腹痛。
条参、黑姜(各一钱)、炙草(七分)、焦术(三钱)、大枣(二枚)、水煎服,为丸亦可。
生脉散:固中气,清火热,保肺金,并止口渴。
洋参(二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五分)、水煎服。
香苓汤:治阳暑脉虚兼吐泻。
焦术、茯苓、扁豆(各二钱)、香薷、猪苓、泽泻、安桂、紫朴、甘草(各一钱)、大枣(二枚)生姜(三片)、灯芯(十茎,为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