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杂病心法要诀>第5章
五痿,心、肝、脾、肺、肾之痿也。痿属燥病,故皆因肺热而生也,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阳明无病,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虽有肺热不能成痿也。
肺热叶焦,阳明虚弱,津液不化,筋骨失养,皮毛瘁痿,发为痿不能行也,因而心气热为脉痿,则胫节纵而不任地,肺兼心病也。因而肾气热为骨痿,则腰脊不能兴举,肺兼肾病也。因而肝气热为筋痿,则筋失所养,拘挛不伸,肺兼肝病也。因而脾气热为肉痿,则胃燥而渴,肌肉不仁,肺兼脾病也。
痿痹辨似:痿病足兮痹病身,仍在不疼痛里分,但观治痿无风药,始晓虚实别有因。
痿痹之证,今人多为病,以其相类也。然痿病两足痿软不痛,痹病通身肢节疼痛。但观古人治痿,皆不用风药,则可知痿多虚,痹多实,而所因有别也。
痿病治法:痿燥因何治湿热,遵经独取治阳明,阳明无故惟病肺,胃壮能食审证攻,控涎小胃湿痰热,阳明积热法三承,胃弱食少先养胃,久虚按证始收功。
痿属燥病,因何而用治湿热苦燥之药?盖遵《内经》之治法,独取于阳明胃也。
故胃家无病,虽有肺热,惟病肺而不病痿也。是知病痿者,胃家必有故也,或湿热、或积热、或湿痰,不论新久,若胃壮能食,当先审证攻之。胃有湿痰,用控涎丹攻之。有湿热者,用小胃丹攻之,有积热者,用三承气汤攻之。此治胃壮能食之法也。若胃弱饮食减少,气血津液不足,当先以补养脾胃为主。其有久病留连,诸虚燥热,或攻下之后调理,当审证治之,始收全功也。
加味二妙汤加味二妙湿热痿,两足痿软热难当,防己当归川萆,黄柏龟版膝秦苍。
热难当,谓两足热难当也。膝秦苍,谓牛膝、秦艽、苍术也。
清燥汤虎潜丸十全大补汤加味金刚丸时令湿热清燥效,阴虚湿热虎潜灵,久虚痿软全金主,萆瓜牛菟杜苁蓉。
清燥汤在内伤门。虎潜丸有成方。全金主,谓十全大补汤、加味金刚丸,久病气血虚,以十全大补汤为主;筋骨痿软,以加味金刚丸为主。加味金刚丸,即萆、木瓜,牛膝、菟丝子、杜仲、肉苁蓉也。
香港脚总括:香港脚风寒湿热病,往来寒热状伤寒,腿脚痛肿热为火,不肿不热是寒干。
香港脚乃内有湿热,外感风寒,相合为病,故往来寒热,状类伤寒。两脚腿痛肿热如火者,是火盛也,不肿不热而痛者,是寒盛也,名曰干香港脚。
香港脚死证:香港脚脉急少腹顽,不三五日入心间,呕吐喘满目额黑,恍惚谵妄命难全。
香港脚脉急,少腹顽木,不知痛痒,不过三五日内,其邪必入心间。若入心间,呕吐喘满,是为香港脚冲心之证。目额皆黑,恍惚谵妄,则是水来克火之征,故曰命难全也。
攒风散羌活导滞汤胜湿饼子五积散独活寄生汤香港脚表解攒风散,麻桂杏草萆乌良,里解导滞羌独活,防己当归枳大黄,湿盛重肿胜湿饼,二丑荞面遂成方,寒湿五积加附子,寒虚独活寄生汤。
初病香港脚,表实无汗,用攒风散汗之,即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萆、炮川乌也,里实热盛,二便不利,用羌活导滞汤下之,即羌活,独活、防己、当归、枳实、大黄也。湿盛重肿,用胜湿饼子,即黑丑、白丑头末,甘遂末,各五钱,荞麦面两五钱,水和作饼,三钱,煮熟,空心茶清服逐之。寒湿者,用五积散加附子治之,方在伤寒门。寒虚者,用独活寄生汤补之,方在痹门。
当归拈痛汤当归拈痛虚湿热,茵陈四苓与羌防,人参当归升芩草,苦参知母葛根苍。
湿热香港脚而形气虚者,宜用当归拈痛汤,即茵陈,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羌活、防己、人参、当归,升麻,黄芩、甘草、苦参、知母、葛根、苍术也。
加味苍柏散加味苍柏实湿热,二活二术生地黄,知柏芍归牛膝草,木通防己木瓜榔。
湿热香港脚而形质实者,宜用加味苍柏散,即羌活、独活、苍术、白术、生地黄、知母、黄柏、赤芍、当归、牛膝、甘草、木通、防己、木瓜、槟榔也。
大防风汤两膝肿大而疼痛,髀胫枯细鹤膝风,大防风附羌牛杜,十全大补减茯苓。
两膝肿大疼痛,膝上至髀、膝下胫足枯细,但存皮骨,两膝状若鹤膝,故名鹤膝风也。宜大防风汤,即防风、附子、羌活、牛膝、杜仲、人参、白术、炙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肉桂也。此病若得之于痢疾病后者,名曰痢风,亦用此方。
内伤总括:内伤劳役伤脾气,饮食伤胃伤其形,伤形失节温凉过,气湿热暑火寒中。
劳役伤气,伤元气也。饮食伤形,伤胃腑也。伤气宜补,有热中、湿热。暑热、火郁、寒中之不同。伤形宜消,有饮食失节、过于温凉之不也。
内伤外感辨似:内伤脉大见气口,外感脉大见人迎,头疼时痛与常痛,恶寒温解烈火仍,热在肌肉从内泛,热在皮肤扪内轻,自汗气乏声怯弱,虽汗气壮语高声,手心热兮手背热,鼻息气短鼻促鸣,不食恶食内外辨,初渴后渴少多明。
内伤外感脉皆大,内伤之脉、气口大于人迎,不似外感之脉、人迎大于气口也。
内伤外感皆头痛,内伤之头痛有时而痛,有时不痛,不似外感之头痛,常常而痛不休也。
内伤外感皆恶寒,内伤之恶寒得就温衣而即解,不似外感之恶寒,虽近烈火而仍恶也。内伤外感皆发热,内伤之发热,热在肌肉,以手扪之,热从内泛,不似外感之发热,热在皮肤,以手扪之,热自内轻也,内伤外感皆自汗,内伤之自汗,气短乏声怯弱,不似外感之自汗,气壮促语声高也,内伤外感手皆热,内伤之热手心热,不似外感之热,手背热也,内伤外感皆鼻不和,内伤之鼻息气短而喘,不似外感之鼻息气促而鸣也。内伤外感皆不食,内伤之不食口中无味,不似外感之不食,闻食则恶也,内伤外感皆渴,内伤之渴初病即渴,其饮甚少,不似外感之渴,三日后始渴,其饮甚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