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社会的构成>第9章 结构,系统与社会再生产2

第9章 结构,系统与社会再生产2

六,结构与结构性特徵
可以用某种更一般的技术性方式使用结构这个概念,把它理解为规则与资源,反覆体现在社会系统的再生产之中,成为结构化理论的总体基础。如果采用较宽泛的说法,可以将结构看作是指社会的制度化特徵结构性特徵。在这两种用法里,,结构都是一个通用的类属范畴,包含在以下各个有关结构的概念之中:
结构性原则structuralrinciles:社会总体组织过程的原则。
结构丛structures:社会系统的制度关联所涉及的规则–资源系列。
结构性特徵structuralroerties:跨越时空的社会系统制度化特徵。,
制度分析最全面的层次,在於结构性原则的确定,及其与跨社会系统的联系。也就是说,分析结构性原则,等於是分析跨越,最深远的时空范围的制度分化与制度关联的各种模式。而考察结构丛则是指分离出各种转换∕中介关系所构成的独特,聚合。这种分析在确定结构性原则时已有所体现。结构丛的形成取决於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含的规则与资源的相互可转换性。,
以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时谈到私有财产为例,其结构丛所包含的要素有:
上图区分了三种抽象层次,彼此间并无明确的分隔点。结构丛的确定对全面阐述总体的结构性原则来说至关重要,但这两项工作是相互融合的。同样道理也适用於最低的抽象层次。要分析结构化过程的要素,就得暂时悬搁制度分析,但也使研究层次更贴近对共同在场关系的直接考察。以马克思对於劳动分工这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特徵的讨论为例。
社会系统的所有结构化特徵,都同时是定位於情境之中的行动者权宜性完成的活动的中介和后果。在共同在场情境下,对行动实施反身性监控,这是社会整合的主要固定性特徵,但就定位在情境中的活动而言,无论是它的条件还是后果,都远远超出了那些情境本身的范围。,延展的机制是丰富可变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反思性监控本身也往往包括在内。也就是说,对系统再生产前提条件的理解活动本身,也已成了那些条件的一部分。
七,矛盾
所谓生存性矛盾,我指的是在与自然界或者说物质世界的关系中,人的生存的一项基本属性。在人类生存处境的核心中,可以说存在有两种相反力量的对抗:生活一方面依赖自然界,另一面又不从属於自然界,而且与自然界相互抵触。人类源自无生命自然界的,虚无,又会消失,回到无生命的异己状态。
结构性矛盾指的是人类社会的构成性特徵。我认为,结构性原则是在矛盾之中展开运作的,也就是说,各种结构性原则的运作既彼此依赖,又相互抵触。这种意涵上的,矛盾还可细分为两种:其一是主要矛盾,即那些参与构成社会总体的矛盾。其二是次要矛盾,即那些以主要矛盾为基础,或由后者所产生的矛盾。
结构性矛盾的概念牵涉到对国家的具体特徵的界定。我们把除了部落社会以外的所有国家类型,都看作是基本结构性矛盾的中心虽说它不一定也是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源。
神话充当着生存性矛盾的认知中介。也就是说,透过神话中有关乱伦,性,生与死的主题,那些讲述者以及聆听者得以深入和,阐明这些蕴含生存性矛盾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生存性矛盾凭藉着亲属关系和传统的关键作用,直接体现在那些制度之中。
国家的兴起标志了结构性矛盾的产生,而前者又首先是与城市的形成联系在一起的,我并不是说国家的基础仅限於城市,而是说城市是权力的容器,它结合自身与乡村的关系,孕育出国家形式的结构聚合点。结构性矛盾生后,削弱了生存性矛盾,但并未完全将后者消解。城市是一种与自然相异的环境,因此产生出某些新的态度与符号系统,它们不同於与自然环境和事件相和谐的那些旧有形态。在符号和物质这两种意义上,城墙都将都市环境与外界隔离开来。然而,传统的城市只能通过与其农业腹地的交换,才能维持生存;而且,它的内部格局和建筑与自然环境仍然保持着密切联系。
次要矛盾是伴随着现代国族国家形成而出现的,后者的发展又与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模式的工业资本主义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国族国家取代了城市,成为新的权力容器。由於,人造环境的兴起,城乡关系的型态发生了变化,这是国族国家形成过程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对於国家政治上的形成和,经济上的分化来说,时间与空间性质上的转变都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转变过程将结构性矛盾从生存性矛盾中分离出来,并使前者逐渐取得了压倒后者的主宰地位。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这一,公共领域孕育了,市民社会这一,私人领域,后者又与前者彼此分离,并保持着某种张力。从这种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在我看来,市民社会与国家间的矛盾至少在大体上对应於资本主义,私人积累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经典概括。
现代资本主义的来临揭开了全球新秩序的序幕。新秩序中的次要矛盾集中体现於资本国际化与国族国家的内部巩固这两个过程的张力之中……
我所说的冲突,是指行动者或群体间实际发生的斗争,而不考虑这种斗争具体发生的方式及其动员的根源。矛盾是个结构性概念,但冲突不是。冲突和矛盾之所以往往重叠在一起,是因为矛盾体现了各个社会系统的结构性构成中主要的,断裂线,往往牵涉到不同集团或者说人群之间的利益分割。矛盾体现了多种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机会的分配。
