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利息与价格>第20章

第20章

顺便提到,有一点应该注意。货币用途的增长和货币存量的增加,使其商品特性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减弱。但另一方面,由于货币制度的发
展,结果使信用票据和所谓货币代替品代替了硬币,因此又存在着一种重要倾向,加强了货币的商品的一面以及它对于价格的影响。
间或有人认为可以便货币制度仍以黄金为根据,而在流通中,在银行准各中则完全或差不多完全不再使用黄金。在实行时可扩大支票的使
用,可发行其保证属于纯粹银行性质的纸币等等。有些关于货币问题最着名的作家就抱有这样的见解。必须指出,这只能认为是一种幻想。在
这样的制度下,货币的价值将直接受到贵金属在生产方面每一件偶然事故,或在消费方面每一次轻率举动的影响。它将同大多数别的商品的价值一样经受着激烈的波动。
但是不用贵金属作准备,而使货币价值保持稳定,这却是完全可能的。
只是必须使金属不再作为价值标准。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也还要提到。
关于对货币交换价值的主要影响在于其生产成本的各种论调中,马克思前书。这一比较隐晦的陈述,其所凭借的一个观点,据我看来,同喜尔德布兰着作中的后一部分并不密切符合。
的论调是值得特别注意的。马克思使货币价值同他对一切价值的根源的一般概念相适应,认为其价值系由其生产时所需的劳动量所决定。
但是这个作用不是顷刻实现的。如果价值尺度本身的价值下降,“在贵金属产源地,直接与当作商品的贵金属交换的商品的价格,会首先发生
变化。”然后只是逐渐地“在商品对商品的价值关系中,一种商品会影响别种商品……到后来,一切商品价值,又都依货币金属的新价值来评
计。但这个平均化过程,陪伴看有贵金属的不绝的增加。既有商品在贵金属产源地直接与贵金属交换,所以会有贵金属作为代替品流入。”马
克思不承认货币的数量对价格会有可能发生影响。他认为这样的见解,“就是建筑在这个背理的假设上:在加入流通过程之际,商品是没有价
格,货币也没有价值;然后在流通过程之内,商品总和一个整除的部分,会与贵金属总和一个整除的部分相交换。”假使流通媒介超出了“流
通界能够吸收”的数量,其流通速度就会减低,或者“只要投一定量一镑钞票到流通界,就可以使等量的金铸币从流通界退出——这是一切银
行都熟悉的手法。”这当然引起了与对马克思一般价值理论同样的反对。商品的价值,只是在生产的边缘点(themarginof
production)上同它的最狭义下的生产成本、也就是劳动的成本(真实利息不计及)相等同。如果这个边缘点的确存在的话,那末就是在这个
边缘点上,商品价值刚刚足够抵偿劳动的成本,再没有什么留给土地的租金了。
但是这个边缘点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如果商品——在这里指的是黄金——的生产在一般情况下有所改进,或者如果它的交换价值提高,
资本和劳动涌入,那末边缘点将向后推;相反的话,边缘点将向前移。因此,象上面已着重指出的,其间并没有什么合理的理由,为什么黄金
生产情况的变动(其生产平均成本提高或降低)不会在一开始,或者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同黄金的暂时不变的交换价值相一致。
但在生产黄金的现地区,很可能由于产量的增加,在开始时使货币价值发生一定程度的低落;当加利福尼亚和澳洲发现黄金时,在那些
地区物价的难以置信的昂腾,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这样一个价格激涨的暴发的高潮,不久就在其发源地的邻近地区消散。对于世界物价
的一般水平,它往往只有极微小的直接影响,往往被别的因素所掩蔽,因此在实际发生的价格变动中,不可能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价格变动的根源。
上述马克思的观念,还有一点,并不是他所独具的,在关于货币问题许多别的作家的着作里也可以找到,要为这一点作辩护,我认为也是不容易的。
所说“退出流通”的货币,必然要投入某些别的用途。但在情况并无变动的时候,不可能发生新的需要可以用货币去满足。因此很难看出,这样被解除重点是我加的。
“尽是不论价的买主一粒丸药出一元钱,一个鸡蛋也出这些;一双靴子出一百元”等等。“但是到了1851年,整捆的值价的货物,有时还抵不了仓租”等等。
出来的货币,怎样会不致引起价格上涨的动向。但是这个问题,最好是同在下一章里研究的理论,在比较详细的分析中结合起来讨论。
数量论及其反对者这是很明白的,一件商品的价格越高,则为了买进和卖出这件商品所需要的货币,其数量也越大。但是货币—
—无论如何,在它保持着货币形态的时候——的现有供量的整个机能,迟早总是要交换商品的。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存在的货币工具(money
instru-ments)总量,或者毋宁是在商品交换量对比下的货币工具量,是商品价格的调节者——对这一点的认识,现在只是跨上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