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台阳见闻录>第19章

第19章

盖面
台俗妇女多靓妆入市,携小盖障面,迤而行。张鹭洲诗云:《一队新妆相掩映,红渠叶底避斜曛》;情态毕肖。
足钏
女子裹足,褂一银钏,重叠至三、四行,丁当有声。
发束
妇女多以银炼缠发,有至十余条者。
风俗
牛女
澎湖妇女终日视潮长落,赴海滨拾取虾、蛤、螺以供瓮飧。农事兴,则栽植耘锄,悉女任之。谚云:《澎湖女子、台湾牛》,极言其劳瘁也。
罗汉脚
游手无赖遨游街衢以讹索为事者,《曰罗汉脚》。
娘鼻箫
台称幼女曰娘;鼻箫,以鼻吹者,与嘴琴同。

台人男女均呼郎,呼女为杂木郎。又呼内地人为《唐山郎》,呼山野人为《草地郎。又台歌云:《艋舺女、沪尾风、鸡笼雨、郎去郎来容易死》。
客师
非僧、非道专事祈禳者,曰《客师》;能书符行法。
总理、炉主、签头
乡约名《总理》,地方官给戳记,门首悬大镫,亦书《总理》衔。里社中有《客主》、《签头》诸名目,轮流值年,以主其事;犹内地有董事之类。其曰《炉主》,谓酬神焚楮帛于炉、众推一人为首也。
逐水
游民衣食不继,伺掠行旅;地方官募派役勇分布巡拿时,有驱回内地者,曰《逐水》
葬事
台俗人死埋葬后,必检骨于瓮坛;富者用石灰窑砖封于土面,贫者即以瓦瓮置诸山中。然仕宦秉礼之家,不尽如此。

傩出海在五月,义取逐疫,造木舟以五彩纸为瘟神像,礼醮演戏毕,畀像舟中,鼓吹仪像,送船入海。出会之日,妇女荷枷、带锁、赭衣遍路。
运柩
台湾古称荒服,地土松恶。其客死无依者,累累相望;旧棺槥率寄顿庙宇。重洋远隔,搬运为艰。若不筹议归埋,必抛残海外,实堪悯恻。辛卯冬,赞衮电禀抚院,派《飞捷》官轮来南运载。委员、司事人等棺柩不下二十余具,并委员护送上海,或寄存善堂,或传其家属领回安葬。另酌助盘缠,发给护照,以免流寓暴露之惨。
札厝
台俗性刚易动,往往睚眦之仇,报而后快。悍族纠党逞凶,杀其全家,将田园厝屋踞为己有,名曰《札厝》。
赌博
台地赌风,甲于他处。宝摊、牌九,不一其名。抱布贸丝者,入肆问津,无不倾囊而出。更有曲房密室,银烛高烧,艳妓列于前,俊仆随于后,呼卢喝雉,一掷千金;大为风俗人心之害,宜严禁之。
赛会
台南郡城好尚鬼神。遇有神佛诞期,敛费浪用。当赛会之时,往往招携妓女,装扮杂剧,斗艳争妍,迎春大典也。而府县各书差亦或招妓装剧,骑而前驱,殊属不成事体。他如民间出殡,亦丧礼也;正丧主哀痛迫切之时,而亲友辙有招妓为之送殡者。种种冶容诲淫,败坏风俗。余莅府任后,即出示严禁。如有妓女胆敢装扮游街者,或经访闻,或各段签首指名禀送,立准将该妓女拏办;其妓馆查封,招妓之家并分别提究,此风渐息。

