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蝉庵诗集》六卷
明郑邦祥著。《福建艺文志》云:“卜景超序云:‘其诗不沾沾于李、王、钟、谭之派,独由汉、唐而溯汉、魏,由汉、魏而溯三百篇,盎然流溢,不自知其所以然。曹石仓采入《晋安十二代诗选》中者,特吉光片羽耳。’”案邦祥,玉田人,与曹、谢、二徐主持骚坛风雅,望重一时。惜不永年,仅三十八而卒。《峤游草》一卷,客粤诏溪时所著。本志立传《文苑》。
《二耻斋诗集》明林潭著。潭字二耻。崇祯未诸生。无室家累,居高洋里文殊寺,以诗自娱。本志立传《隐逸》。
《鹤溪集》四卷清陈宪周著。宪周,康熙乙末进士。洋屿人,《文苑》有传。
《学圃诗存》二卷清林昆琼著。通志存目,已著录,见《子部》。《循绩》有传。
《晓田诗抄》十卷清林开琼著。通志存目。案开琼,黄石人,字长川,又号晓楼。乾隆庚寅举人,官大田训导,迁永安。见《福建通志》并《闽侯县志》。
《长川诗文集》林开琼著。见《闽侯县志》
《四留堂诗集》清卢遂著。返字霁渔,浮岐人。乾隆乙未进士,翰林编修。本志《文苑》有传。
《清远堂诗集》清周琦著。琦字朝勋,高安人。康熙丁未武进士。历官北直、山东、江西各省。
《岸园诗集》清黄若庸著。若庸字仲舟,号岸园。顺治辛卯拔贡。江南盱眙县知县,以诗名。至德里赤屿人。
《敬修堂诗文集》、《木石居集》、《青毡集》清郑善述著。善述号蕉溪,钦仁里玉田人。康熙庚午举人。《循绩》有传。子方城、方坤俱进士。
《萧然集》二卷清郑善述妻黄昙生著。昙生一名昙,《牧豕斋存书目录提要》云:“集尾有《为林大家集序》一篇,附刻于诗集,非林大家为昙生序,系昙生为云绍母序也。”
《绿痕书存稿》
清郑方城著。方城字石幢。《诗抄小传》云:“伯兄石幢先生,先大夫蕉溪公冢子,筮仕蜀之新繁,尝于丛台官舍刻烛赋诗,拈题得《寒柝》,限‘双’字韵,方坤先得句云:‘迟久更宜六,于喁唱或双。’客皆叹为新颖;及先生诗成,则云:‘偶作行歌五,应惊好梦双。’徐静谷先生在座,乃拍案叫绝。”见《闽艺文志》。
《行集》《福建艺文志》作十卷、《燥吻文集》存目、《飧荔亭古文》存目、《石幢先生遗文》
郑方城著。《云寥山人文抄》云:“荔乡先生古文秾丽温雅,尚有六朝金粉气。石幢则恪守唐、宋八家遗轨。中若《太子丹,吕不韦,伍员论》、《药性论》、《文论》、及《答刘九畹书》,《哭亡侄文》,询欧、苏嫡派也。上诸大宪条陈事宜诸书,深明时务、足征儒者经济。骈体虽酬应之作,亦吐属风流。”案石幢先生雍正癸丑进士,有传。见《闽侯县志》
《五代诗话》
清郑方坤著。方坤,城弟。已著录,见《经部》。《福建艺文志》云:“初王士祯欲作《五代诗话》,仅草创而未成。其门人务尊师说,遂以未成之本传抄。阙陋百出,体例尤疏。宋弼尝充其阙遗而刊之,仍多未备。方坤得士祯残稿于历城朱氏,乃采摭诸书,重为补正。原本六百四十二条之中,删其二百一十六条,增入七百八十九条,共成一千二百二十五条。凡所增入,仿宋庠《国语补音》、吴师道《补正战国策》之例,各以一“补”字冠之,使不相混。凡国主、宗室一卷,中朝一卷,南唐一卷,前蜀、后蜀一卷,吴、越、南唐一卷,闽一卷,楚、荆南一卷,官、闺、仙、鬼、缁流一卷,羽士、鬼怪一卷,杂缀一卷。其中有尤而效之者,如原本载罗隐谢表、殷文奎启事,本为四六骈词,无关吟咏;他若李氏藏书、太原草檄、和凝之治痴符、桑维翰之铸铁砚、徐寅之献《过大梁赋》,直成杂事,无预于诗,一概从删,殊有廓清之功。而后主跋怀素书,亦无关诗事,乃录之不遗。原本方于郑谷、唐球诸人,上连唐代,方坤既已刊削;而司图之不受梁官,韩偓之未食闽禄,例以陶潜称晋,仍是唐人,列之五代,亦乖断限。