八,创造历史
社团association中的社会再生产是在具有认知能力的行动者的例行化行为中,并藉助这些行为而完成的。发生例行性日常接触的互动场景,是由构成它们的行动者在相互联系的角色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中,在反身性层次上监控的。
传统并不仅仅是一种很特殊的时间性体验,它还体现出,既往之事对日常生活连续过程所享有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辖制。
组织和社会运动是对突出体现在日常实践活动连续过程中的系统再生产条件进行反身性调控的集合体,并鲜明的体现在阶级分化社会各个环节之中,正是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阶级分化社会与部落社会的分离。反身性的自我调控作为集合体的属性之一,依赖对於资讯的整体,并通过控制资讯整理过程,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背景状况。反过来,对资讯的控制又依赖於某种独特的资讯储存方式。…在阶级分化社会里,对资讯进行整理与储存的基本模式就是书写,它的发明标示了历史上一次重大突破。
我们今日所面对的最深刻的问题之一:组织对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行反身性监控,那麽,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是否就是从带有剥削性质的既定支配模式中获得解放的媒介
附论:,结构社会学和方法论个体主义
一,布劳:一种结构社会学
Mayhew:社会学应该关注,结构性的东西。所谓结构,指的是各种关系组成的网络,对这样的网络进行分析,可以且应当不需要藉助任何个体特性。他写道,,在结构社会学里,分析单位从来都不是个体,而是社会网络。与通常情况一样,这里的,结构视角也意味着接受某种相当简单幼稚的行为主义。Mayhew声称:,结构主义论者在分析中不采用像意图或目的这样的主体论者的概念。
Blau:以结构为主导视角的社会科学关注的是各种人口分布参数,而不是行动者本身。他所谓的结构参数,就是与个体可能占据的社会位置有关的划分个体聚合的任一标准。…我们可以区分出两种结构参数。一是横向的,类目参数nominal
arameters,另一是等级性的,刻度参数graduatedarameters。
Blau是个结构决定论者,,相信比起文化价值观和规范,对社会生活具有更加根本影响的,是客观社会位置的结构,人们就是被分到这一结构之中。他的目标是解释社会各项结构性特徵间的变异,而非与个体的态度,信仰或动机有关的因素。根据他的用法,无须考察社会的总体性特徵,就可以进行结构性分析。
有些人认为,对结构参数的考察是社会学的独特属性。这种观念也许颇有道理,但其前提条件是存在某些与之相关的因果特性,可以使,社会学解释与,结构性解释吻合在一起。但我们确定的因果关系经常是含糊不清的,尽管说它们显然会以某种方式发挥作用,并超出行动者就其所为所能给出的理由范围。…但是,要想阐明因果关系,确定动机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社会科学的某种,结构视角不能脱离对社会再生产机制的考察。社会不仅仅是个体行动者的创造物,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徵较之个体的生命更具持存性,我们强调这一点,当然完全正确。然而,只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这一点上,我们才有所谓的结构,结构性特徵或,结构参数的。而诸如此类的连续性又只是通过置身具体情境中的行动者,其受反身性监控的活动才体现出来的,这些活动具有一系列合乎意图及意图之外的后果。不存在什麽与众不同的,结构解释这类东西,而只有对各种不同制约形式影响人类行动的不同模式所作的解释。,
二,方法论个体主义:一种替代选择
方法论个体主义methodologicalindividualism的拥戴者接受以下观念:
,不言自明的社会原子论。主张只有通过分析个体的行为,才能解释社会现象,这是不言而喻的自在之理。
所有关於社会现象的判断,都可以还原为对个体性质的描述,而不至於损失什麽意义。
只有个体是真实的存在。所有指涉集合体或社会系统的概念都是一些抽象模型,是理论家的建构之物。
宣称社会科学不能有什麽法则,要说有,也就是个体的心理倾向所具备的法则。
E。Thomson和erry
Anderson的争论。前者对於结构性概念向来不抱信任态度,他强调考察人的能动作用的实质及变异意义重大。…Thomson指责Althusser未能充分描述人的能动作用,用一种决定论的观念理解结构。…Thomson认为,人类的行动自有其目的和认知能力,但他们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既无法预见,也不能控制。…经验连接了,结构与,过程,是社会研究或历史研究的真正材料。
Thomson想突出人的能动作用在创造历史的过程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尽管他提出大量历史实例,还是没说清楚到底什麽是,能动作用。…Anderson认为,Thomson并未合宜说明,能动作用与,必要性共同决定的方式。
我们不能把,个体到底是什麽看作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此处的问题不在於比较各种个体属性,而是确定人类行动者的性质,这正是我通过结构化理论的基本概念所要探求的问题。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即不再将结构等同为制约。只要以结构二重性观念为出发点,使动与制约之间的关系在逻辑层面上还是相当容易说清楚的。
不应该把描述行动与确定能动作用本身混为一谈。无论是描述行动,还是解释互动,都不能完全依赖个体属性。然而,只有个体,只有具有肉体存在的人,才是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