俗呼榖熟曰《冬》。有早冬、晚冬两熟,曰《双冬》;犹麦熟之言秋也。

聚货而分售各店曰《郊》。往福州、浙江者,曰《北郊》,泉州者曰《泉郊》,厦门者曰《厦郊》,统称《三郊》。郊者,言在郊野,兼取交往意。

租田以耕曰《贌田》,领盐承运曰《贌馆》。
碛地
纳粟不纳银,有先纳无利银两,立约限年,年满,田主还以原银而别佃他人,曰《碛地》。
时令
除夕
除夕前数日,取各种生菜沸水泡瓮中,待发变而后食之,曰《隔年菜》,味殊恶。遇喜庆事,以红曲和米纷或面,范如龟形,炊熟相贻,即以龟称。澎湖则制成红鸡,为祀神之敬。杀黑鸭祭神,谓压一岁凶事;为纸虎,涂以鸭血或猪血于门外烧之,禳除不祥。又用瓦盆置松柴燃之,火光烛天。
中元
台俗盛行普渡,门贴红笺,大书庆赞中元。家家灯烛辉煌,并结彩灯多至千百,笙歌达旦;名曰《放水灯》。猪、羊、鸡、鸭砌成山塔,百盘果品、海菜,罗列高台。无赖之徒,争相夺食,名曰《抢泒》;费用极侈。自七月初起,至月尽止。相传是月有新造一舟,家家备办粮食、百盘食品,公请一闲人坐于其中,任风飘泊;及止某处,其人登岸,舟中食品,任贫民分取,舟亦听其争夺。此风,艋舺多有。又或翦纸为灯燃放,海边渔船攫取得者,一年大利。
冬至
家家以糯米为丸,祀神、祭先毕,幼贺尊长者节略如元旦;合家团圞而食,谓之《添岁》。门扉、器物,各黏一粒,谓之《饷耗》。
小年
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夜,备幢、幡、舆、马、仪从于楮,焚而送之,谓之《送神》。设肴果于灶前,合家男女拜祝曰:《甘辛臭辣,灶君莫言》。
清明
清明日,民家合宅男女邀集亲戚上坟;祭毕,则聚饮坟上。
食物
半年丸
六月朔,各家杂红曲于米纷,名曰《半年丸》。
草粿
三月三日,居民采鼠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祖先。
伞灯
台俗上元制纸灯如飞盖,箫鼓前导,谓之《闹伞灯》。
鹿乳饼
内山产鹿,生番计其产子时,辄于夜半伺其洞侧。鹿乳子必五更,乳毕出洞,至暮方归,每日只乳小鹿一次。小鹿食乳,于腹结十二小饼;每一时辄消一饼。生番候母鹿出洞,即将乳鹿抱归,剖腹出饼,持货远方为珍药。
椰油
《台海使槎录》云:可佐膏火。或云:用火炙椰,其油自出。凡拣椰子,以手摇之,听水声清亮,则心大而甜,其肉厚;水声浊则否。

以九荆木者为佳,坚质难尽;杂木次之。
鹿皮豹皮
春皮毛浅而薄,番人以为席;冬皮毛深而厚,汉人购为褥。又有豹皮,可为裘、为褥。其价数十倍于鹿皮。
天文

台北昼日视内地较长数刻,见《台海使槎录》。盖迤西巨瀛无际,阳曦无蔽亏故也。
霜雪
光绪元年,吴霁轩镇军开路至八同关。六月二十八、九日,严霜两夜,次日雨雪交霏。八同关,今在埔里厅。