至潘慎修《献宋太宗诗》,刘兼长《春节诗》,宋事宋人,一并阑入,尤泛滥矣。又如苏轼演《陌上花》,晁补之撰《芳仪曲》,李俶题《周恭帝陵》,宋徽宗书白居易句,虽咏五代之事,实非五代之人,一概增入,则咏明妃者当列之汉诗,赋铜雀台者应入之魏集,自古以来,无斯体例。贪多务得,方坤亦自言之矣。至《江南江北旧家乡》一首;《江表志》以为杨溥、马令,《南唐书》以为李煜;嘲《宋齐邱表子》一诗,《楚溪华谭》以为老瞽乐工,《渔隐丛话》以为李家明,如此之类,不一而足。前后并载,既不互注,又不考定,亦属疏舛。然采摭繁富,五代轶闻琐事几于搜括无余,较之士祯原书,则赅备多矣。”案方坤初为玉田人,后迁建安。###第39章
《全闽诗话》
《四库总目提要》云:“郑方坤有《经稗》,已著录见前。是编皆荟萃闽人诗话及其他诗集与有关于闽者。闽士著名始于唐初薛令之,盛于欧阳詹,故六朝以上,惟载郭璞、谢眺、到溉、江淹四人。而郭璞《地谶》尚以其全作七言律体,辨其出于依托,颇为谨严。唐以后则彬彬矣。凡六朝、唐、五代一卷,宋、元五卷,明三卷,清一卷,附无名氏及宫闺一卷,神仙、鬼怪,杂缀一卷。所采诸书计四百三十八种,采摭繁富,未免细大不捐。而上下千余年间,一方文献,犁然有征,旧事遗文,多资考证,固亦谈艺文渊薮矣。”《福建艺文志》作十二卷。
《蔗尾诗文集》
清郑方坤著。《福建艺文志》云:“诗集十五卷,文集三卷。”《四库全书总目》云:“方坤天分既高,记诵尤广,故其诗下笔不休,有凌厉一切之意。尤力攻严羽《沧浪诗话》诗不关学之非。然于涩字险韵,恒数十叠,虽间见层出,波澜不穷,要亦不免于炫博。此又以学富失之,所谓矫枉者必过直。其诗凡分十五集,曰《删余草》,曰《公车草》,曰《木石居草》,曰,《公车后草》,曰《木石居后草》,曰《丁年小草》,曰《丛台稿》,曰《春明草》,曰《广川稿》,曰《酒市稿》,曰《一粟斋稿》,曰《瓶花斋稿》,曰《杞菊轩稿》,曰《诗话轩》稿,皆古今体诗;曰《青衫词》,小令、中、长调并词余七十首,统于十五卷。”《赌棋山庄词话》云:“荔乡《青衫词》,见赏于蒋铅山,其佳处有后村别调风味。”案张善贵牧豕斋藏《蔗尾集》抄本中,有其伯兄方城序云:“周栎园先生久于吾闽,每艳称会城人,虽拥贩甿隶,操笔动辄成文。予谓惟诗亦然。今试入村塾中,五尺童子,悉能谐四声。又随即涂之人而询,率臆探喉,度无不解吟五七言律者。嗟夫!此非诗之盛,乃诗之衰也。天下岂有不假于学之事哉!予弟荔乡,少颖悟,读书一二遍即成诵。束发为诸生,既以制举艺屈其侪耦,乃忽而登坛坫,号诗人,朋辈奇之,谓不学而能若是。予曰否。世之工举子业者,未尝束古书不观,此即作诗之根祗耳。况三百篇为诗之祖,又童而习之者乎?不特此也,《易》、《书》、《礼记》诸经暨诸子史百家俱在,一切有韵之言,皆诗也,则皆学也。人动以举业为学诗累,毋乃不思之甚欤?虽然,诗难言矣,取材不博则陋,构思不深则粗。矜新斗奇,而或失之纤,或失之凿。至于跌岩波澜,沉郁顿挫,自非兴到笔随,具大神力不足以语于此。呜呼!难矣。窃尝论之,汉、魏以后,体制大备,增华变本,迭为盛衰。国朝风雅道兴,虞山、梅村诸老,已扬其波,迨新城王氏登高而呼,立汉赤帜,壁垒更新,得未曾有。他如施宣城、宗绵津、朱竹垞诸前辈,则又同声相应,羽翼后先,号称极盛。十数年来,音徽渐远,而荔乡乃崛起其间,诗学之复振也。夫荔乡于前人著作,靡不沿源讨流,追魂取影,下笔辄有奇香异色,缤纷喷吐于金石响中,非取材之博,构思之精,去其纤与凿者,而能若是乎?至所谓跌宕波澜、沉郁顿挫,不可思议之奇,又寝〈車韋〉、杜、欢、苏,而兼撮其胜。然则荔乡之杰然以诗鸣,夫岂一朝夕之故?自宣城、绵津诸大家外,度亦岂有能先之者哉?