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春秋穀梁傳>第6章

第6章

  (傳)善救邢也。
  (經一三)夏,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
  (傳)莊公葬而後舉謚,謚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
  (經一四)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洛姑。
  (傳)盟納季子也。
  (經一四)季子來歸。
  (傳)其曰季子,貴之也。其曰來歸,喜之也。
  (經一五)冬,齊仲孫來。
  (傳)其曰齊仲孫,外之也。其不目而曰仲孫,疏之也。其言齊,以累桓也。
  閔公(經二一)二年
  春,王正月,齊人遷陽。
  (經二二)夏,五月乙酉,吉禘于莊公。
  (傳)吉禘者,不吉者也。喪事未畢而舉吉祭,故非之也。
  (經二三)秋,八月辛丑,公薨。
  (傳)不地,故也。其不書葬,不以討母葬子也。
  (經二四)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
  (傳)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
  (經二五)公子慶父出奔莒。
  (傳)其曰出,絕之也,慶父不復見矣。
  (經二六)冬,齊高子來盟。
  (傳)其曰來,喜之也。其曰高子,貴之也。盟立僖公也,不言使,何也?不以齊侯使高子也。
  (經二七)十有二月,狄入衛。
  (經二八)鄭棄其師。
  (傳)惡其長也,兼不反其眾,則是棄其師也。
  穀梁傳僖公
  僖公(經一一)元年
  春,王正月。(傳)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
  (經一二)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救邢。
  (傳)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齊侯之意也。是齊侯與?齊侯也。何用見其是齊侯也?曹無師。曹師者,曹伯也,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齊侯,不可言曹伯也。其不言齊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揚,不言齊侯也。
  (經一三)夏,六月,邢遷于夷儀。
  (傳)遷者,猶得其國家以往者也。其地,邢復見也。
  (經一四)齊師、宋師、曹師城邢。
  (傳)是向之師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齊侯之功也。
  (經一五)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
  (傳)夫人薨不地。地,故也。
  (經一五)齊人以歸。
  (傳)不言以喪歸,非以喪歸也。加喪焉,諱以夫人歸也。其以歸,薨之也。
  (經一六)楚人伐鄭。
  (經一七)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
  (經一八)九月,公敗邾師于偃。
  (傳)不日,疑戰也。疑戰而曰敗,勝內也。
  (經一九)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師于麗。獲莒挐。
  (傳)莒無大夫,其曰莒挐,何也?以吾獲之目之也。內不言獲,此其言獲,何也?惡公子之紿。紿者奈何?公子友謂莒挐曰:「吾二人不相說,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公子友處下。左右曰:「孟勞。」孟勞者,魯之寶刀也。公子友以殺之。然則何以惡乎紿也?曰:棄師之道也。
  (經一十)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喪至自齊。
  (傳)其不言姜,以其殺二子,貶之也。或曰為齊桓諱殺同姓也。
  僖公(經二一)二年
  春,王正月,城楚丘。
  (傳)楚丘者何?衛邑也。國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衛也。則其不言城衛,何也?衛未遷也。其不言衛之遷焉,何也?不與齊侯專封也。其言城之者,專辭也。故非天子不得專封諸侯,諸侯不得專封諸侯。雖通其仁,以義而不與也。故曰:仁不勝道。
  (經二二)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經二三)虞師、晉師滅夏陽。
  (傳)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滅夏陽而虞、虢舉矣;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于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諫曰:「語曰:唇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獻公亡虢,五年而後舉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經二四)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于貫。
  (傳)貫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黃人也。江人、黃人者,遠國之辭也。中國稱齊、宋,遠國稱江、黃,以為諸侯皆來至也。
  (經二五)冬,十月,不雨。
  (傳)不雨者,勤雨也。
  (經二六)楚人侵鄭。
  僖公(經三一)三年
  春,王正月,不雨。
  (傳)不雨者,勤雨也。
  (經三二)夏,四月,不雨。
  (傳)一時言不雨者,閔雨也。閔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經三三)徐人取舒。
  (經三四)六月,雨。
  (傳)雨云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經三五)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于陽穀。
  (傳)陽穀之會,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諸侯皆諭乎桓公之志。