台地露水甚浓,故夏夜仍凉。
九降风
九月北风初烈,或至匝月,名为《九降》。他月,飓多挟雨;九降,无雨而风。
日出
台地东负崇山,日月所出甚迟,与内地无少异。昔人云:《海岸夜深常见日》。其地东临海,乃有此景;台地则无也。
飓母
《南越志》云:飓母,即孟婆;春夏间,有晕如虹者是也。按《岭表录异》言:南海夏秋间,有云如虹,长六、七尺,见则飓风必起,故曰飓母。《老学庵笔记》亦言:岭表有瘴母,初起圆黑,久渐广,谓之《飓母》。据此,则飓母乃飓风所由生,非即风也;孟婆风神,似微不同。蓝鹿洲《论镇守南澳书》,有《二、三月间土婆涌起》之语。土婆,殆孟婆之异称。今闽中濒海诸处,皆有风神庙,塑像多作老媪;岂即孟婆耶?
飓风(按原文为飓风)
干隆二十八年九月十一日,飓风大作。自北而至。其风之暴,十余年所未有。鹿耳门内商舶渔舠,击破、飘没无算。凤山北垂,稻田正值成熟,百仅存一;而南境距县三十里下淡水地,风甚微,禾稼不害。飓风之作,自北徂南,亘地千余里,无不蒙害;下淡水地虽极南,然距县不远,飓即不至,实不可解。《丹铅录》云:飓之甚者为飓。台湾府志云:飓多倏发倏止,台则常连日夜。飓骤而祸暂,台缓而祸久。今按字典,无台字。台人谓飓风为筛风。《海外纪略》云:飓风乃天地之气交逆,地鼓气而海沸,天风烈而雨飘,故沉舟、倾樯。若海不先沸,天风虽烈,海舟顺风而驰,同大鹏之徙耳。凡占飓风,视风反常为验。如春夏应南而反北,秋冬应北而反南。惟有雷则止;谚云:六月一雷止三飓,七月一雷止九飓。及其既作,必四面传遍,如北风飓,必转而东、东而南、南又转西;或一、二日,或七、八日。其南风飓亦然。
地震
台湾在大海中,波涛日夕鼓荡,地气不静,阴阳偶愆,则地震焉。盖积气之所宣泄也。或灾或否,台人习见,初不之异。
道光十八年,台邑十月雨后,至于十九年三月不雨;他厅县或微雨。四月,郡城始雨,未甚。五月丁酉,乃大雨。连日,间有晴霁。诸厅邑同时大雨,山溪涨发。十三日丁未,始霁。十七日辰刻,郡城微震。是夜丑刻,再震,不为灾。惟嘉义县同时地大震,官舍民屋多倾圯,毙者百余人。余到台地,微震二次。
当时有言者云:据府志地震主奸民为乱。余戒之曰:台地常动,非关治乱,为有司者,惟当因灾而惧,修省政事耳;若必以为乱征,非也。台人好为浮言以乱人心,今久平靖,而为此言倡之可乎?既戒言者,退检府志:自康熙二十二年至嘉庆九年,凡书地震者九。惟康熙五十九年地震,六十年有朱一贵之乱。雍正八年地震,九年有彰化大甲社番为乱;余七次,皆无事。足见非乱征矣。
冬寒
闻诸台地未入版图时,天气甚暖。康熙二十二年,平定其地,是冬北路降大雪,寒甚。自后,气亦渐寒。虽有时隆冬穿单袷汗流,亦偶然耳。惟凤山差暖。熟番云:台地寒,由唐山人携来。盖诸番以内地为唐山、人为唐山人也。地气自北而南,有道征焉。
雨晴
台地自九月至三、四月,雨甚稀少。至五、六、七、八月,始有大雨。有时自五月绵延至七、八月,罕有晴日。土人占云:鸢飞鸣则风,鸢宿鸣则两。
榖米

台俗稻熟登场,则以手撷秉穗,捆载而归。铚刈,别构茅屋将禾稼倒悬其中,名曰《禾间》;尚存《中田有庐》遗意。
秔稻
府志曰《大冬》、曰《白香》、曰《大尖》,壳赤无芒,南安出。曰《白柳》,秋种,晋、南、同出。曰《八月白》,安溪呼鸡母早。曰《四百粒》、曰《畲稻》,种出猹蛮;晋江四十七都多种之。
糯稻
府志曰《旱秫》,春种夏收,晋江、安溪出;有赤壳白米、白壳赤米二种。曰《大冬秫》,春种秋收,五色俱有。曰《牛头秫》,春种秋熟,南安、安溪出。曰《白占秫》、曰《虎皮秫》,同安出。曰《栗壳》,惠安出。曰《晚秫》,秋种冬收,晋江、安溪出。曰《赤蒡秫》,一名《荔枝秫》,南、同出。曰《白须秫》,南安出。曰《花眉秫》、曰《过山香秫》,同安出。曰《畲秫》、曰《重阳秫》、曰《黄箕秫》,安溪出。
台米
台湾素称产米之区,迩来生齿倍繁,偶因雨泽愆期,米价即便昂贵。盖缘拨运各府及各营兵饷之外,内地采买既多,并商船私装透越不下数十万石,以致民食亦不见赡足。

台地无佳酿,土人将蔗熬糖讫,以其渣酿为酒。酒百筋,米不踰数升,名曰《糖烧》。味极苦,不堪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