昔虞山之赠新城公也,倾倒推服,有过于前贤策后生之意,惜乎其未见荔乡作也。今试以斯集较之渔洋蚕尾诸诗,升堂入室,未敢遽定,然亦知非小巫见大巫者矣。竹垞朱氏有言,‘终明之世,诗凡屡变,独闽诗未变。如曹、谢、二徐辈,犹然十才子调。’不谓荔乡一变,遂开生面若此。予顾吾闽人士,咸如荔乡大变从前积习,使一盛不复衰,毋徒规规晋安之派,而优孟其衣冠可矣。若严沧浪所云诗不关学,则英雄欺人,反为打油、钉铰开一方便法门,予又不敢护桑梓之谊,请与天下共攻之。时雍正癸丑初春望后二日,同怀兄石幢方城书于广川官舍之塔影斋。”
《却扫斋时文》、《宦游纪闻》通志存目。
《本朝诗抄二百卷》、《本朝诗抄小传》四卷郑方坤著。
《石遗室书录》云:“清以来诗人,自施闰章以下有专传者凡九十八人,而以兄方城、族子三才殿焉。采摭淹雅,笔情娟秀,是小传体,不必律以史传义法也。《复初斋文集书后》有微词,未尽允当云。”
《望古集》
郑方坤著。道光《福建通志》云:“卷一赋,卷二、三诗及骚、词曲、琴操、歌谣,卷四诏制、表、上书、状、笺、令、启,卷五书牍,卷六尺牍、谕、考、述、辩说,卷七序,卷八引记,卷九册传,卷十记檄,判、颂、赞,卷十一铭、箴、志、对谈、论文、记游、碑、墓表、诔、祭文、弗文,卷十二跋、杂著。”
《读书札记》四卷
郑方坤著。《艺文志云》:“郑方坤自序曰:‘昔人读书,每以三余,予不敏,亦自有三余。放衙者,日之余;锁印者,岁之余;行役者,事之余。乃辄就睹记所及,随时笔记。正如王筠郎云聊备遗忘而已,不足传诸好事者。’云云。”
《杜诗宣和谱》
郑方坤著。《福建艺文志》云:“方坤自序曰:‘少日读杜诗皆能上口,忆曾侍先大夫花间杂集,酒以次行,客有举《宣和谱》征令者。随遇牌色,拈唐人诗一句。余时所阄得者为五,巧合谱云“油瓶盖”者,漫应声曰:“一片花飞减却春。”继得断公,则曰:“南海明珠久寂寥。”最后得四大对,则曰:“天下朋友皆胶漆。”于座客皆称善。客冬久滞历亭、适编纂杜笺,竟遇案头有此谱,因仿前例,每一名色各缀五七言诗一句,大抵吏散坐空,灯下酒边之所为作。昔李翱著《五水经》,房千里序《骰子选格》,色飞眉舞,有味乎其言。余今者更邀浣花诗老,于三十二扇二百二十七点中,参伍错综,断章取义,一以寄闲情,一以理旧业。消兹膏晷,代彼萱苏,准古较今、不犹愈乎?’”
《古今词选》郑方坤著。自序云:“仆涉猎书林,喜谈词隐。时想像夫十香,间临摹于三影。排为清课,遣此闲愁。敢云萧统之选文,窃效张为之摘句。”见《福建艺文志》。
《岭海丛编》、《岭海文编》、《诗话醍醐》、《四六谱柄》、《宦漱纪闻》、《词林谭屑》、《邃庐词话》、《集唐联句集》以上俱清郑方坤著。
《晋安三郑集》
清郑方城、郑方坤等著。《道古堂文集》云:“郑石幢与弟荔乡先后成进士。子有章,又中甲科,将刊其文以问世,求品目于余。余以《晋安三郑集》显其首。”梁章钜《制义丛话》云:“吾乡之三郑合稿,乾隆间盛行于时。”
《却扫斋唱和集》二卷郑方城、郑方坤著。《石遗室书录》云:“多咏物限韵之作,亦有即事写景者。”
《墨钦编制艺》、《艺苑丛谈》清郑天锦著。天锦,方城子。乾隆辛酉会魁,连山知县。本志《循绩》有传。
《鹧鸪轩诗抄》、《十二炉斋近稿》、《鸰原草》、《撚髭近草》、《西爽斋稿》、《帆影》以上俱郑天镳者。通志存目,并见玉田《郑氏族谱》。
《垂露斋诗稿》郑天箓著。天箓字有桐。乾隆丁酉拔贡。授直隶州判。荔乡先生子也。
《镛州小草》清林春琼著,乾隆间黄石人。
《楚游剩草》清林徽琼著。字长容,号庚生。乾隆间国学生。
第3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