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利息与价格>第71章

第71章

很难否认,这一涨势,至少部分地系由于——象大卫逊所指出的——律克斯银行(theRiksbank)过早地降低贴现率。若单就卡赛尔教授的
论据来推断,不明底细的读者,很难由此得出别的结论,除了卡赛尔自己所反对的降低贴现率这个步骤。但这个步骤实行后不过
一星期,他即建议对贴现率作更加剧烈的降低,其使人惊奇的理由是美元已经上涨到超过其平价。这与他同时的恢复黄金出口建议,至少是一套的手法。
最奇的是,这一个论点却为卡赛尔教授所反对,虽然这个论点本身,似乎可以大大地加强他自己的论证。
关于这一论点,叔谟彼得(Schumpeter)(“信用管理”,载《社会科学文集》,比卡赛尔更进一步;他认为
恒久的银行高利率虽然在开始时将使价格下跌,最后总是要失去一切效果的,因为这将倾向于减低生产,从而加甚了货物缺乏的情况。我的看
法是——除出于恐慌所造成的现象外——只要生产的实际因素,土地、劳动和实物资本维持原状,生产数量就其整体说是不变的。银行利率所
影响的,只是生产者彼此之间对于占有这些因素的竞争,在当前利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将使这些因素的价格式其他的价格不断地下降或上
升。如果卡赛尔,尤其是叔谟彼得的见解是对的话,那末银行就不妨(决不是百分之几以上的问题)的增加,其本身足以使价格降低到,比如
按月百分之5,象那可纪念的1921年所发生的那样情况,这种说法似乎是不可信的,这样的因果关系,我看不出在理论上怎样能站得住脚。另一
方面,如果价格象这样的惨跌,系出于别的原因,则企图用比较宽大的信用政策来制止,恐怕也难以奏效,除非银行贷出资金简直不取任何利
息,也不需归还——这样的事体在某些国家里确曾有过,而且规模很大(对象是国家),如奥国、俄国、德国,在若干程度上还有意大利和法
国,关于一般的通货收缩,后两个国家没有参加。
这里还容易诱使我们采取某些人的见解,他们把问题的重点放在“货物方面”,放在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方面。我们知道,美国
在通货收缩以前,当1919年下期及1920年初,曾发生严重的价格上涨(比瑞典要厉害得多)。其原因当然是由于1919年时美国的巨大出超(出口价额在40亿美元以上),从而引起了货物的比较缺乏。至于以后的价格下跌,最初一般认为是属于复原性质,系价格猛涨以后的反应。但是
这样的解释没有多大力量。如果由于货物缺乏而引起的价格上涨,已经为银行方面不愿提供支付手段的措施所制止,那末即使货物缺乏的现象
已成过去,向下的趋势显然还是要占上风,价格还是要下趺。但是如果支付手段的供给,随着价格的上涨,其步调相当一致,则当货物的供量
上升到正常情况时,价格的涨势将停止,此外就不能再有所期望,即价格将不致转趋下跌。
但在这方面或者还有一个因素座加以考虑。当货物的缺乏变为持久性时,则价格上涨的趋势,即使没有银行方面信用的限制,最后终须停
止。当一般人们,年复一年,不得不使自己同在消费中所受到的限制相适应,渐渐与之习惯并相安以后,停止上涨的情况即将发生。当处于这
样的情况时,如果货物供给比较的趋于正常,将发生供量过剩的结果,对于过剩的部分,一时将感到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需求。这个时候将看到
与上面所描写的同样的情况,不过性质相反。对通货收缩现象这样的解释,不论其显得似乎怎样地浮泛,但比通常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货物
丰足,但人们过于贫困,无力购买”,大概比较地近于事实。因为一般地说,后者所说的现象是不可能的。在同一个时间,既有货物出售,却
缺少方法用以易购别的货物,那就是说同时既贫困又富足,这是不可能的。当然,在这一个国家里货物可能非常丰足,而在那一个国家里,对
于仅足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可能还感到缺乏;但这个现象对于国际价格水平将怎样促使其上升或下降,却不清楚。总之,舍(J.B.Say)在好久以
前就指出,货物总是要引起对别的货物的需求的。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很明显的,在战争结束以后的一年半到两年间发生的严重的通货收缩,具有由恐慌造成的现象的一切特征。战事的停止
并没有使货物立刻充盈起来。它固然使大多数国家之间货物的交换大大地便利,但这时的生产与战前相比还差得很远。还有,进口商获得了贷
款的帮助,把他们值价的进口品屯积着,不使市场上供额过丰,借以保障他们自己的利益。当1919—20年间,据说货物是很丰足的,卡赛尔教
授对于这个现象这样说,“这随意提高或降低其利率,所冒的风险再没有别的,只是限于一次的价格上涨或下跌。这似乎是不合情理的。
要晓得整个问题是极端复杂的,高的银行利率固然可以压低价格,但也可以鼓励自愿的储蓄,从而增进实物资本量,至于低的银行利率使
价格上涨的结果,将强迫固定收入的人们从事储蓄,而这一点也将倾向于资本量的增加。要解决这个纠纷,还有待于日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