  (經三六)冬,公子季友如齊蒞盟。
  (傳)蒞者位也。其不日,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國與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國與之也。
  (經三七)楚人伐鄭。
  僖公(經四一)四年
  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
  (傳)潰之為言,上下不相得也。侵,淺事也。侵蔡而蔡潰,以桓公為知所侵也。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
  (經四一)遂伐楚,次于陘。
  (傳)遂,繼事也。次,止也。
  (經四二)夏,許男新臣卒。
  (傳)諸侯死於國,不地;死於外,地。死於師,何為不地?內桓師也。
  (經四三)楚屈完來盟于師,盟于召陵。
  (傳)楚無大夫,其曰屈完,何也?以其來會桓,成之為大夫也。其不言使,權在屈完也,則是正乎?曰:非正也。以其來會諸侯,重之也。來者何?內桓師也。于師,前定也。于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為僅矣。屈完曰:「大國之以兵向楚,何也?」桓公曰:「昭王南征不反,菁茅之貢不至,故周室不祭。」屈完曰:「菁茅之貢不至,則諾,昭王南征不反,我將問諸江。」
  (經四四)齊人執陳袁濤涂。
  (傳)齊人者,齊侯也,其人之,何也?於是哆然外齊侯也。不正其逾國而執也。
  (經四五)秋,及江人、黃人伐陳。
  (傳)不言其人及之者何?內師也。
  (經四六)八月,公至自伐楚。
  (傳)有二事偶,則以後事致。後事小,則以先事致。其以伐楚致,大伐楚也。
  (經四七)葬許穆公。
  (經四八)冬,十有二月,公孫茲帥師,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僖公(經五一)五年
  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
  (傳)目晉侯斥殺,惡晉侯也。
  (經五二)杞伯姬來朝其子。
  (傳)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諸侯相見曰朝,伯姬為志乎朝其子也。伯姬為志乎朝其子,則是杞伯失夫之道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杞伯姬來朝其子」,參譏也。
  (經五三)夏,公孫茲如牟。
  (經五四)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戴。
  (傳)及以會,尊之也。何尊焉?王世子云者,唯王之貳也。云可以重之存焉,尊之也。何重焉?天子世子世天下也。
  (經五四)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戴。
  (傳)無中事而復舉諸侯,何也?尊王世子,而不敢與盟也。尊則其不敢與盟,何也?盟者,不相信也,故謹信也。不敢以所不信而加之尊者,桓諸侯也。不能朝天子,是不臣也。王世子,子也,塊然受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桓不臣,王世子不子,則其所善焉何也?是則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覲。桓控大國,扶小國;統諸侯不能以朝天子,亦不敢致天王。尊王世子于首戴,乃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含王命會齊桓,亦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受之可乎?是亦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覲。世子受諸侯之尊己,而天王尊矣,世子受之可也。
  (經五四)鄭伯逃歸不盟。
  (傳)以其去諸侯,故逃之也。
  (經五五)楚人滅弦,弦子奔黃。
  (傳)弦,國也;其不日,微國也。
  (經五六)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經五七)冬,晉人執虞公。
  (傳)執不言所於地,缊於晉也。其曰公,何也?猶曰其下執之之辭也。其猶下執之之辭,何也?晉命行乎虞民矣。虞、虢之相救,非相為賜也。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
  僖公(經六一)六年
  春,王正月。
  (經六二)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
  (傳)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病鄭也。著鄭伯之罪也。
  (經六三)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傳)善救許也。
  (經六四)冬,公至自伐鄭。
  (傳)其不以救許致,何也?大伐鄭也。
  僖公(經七一)七年
  春,齊人伐鄭。
  (經七二)夏,小邾子來朝。
  (經七三)鄭,殺其大夫申侯。
  (傳)稱國以殺大夫,殺無罪也。
  (經七四)秋,七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寧母。
  (傳)衣裳之會也。
  (經七五)曹伯班卒。
  (經七六)公子友如齊。
  (經七七)冬,葬曹昭公。
  僖公(經八一)八年
  春,王正月,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款,盟于洮。
  (傳)王人之先諸侯,何也?貴王命也。朝服雖敝,必加於上;弁冕雖舊,必加於首;周室雖衰,必先諸侯。兵車之會也。
  (經八二)鄭伯乞盟。
  (傳)以向之逃歸乞之也。乞者,重辭也,重是盟也。乞者,處其所而請與也。蓋汋之也。
  (經八三)夏,狄伐晉。
  (經八四)秋,七月,禘于太廟。用致夫人。
  (傳)用者,不宜用者也。致者,不宜致者也。言夫人必以其氏姓。言夫人而不以氏姓,非夫人也,立妾之辭也,非正也。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夫人卒葬之,我可以不卒葬之乎?一則以宗廟臨之而後貶焉,一則以外之弗夫人而見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