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幼科切要>第2章

第2章

惊风门
急惊风之症,小儿气体壮实,前数日发烧,令口鼻中气热,大便结,小便臊,惊风大作,喉中有热痰者,速服∶怯风败毒散羌活、防风、独活、前胡、虫蜕(去足)、天麻、苏荷、荆芥、桔梗、黄芩(各一钱)、甘草胆星、白芥(各三分)、灯芯(引)大便不通加大黄,小便不通加木通,痰喘加苏子、莱菔子。
抱龙丸:治急惊发搐。
胆南(一两)、竺黄(三钱)、辰砂(飞过,一钱五分)、雄黄(一钱五分)、麝香(二分)甘草汤为丸,苏荷汤下,服后吐痰即愈。
泻青丸:治急惊,木旺生风,口眼歪斜;并治小儿内热,火泻若酱色者,神效。
当归、川芎、栀仁、熟军、羌活、防风、胆草(各等分)酒水为丸,茶清下,煎汤亦可。
慢惊之症,缘小儿吐泻之后得之者多,或久病之后,或急惊用药攻降太甚,皆原脾胃虚损。其症神昏气喘,或大热不退,或乍寒乍热,或面色淡白,青黄,二便清白,甚至吐泻,四肢厥冷,喉内痰鸣,角弓反张,手足抽掣等状,速服∶逐寒荡惊汤:治小儿气体本虚,或误寒凉,泄泻呕吐,转为慢惊。必致手冷、唇白,便清者,最宜并治发痧腹痛等症。
白胡椒、干姜炒、肉桂(各一钱)、丁香(十粒)、上四味共为细末,以灶心土煎水澄清,煎药大半茶杯,频灌之,服后理中方,定获奇效。
逐寒荡惊汤最宜多配真为至宝灵丹丸。有危症,探小儿口中气息冷热,小便青黄。无论小儿口渴,舌燥,手探口中气息微冷,便清者,速用如神,功难尽述。余手经验,已治多人。惟火极似水者,必眼眵干结,小便赤色,口渴气壮,身轻目张者,切勿服此。
加味理中地黄汤:此方助气补血,却病回阳。专治小儿精神已亏,血气大坏,瘦弱至极,皆可挽回,真有参天回元之功。
熟地、当归、枸杞、枣仁、箭、炙、焦术、党参(炙。各二钱)、枣皮、肉桂、故纸、干姜(炒)、炙草(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胡桃(一个)、为引,外用灶心土二两煮水煎药,加雄片五分亦可。如咳嗽,加百合、金樱子各一钱,大热不退加白芍一钱,泄泻不止,加丁香六分。
景岳胃关煎:治慢惊脾虚泄泻不止,及腹中时有微痛。
熟地(三钱)、山药、扁豆炒、焦术(各二钱)、黑姜、吴萸、炙草(各六分)景岳六味回阳饮:治慢惊四肢厥冷。
党参、附子、干姜(各一钱)、熟地(四钱)、当归(土炒,二钱)、汗多者加箭、二钱,泄泻者加焦术二钱。
胎热门
小儿胎热,身上湿烂者,用泥蜂土研细掺之。
一方江西碗泥研掺之。一方荞米粉掺之。一方草房上青苔焙干研细掺之。
五福化毒丹:治胎热胎毒口疮等症。
玄参、桔梗(各一钱)、洋参、青黛(各三分)、赤芍、甘草(各四分)以上俱为细末,再用马牙硝二分,寸香三厘,另研和前药用蜜为丸,薄荷煎汤下。
游风丹毒。小儿初生后身上或起一片,或数片,或时红肿,或时消散是也。急宜速治,迟则无救也。
消毒饮:治小儿丹毒。
牛蒡子(炒)、荆芥、西风、黄芩(各一钱)、升麻、甘草(各五分)、伏龙肝为引。小便不利加车前、木通,大便结加熟军。
敷毒丹伏龙肝、黄连、地榆、燕子泥(各五钱)、明雄(三钱)、共细末,调冷水敷之。
变蒸考:凡小儿生后,必有变蒸之期,其发热吐泻与病无异。若误认为疾,妄投药饵,以致蒸长之气全消,无疾而成有疾,误事不小。自生之日起至三十二日一变蒸,三百六十零五日满十变,骨节成矣。专此之时,宜保护之。若逢变蒸之期,必额多微汗,唇生泡,耳冷吐乳,真可信也。宜服∶惺惺散:治小儿变蒸,发热咳嗽,痰涎鼻塞,身重。
沙参、白术、茯苓、甘草、白芍、花粉、桔梗(各一钱)、细辛、苏荷(各三分)、水煎服。
发热门
小儿发热非一端,或因食积或因寒,有实有虚有积热,说与医人仔细看。
发热面红,气粗口渴,啼哭烦躁,唇红,小便赤色,解表即退。宜服∶黄芩、紫苏、苏荷、防风、柴胡、虫蜕、连翘、木通、车前、荆芥(各五分)、灯芯为引。
