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黄帝素问直解>第32章 太阴阳明论第二十九篇

第32章 太阴阳明论第二十九篇

  属性:太阴,脾土也。阳明,胃土也。胃纳水谷,借脾气营运,充于腑脏,而经脉以和,四肢以荣,土
  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为太阴阳明论。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阳明为表,太阴为里,太阴主脾,阳明主胃,脾胃表里,皆属
  乎土,何以生病而异?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更,平声。太阴,阴也,阴在内;阳明,阳也,阳在外,是阴阳异位也。春夏为阳,则阳实阴虚,秋
  冬为阴,则阴实阳虚,是更虚更实也。春夏为阳而阴盛则逆,秋冬则从;秋冬为阴而阳盛则逆,春夏则从,是
  更逆更从也。阴在内为阳之守,阳在外为阴之使,秋冬从阴,春夏从阳,阴阳互从,是或从内,或从外也。
  一岁之中,所从不同,故发而为病,亦有阴阳之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有异名必有异状,状名之实也。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
  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
  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天为阳,故阳者,天气也,主外,地为阴,故阴者,地气也,主内。阳刚有余,阴柔不足,故阳道实、
  阴道虚。阳主外,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阴主内,故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腑
  为阳,故阳受之则入六腑,脏为阴,故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阳气外浮,不归于阴,故身热不能时卧,
  而上为喘呼;入五脏,则阴寒内盛,不和于阳,故满闭塞,下为飧泄,而久为肠。此
  阴阳不同,而腑脏外内之病,所以异也。
  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
  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
  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喉司呼吸,肺气所出,故喉主天气;咽纳水谷,下通于胃,故咽主地气。风为阳邪,故阳受风气;湿
  为阴邪,故阴受湿气。阴气从下而上,上而外,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手指之
  端;阳气从外而上,上而下,故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阳气在上,极则乃下;阴气在下,极则
  始上,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极乃下也;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极乃上也。此阴阳不同,而风湿上下之病,所以异也。
  此一节,论腑脏外内风湿上下,而太阴阳明之病,所以异也。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上文言腑脏外内,风湿上下受病之异,未明其状,故有脾病而四肢不用之问。四肢不用,其状异矣。
  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
  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为,去声下同。禀,犹受也。四肢皆受气于胃,而阳明胃气不得至于四肢之经,必因于脾,乃得至经
  而受气于胃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四肢不得受胃中水谷之气,而水谷之气,外行四
  肢,内资五脏,气日以衰。肺主气也,脉道不利,心主脉也,而肝主之筋,肾主之骨,脾主之肌肉,皆无
  水谷之气以生,故四肢不用焉,所以脾病而四肢不用也。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肝心肺肾,主春夏秋冬四时,脾不主时,故举以问。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长,上声。脾不主时者,以脾脏属土,位治中央,常以春夏秋冬四时,为肝心肺肾四脏之长,一时
  各十八日寄治,一脏之中,共主七十二日,所以不得独主于时。
  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着,昭着也。胃土水谷之精,昭着于外,由脾脏之气营运,故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万物皆
  生于土,故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经脉上下资生于土,故上至头,下至足,无处不周,虽欲主时,不可得也。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上文云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问脾胃皆属土,以膜相连,何以能为胃行其津液。
  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
  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
  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故足太阴者,三阴也。足太阴主脾,其脉中贯胃,下属脾,
  上络嗌,而脾土之气通于五脏之阴,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三阴,主五脏也。阴主里,阳主表,
  故阳明者表也。胃纳水谷为五脏之腑之海也,禀太阴之运动,而亦为之行气于三阳,三阳,主六腑也。
  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
  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太阴行气于三阴,阳明禀太阴之气,而行气于三阳,是五脏六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受
  气于阳明,实受气于太阴,故脾脏为胃行其津液,所以以膜相连,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也。若脾脏不
  为胃行其津液,则四肢不得禀阳明水谷之气,气日益衰,肺气虚也。阴道不利,即脉道不利,心气虚也。
  而肝主之筋,肾主之骨,脾主之肌肉,皆无阳明水谷之气以生,故四肢不用焉。
  此一节,言太阴脾脏,为胃行其津液,而充于腑脏,达于四肢,所以脾病而四肢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