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丸:挼九宫洞真经曰:双眉中间;入内三分曰双田宫;入内一寸曰明堂宫:入内二寸曰洞房:入内三寸曰泥丸宫;入内四寸曰流珠宫;入内五寸曰帝一宫。在明堂宫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泥丸宫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宫上一寸为太皇宫。泥丸宫居九宫之中,谓之上丹田也。
重楼:又称十二重楼,即喉管也。因喉管有十二环节,故称十二重楼。
混沌之初,天地未判,玄黄相杂,时至气化,定中生动。只这动处,方知造化,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不内不外,此是大药始萌,不可遽采之。若有一毫念起,天真遂丧矣!
重阳帝君圣注曰:天之轻清在上,其色玄;地之重浊在下,其色黄。天地未判之前,浑沦一气,玄黄不分,清浊未定,混而为一。时至气化,清气上浮为天,浊气下凝为地。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二气氤氲,化生万物。清净之功亦然,先天真阳,与后天真阴,阴阳混一,犹如天地玄黄相杂,忽然定中生动,造化自现,如天地一判,别立乾坤是也。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也。此玄珠似乎在外,闭目甚分明;似乎在内,开眼却清白。有象,他人不能见:无象,独自见分明,故曰无象玄珠。乃是大乐之苗始生,其药尚嫩,故不可采,若有妄念采之,必失玄珠,丧却天真至宝,反成魔狂,呼吸乱奔,不可救也。命宝不可轻弄,其斯之谓也编者说明:本章首节言大药产生之地,及回光凝神之法;次节言真火煅炼,河车搬运,未节言大药产生之景,玄珠呈象,但不可妄采,致丧天宝。
大药:按此处所称之大药,乃小药也。何以知之?因「小药生而后采;大药采而后生」也。帝君圣注云:「大药之苗始生,其药尚嫩,故不可采。」既称为大药之而,又有老嫩,则此时乃小药也。按自古圣真均称药气曰大药。小药之名;自曹还阳伍冲虚二真人始,因药气初生,其阳甚微,故称小药,以与其后有火珠成形之大药区别。故此书则凡有药气生,均称之为大药也。
玄珠:按度人妙经云:「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故玄珠者,乃言宝珠在空玄之中也。释迦睹明星而悟道,明星,即玄珠也,盖小药产生之前,有一明珠空悬吾人之眼前,去地约五丈之高,功力加深,其珠愈明,当其如明星耀目之时,则小药产生之期不远矣。
【释义]:
神守坤宫,即凝神入气穴之意。真火,即真人之息也。真火煅炼,即息息归根,绵绵不断之意也。专心致志,即致虚极守静笃之工也。行住坐卧,即马丹阳真人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大虚;坐则调鼻端之息;卧则抱脐下之珠。」如此修持,则先天一气,自然从虚无中而来,小药产矣。大药之苗始生(即小药生也),要调其老嫩,于其不老不嫩之中采之,则命宝得矣。
采药章第三神守干宫,真气自归。干宫乃造化之源,生身受气之初。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重阳帝君望注曰:坤宫属地为阴,应人后天有终之形;干宫属天为阳,应人先天无始之神。干宫乃虚无玄关一窍是也,实为造化之源。自无而有,谓之造;自有而无,谓之化,由造而化也。始则受气于虚无一窍而生,终则散精于幻妄六贼而死,造化循环,不知几万劫矣!
幻妄六贼:色、声、香、味、触、法,谓之幻妄六贼。楞严经云:「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六贼藉吾身贼媒之介,终日耗散精气,耗尽则死,故修道之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受香,口不味味,身离细滑,意不妄念,以避六贼。
始则凝神于坤,煅炼阴精,化为阳气,熏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次则凝神于干,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大如黍米,恒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虚无真气,自然归之。待其铅光闪烁,如月之象;汞气飞扬,如日之象,日月交合一处,一点灵光,圆陀陀,光烁烁,照耀上下,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母气,而伏子气,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药从外来,非假存想。
重阳帝君圣注曰:人禀天地阴阳二气以生,真阳之气在身,为铅为精为坎;真阴之气在心,为汞为神为离。象曰,人与天地之气同体是也。修真之士,既得大药始萌,玄珠成象,而内精神壮旺。当此之际,神中之精,下交于坎;精中之神,上交于离。内则精神交合于内,外则阴阳交合于外,内外明彻,照耀上下,化为一颗明珠,圆陀陀,光烁烁,三关升降,上下旋转如轮,周流不息。如斯景象,是内之精神和合,金木交并,水火激发之际,是内有真宝,故外应其景象也。若非亲造真境,岂能有此哉?!先天之气,母气也;后天之气,子气也,自然戚合,返斯造化之妙,始得药从外来。母气天气也,子气人气也。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天气归一身,皆成自然人,还将上天气,以制九天魂,此同类之谓也。先坤后干者,又名移炉换鼎是也。此乃金丹之真窍妙,元天火候之秘诀也。
移炉换鼎:炉乃起火之器:鼎乃烹饪之具,炼丹之所也,指下丹田。当大药过关之后,过明堂,下重楼,止于中丹田。其时神气同居于中丹田,神居气中,若鼎器之封固,并时时以元气之火,融化呼吸,助长元神,若炉火之烹炼一般。想在最初,炼精化气之时,以神为鼎,以呼吸之息为火,在下丹田中烹炼。烹炼虽同,然前在下丹田,后在中丹田,地点不同,故曰移炉;前以神为气之鼎,后以气为神之鼎,鼎器不同,故曰换鼎。
初炼丹时,便向水中求之,终落顽空,毕竟无成。须以我之真气,而感天地之至精,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
重阳帝君圣注曰:初炼丹时,先须神照坤宫,以火炼药,以神驭气。待真气发生,后守干宫,悬胎鼎内,结成玄珠,炼成大药,吞入腹中,点化己之阴气,变成干阳之体,此真空之妙用也。时人不悟真空之妙用,不遇至人之传授,道听途说,盲修瞎炼,便向水中求之,水者,杳冥之谓也。忘念忘体于杳冥之中,岂不落于顽空乎?必竟终无成丹之理也。阳燧火珠也,太阳正宫,以火珠向日燧之;方诸水珠也,太阴正宫,以水珠向月诸之,天地悬隔之远,一刻之中,自然得水火也。彼物受气之偏,尚能感通日月,何况人为万物之灵根乎?静定之中,岂不感通身中妙化,而结成金丹也哉。
阳燧:火镜也。以铜为之,形如镜,向日则火生。淮南子天文注云:「取金杯无缘者,熟摩令热,日中时,以当日下,以艾承之,则燃得火也。」按此即以回光凹镜取火之理,能合光线折射,聚于弧心,故能得火。重阳帝君言阳燧乃系火珠,则此珠应以透明之玻璃或琉璃为之,盖取凸镜之理,阳光透过此镜,则聚于一点,可以引火也。
方诸:大蛤也。古以大蛤置于月明之夜,则蛤中生水也。淮南子云:「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此因蛤性至寒,月夜之中,空气中之水蒸气,遇寒而凝结为水也。重阳帝君云方诸为水珠,盖取蛤类之物凿磨成珠,水蒸气遇之,仍可凝结为水,不过须另以皿具盛之而已。
当其日月交光之候,先天适至之时,泥丸风生,欲海波澄,此身如在万丈海中,不知有水,不知有火,不知天地人我,浑如醉梦,正是龙虎交会之际,金木相啖,水火相激,景象发现,迅如雷电,急急采取。其采取之妙,如发千钧之弩,惟用一寸之机,似采非采,不采实采,乃为真采也。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