发热面白,眼青气微,神倦,温补即退。宜服∶洋参、白术、茯苓、半夏、虫蜕、骨地、广皮、天麻(姜炒)、甘草(各五分)发热面赤,气促,两鼻扇动,汗多,此肺窍不通,肺火有余。宜服∶牛蒡子(炒)、枳壳、苏子、北芥、莱菔子、钩藤、茯苓、苏荷、桔梗、云皮、广香、蒲黄(各一钱)、北辛、牙皂(各二分)微热面白,气促,两鼻扇动,体虚者。宜服∶党参(二钱)、云苓、陈皮、半夏(各一钱)、肉桂(五分)、炙草、黑姜(各六分)、当归(一钱)、大红枣(二枚为引)虚热日久,手足心热,下午益甚,时热时退,虚烦口渴,宜服∶生地、枣皮、怀山药、茯苓、当归、地骨皮、熟地、丹皮、泽泻、麦冬(去心。各一钱)北味(七粒)、乌梅、红枣(各一枚)、为引。
疳积发热,肌瘦,大便艰涩,汗下不能,积热也。宜服∶郁金、胆星、熟军、使君(去壳)、红曲(各二钱)、共为末,红糖水调服。
发热咳嗽,鼻塞声重,宜服∶前胡、桑皮、苏荷、桔梗、干葛、紫苏、知母(各一钱)、北辛(三分)、杏霜(去油,一钱)、水煎服。
久热,面目浮肿,鼻流清涕,此体虚复冒风寒,宜服∶黄、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党参、桂枝、防风(各一钱)、甘草(三分)、姜、枣为引。
发热,鼻中出血,宜服∶桑皮、杏仁、丹皮、白芍、骨皮、侧柏叶(炒)、甘草、荆芥(各一钱)、不用引,水煎服。
小儿夜啼、用灯花五朵研烂,涂娘乳上,令小儿食乳自安。一方青黛研水服之。一方五倍子研末水调,填脐上即安。
感冒门
伤寒感冒病尤轻,微微发热自然平,一钱紫苏姜二片,豆豉十粒自安宁。
天保采薇丹、勿论大人小儿,四时感冒,姜汤下,或身无汗,加葱白,化服二三钱,小儿一二钱,或七八分。如未愈再服即效。惟小儿质嫩气娇,一受外邪,风惊痫疟遂致痰火并泛,壅塞肺窍,手足抽掣,声音难出,先以此方开提肺窍,表散外邪,利气疏痰,安和脾胃,则病已去大半矣。
羌活、独活、前胡、赤芍、升麻、葛根、半夏、广皮、茯苓、紫朴、枳壳、霍香、甘草川芎、苍术、桔梗(各等分)上为末,神曲糊丸。
伤风门
小儿伤风顿觉头痛鼻塞,呵欠喘急,身热脉浮者是也。盖肺主皮毛,风入皮毛,多为咳嗽。其指纹红紫而长,外感候也。又有伤风自利,腹胀而手足冷者,脾怯也,当与和脾而兼发散。又有潮热多唾,气粗呕吐,乳食不消,大便黄白而嗽者,脾肺受寒,不能受纳而吐也。若伤风多泪,胁痛目肿而咳者,兼肝症也。汗多而嗽者,心症也。面黄唇肿,少食恶心,兼脾症也。面白眼肿,上气喘急,为肺虚也。嗽而腰痛兼肾症也。
人参败毒散:治小儿四时感冒,伤风咳嗽,凡咳嗽痰不应者,每二三服,不拘剂数,以痰豁为度。
沙参、桔梗、枳壳、川芎、甘草、茯苓、羌活、独活、前胡、柴胡、防风、荆芥(各一钱生姜一片为引,水煎热服,忌油。
脾怯者倍茯苓加怀山药、扁豆、焦术、藿香;兼肝症倍柴胡加白芍,微加青皮;兼心症,倍独活,加连翘、木通;兼脾症加大曲、山楂、麦芽;兼肺症实者,倍加枳壳、白芥子;兼肾症,倍加独活。
伤寒门
小儿伤寒有五法∶一曰发表∶其症脉浮,发热身痛,恶寒脊项强,气喘咳嗽,头痛,四肢拘急,口舌和,脉不沉,口不渴,二便如常。方用麻黄桂枝青龙之属。
一曰解肌∶脉尺寸俱长,目痛鼻干,漱水不欲咽。方用葛根汤、升麻葛根之属。
一曰和解∶脉不浮不沉,往来寒热,呕吐胁痛,胸前胀满,耳聋,头汗盗汗,目眩口苦。方用大小柴胡之属。
一曰攻里∶脉至沉而有力,潮热恶热,腹痛下利,手足心液有汗出,咽干齿燥目不明,谵语发狂,小腹满,下利清黄水,不得眠,小便多,自汗,外证头痛发热俱罢。方用白虎、小承气、六一顺气之属。
一曰救里∶脉沉无力,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四肢厥冷,呕吐清水涎沫,背恶寒,蜷卧武、白通之属。
麻黄汤:治太阳经伤营,发热无汗恶寒。
麻黄(体虚少用)、桂枝、杏仁、炙草(各等分)、水煎服,得汗而解。
桂枝汤:治太阳经风伤卫,发热自汗恶风。
桂枝(一钱五分)、白芍、生姜(各二钱)、红枣(五枚)、甘草(一钱)、水煎温服。
大青龙汤:治太阳症见风脉。
麻黄(八分)、石膏(二钱)、桂枝(一钱)、杏仁(七粒)、炙草(五分)、水煎温服。
小青龙汤:治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咳或噎或喘。
麻黄、桂枝、白芍、半夏(各一钱)、甘草、干姜、北辛(各五分)、五味(十二粒)、水煎凉服。
葛根汤:治阳明胃经目痛鼻干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