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无汗者。当用麻黄。今自汗出。恐不加麻黄。但加葛根也。
桂枝加葛根汤方第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三两去皮)
麻黄(三两去节)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属表。而反下之。则虚其里。邪欲乘虚传里。若气上冲者。里不受邪。而气逆上。与邪争也。则邪仍在表。故当复与桂枝汤解外。其气不上冲者。里虚不能与邪争。邪气已传里也。故不可更与桂枝汤攻表。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太阳病。三日中。曾经发汗、吐下、温针。虚其正气。病仍不解者。谓之坏病。言为医所坏病也。不可复与桂枝汤。审观脉证。知犯何逆而治之。逆者、随所逆而救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脉浮。发热、汗出、恶风者。中风也。可与桂枝汤解肌。脉浮紧。发热、不汗出者。
伤寒也。可与麻黄汤。常须识此。勿妄治也。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酒客内热。喜辛而恶甘。桂枝汤甘。酒客得之。则中满而呕。
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杏子佳。
太阳病。为诸阳主气。风甚气壅。则生喘也。与桂枝汤以散风。加浓朴杏仁以降气。
桂枝加浓朴杏子汤方第三于桂枝汤方内。加浓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根据前法。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内热者。服桂枝汤则吐。如酒客之类也。既亡津液。又为热所搏。其后必吐脓血
吐脓血。谓之肺痿。金匮要略曰。热在上焦为肺痿。谓或从汗。或从呕吐。重亡津液故得之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因发汗。遂汗漏不止而恶风者。为阳气不足。因发汗。阳气益虚。而皮腠不固也。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小便难者。汗出、亡津液。
阳气虚弱。不能施化。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亡阳而脱液也。针经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与桂枝加附子汤。以温经复阳。
桂枝加附子汤方第四: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根据前法。
术附汤方第五:于此方内。去桂枝。加白术四两。根据前法。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促为阳盛。则不因下后而脉促者也。此下后脉促。
不得为阳盛也。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此下后脉促。而复胸满。则不得为欲解。由下后阳虚。表邪渐入而客于胸中也。与桂枝汤。以散客邪。通行阳气。
芍药益阴。阳虚者非所宜。故去之。阳气已虚。若更加之微恶寒。则必当温剂以散之。
故加附子。
桂枝去芍药汤方第六: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余根据前法。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第七: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根据前法。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八九日。则邪传再经。又遍三阳。欲传三阴之时也。传经次第。则三日传遍三阳。至四日。阳去入阴。不入阴者。为欲解。其传阴经。第六日。传遍三阴。为传经尽而当解。其不解。传为再经者。至九日。又遍三阳。阳不传阴则解。如疟发作有时也。
寒多者为病进。热多者为病退。经曰。厥少热多。其病为愈。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今虽发热恶寒。而热多寒少。为阳气进而邪气少也。里不和者。呕而利。今不呕。
清便自调者。里和也。寒热间日发者。邪气深也。日一发者。邪气复常也。日再发者。邪气浅也。日二三发者。邪气微也。内经曰。大则邪至。小则平。言邪甚则脉大。邪少则脉微。今日数多而脉微缓者。是邪气微缓也。故云欲愈。脉微而恶寒者。表里俱虚也。
阳、表也。阴、里也脉微为里虚。恶寒为表虚。以表里俱虚。故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阴阳俱虚。则面色青白。反有热色者。表未解也。热色、为赤色也。得小汗则和。不得汗。则不得邪气外散皮肤而为痒也。与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以除表邪。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第八: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王宇泰云。首一节至寒少。为自初至今之证。下文皆拟病防变之辞。当分作三截看。
至欲愈也。是不须治。至吐也。是宜温之。至末。是小汗之。麻黄发。桂枝止。一发一止。则汗不得大出矣。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烦者、热也。服桂枝汤后。当汗出而身凉和。若反烦不解者。风甚而未能散也。先刺风池风府。以通太阳之经。而泄风气。却与桂枝汤解散则愈。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
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经曰。如服一剂。病证犹在者。故当复作本汤服之。服桂枝汤汗出后。脉洪大者。
病犹在也。若形如疟。日再发者。邪气客于荣卫之间也。与桂枝二麻黄一汤。解散荣卫之邪。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第九: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再。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大汗出、脉洪大而不渴。邪气犹在表也。可更与桂枝汤。若大汗出。脉洪大而烦渴不解者。表里有热。不可更与桂枝汤。可与白虎加人参汤。生津止渴。和表散热。
白虎加人参汤方第十:于白虎汤方内。加人参三两。余根据白虎汤法。
王三阳云。前条脉洪大者。不渴。此条洪大者。烦渴不解。故二汤不同。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第十一:桂枝(去皮)芍药甘草(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钱切)大枣(四枚擘)麻黄(十八铢去节)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上七味。
第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