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炒)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牛膝(酒浸治肾)杜仲(炒)蒺藜(治肝等分)桂(一钱半)上以酒煮猪腰子丸,酒下。
脾胃虚四君子主之。
肝乘之胁痛、口苦、寒热而呕,四肢满,淋溲、便鸡、转筋、腹痛宜用柴胡防风川芎独活羌活芍药白术桂心乘之宜黄芩黄连黄柏芍药地黄石膏
知母肺受病咳嗽寒热,懒语嗜卧短气,宜补中益气。
水浸侮作涎清涕,冷泄,肩甲腰脊痛,宜姜附桂。
诸病能发热风寒、水湿、火燥、七情,皆能发热也。
五心烦热小肠热、心虚热、日晡热(女疸),胸中烦热、肝中寒、足下热(酒疸)卷之中疸(六)疸
有酒疸、女劳疸、女疸,日晡热、足下热,皆湿热为之。有谷疸、酒疸、黄汗,前治相同,宜五苓散、茵陈汤下。
卷之中疸(六)不治证女疸其症额黑,日晡热,小腹急,足下热,便黑时溏,此大热交接入水肾虚流湿于脾也,脉寸口无脉,口鼻气冷者死。
卷之中疟(七)疟脉弦数者多热,又风痰也。弦迟者多寒。风宜汗之;寒宜温之;痰宜吐之。弦小紧者可下之;紧数者可汗之灸之。浮大者可吐之。
太阳经谓之风,宜汗。阳明经谓之热,宜下。少阳谓之风热,宜和解之。三阳经谓之温疟,宜从太阴论之不可早截,寒之不久,肾之虚,热之不久,心之虚,截之早,其邪不尽,正气愈胜矣,当先服小柴胡一二帖,扶正散邪,方可截。夜间发者属阴,加升麻、桔梗开提之,至于阳分截。
补发丹治久疟痰邪相合者带虚。
小柴胡二陈汤苍术葛根常山虚加人参白术老疟丹治风水入阴在脏用气血间日发。
川芎台芎白芷苍术桃仁红花川归白术黄柏甘草露星月饮常山饮
黎芦散卷之中中暑(八)中暑脉虚身热,头痛恶热,躁热大渴,自汗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弱,烦躁,状如伤寒。辛苦之人,动而火胜,热伤气也,脉洪而大,白虎加参主之,安佚之人,静而湿胜,头痛恶寒,拘急支节疼,大热无汗,火胜金位,脉沉而实,白虎加苍术主之。
阴胜阳之极,甚则传肾肝,为痿厥,清暑益气汤主之,虚也。
黄连香薷饮治暑身热。
挟痰加半夏,虚加参。
清暑益气汤治暑伤金虚甚五苓散卷之中中暑(八)不治证四日之外,谵语、口干、潮热、失视、失溲者死。
卷之中厥(九)脉沉微而不数,谓之寒厥,乃纵欲于秋冬,阳夺于内,精气下溢,阳衰阴气独行。
脉沉数,谓之热厥,乃醉饱入房,阴气虚,阳气入,肾气衰,阳独胜。
气虚四君子主之。
血虚四物主之。
热用承气下之。
痰用白术竹沥。
卷之中痿(十)由肾衰水不能制火,火削肺金则生痿不能用,因色欲之过,宜降火补虚。
清暑益气汤治肺被火烁成痿。
黄(一钱)人参(五分)甘草(三分,以上补气虚)白术苍术泽泻(除湿)升麻黄芩葛根(解肌热,风胜湿也)五味麦冬(救被金侮)川归陈皮
知母(补水)青皮黄柏建步丸治湿热成痿。
羌活防风柴胡活石甘草蒌根泽泻(半两)防己(一两酒制)苦参(酒)川乌桂(一钱)愈风汤下。
气虚四君子加苍术、白术、黄芩、黄柏。
有痰加竹沥。
血虚四物汤加苍术、黄柏,下补阴丸。
湿痰二陈汤加四君子下。
卷之中痹(十一)风寒湿三气合而成之。寒气胜为痛痹,寒则阴受之,故痛而夜甚。湿气胜者为着痹,着于肌肉不去。风气胜者为行痹,风则阳受之,走经而且甚。脉迟则寒,数则热,浮则风,濡则湿,滑则虚。治法各随其宜。
附子汤治风寒痹。
附子(去皮脐,炮。)桂枝芍药甘草茯苓人参(三分)白术(一两)上,行痹加升麻桂枝汤;痛痹加附子茯苓干姜汤。
忍冬膏治五痹拘挛。
卷之中麻木(十二)麻木风湿热下陷入血分阴中,阳道不行。亦有痰在血分者。
人参芍药甘草升麻黄(助阳道)苍术黄柏白术柴胡茯苓(除湿热)川归(行阴)痰加二陈汤。
卷之中痛风(十三)痛风血久得热,感寒冒湿不得营运,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亦有血虚痰逐经络上下作痛。
四物汤桃仁牛膝陈皮甘草白芷黄芩(又本是茯苓)草龙胆在上属风,加羌活、威灵仙二倍,桂枝一倍。
在下属湿,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二倍。
血虚加芎归,佐以桃仁、红花。
气虚加参术、败龟板。
有痰加南星。
卷之中破伤风(十四)破伤风风则生热也。
风袭于疮,传播经络,病如疟状,治同伤寒。
脉浮无力,表之太阳也,汗之而愈。
脉长有力,阳明也,下之而愈。
脉浮而弦,少阳也,和解之愈。
大便秘,小便赤,汗不止,病在里,可速下之。脉沉在里,承气下之。
背后搐者,羌活、独活、防风、甘草。
向前搐者,升麻、白芷、独活、防风、甘草。
两傍搐者,柴胡、防风、甘草。右搐者加白芷。
卷之中厉风(十五)厉风血热凝结,其气不清,上体先见多者,气受之,下体先见多者,血受之。宜醉仙散、再造散、桦皮散、七圣、七宣辈大下之。
醉仙散治在上。
栝蒌根苦参蔓荆子胡麻子牛蒡子防风枸杞子白蒺藜。
右末(一钱半)轻粉(二钱)空心临卧茶下,如醉,下恶臭物为度。
第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