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春秋穀梁傳>第3章

第3章

  (傳)曰突,賤之也。曰歸,易辭也。祭仲易其事,權在祭仲也。死君難,臣道也,今立惡而黜正,惡祭仲也。
  (經十一六)鄭忽出奔衛。
  (傳)鄭忽者,世子忽也。其名,失國也。
  (經十一七)柔會宋公、陳侯、蔡叔盟于折。
  (傳)柔者何?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經十一八)公會宋公于夫鍾。
  (經十一九)冬,十有二月,公會宋公于闞。
  桓公(經十二一)十有二年
  春,正月。
  (經十二二)夏,六月壬寅,公會紀侯、莒子盟于曲池。
  (經十二三)秋,七月丁亥,公會宋公、燕人盟于穀丘。
  (經十二四)八月壬辰,陳侯躍卒。
  (經十二五)公會宋公于虛。
  (經十二六)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于龜。
  (經十二七)丙戌,公會鄭伯盟于武父。
  (經十二八)丙戌,衛侯晉卒。
  (傳)再稱日,決日義也。
  (經十二九)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于宋。
  (傳)非與所與伐戰也。不言與鄭戰,恥不和也。於伐與戰,敗也。內諱敗,舉其可道者也。
  桓公(經十三一)十有三年
  春,二月,公會紀侯、鄭伯。
  (經十三二)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
  (傳)其言及者,由內及之也。其曰戰者,由外言之也。戰稱人,敗稱師,重眾也。其不地,於紀也。
  (經十三三)三月,葬衛宣公。
  (經十三四)夏,大水。
  (經十三五)秋,七月。
  (經十三六)冬,十月。
  桓公(經十四一)十有四年
  春,正月,公會鄭伯于曹。
  (經十四二)無冰。
  (傳)無冰,時燠也。
  (經十四三)夏五。鄭伯使其弟禦來盟。
  (傳)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其弟云者,以其來我舉其貴者也。來盟,前定也。不日,前定之盟不日。孔子曰:「聽遠音者,聞其疾而不聞其舒;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立乎定、哀,以指隱、桓,隱、桓之日遠矣。夏五傳疑也。」
  (經十四四)秋,八月壬申,御廩災。乙亥,嘗。
  (傳)御廩之災不志,此其志何也?以為唯未易災之餘,而嘗可也,志不敬也。天子親耕,以共粢盛;王后親蠶,以共祭服。國非無良農工女也,以為人之所盡,事其祖禰,不若以己所自親者也。何用見其未易災之餘而嘗也?曰甸粟,而內之三宮;三宮米,而藏之御廩。夫嘗必有兼甸之事焉。壬申,御廩災;乙亥,嘗。以為未易災之餘而嘗也。
  (經十四五)冬,十有二月丁巳,齊侯祿父卒。
  (經十四六)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
  (傳)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人以其死,非正也。
  桓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
  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
  (傳)古者諸侯時獻于天子,以其國之所有,故有辭讓,而無徵求。求車,非禮也;求金,甚矣!
  (經十五二)三月乙未,天王崩。
  (經十五三)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
  (經十五四)五月,鄭伯突出奔蔡。
  (傳)譏奪正也。
  (經十五四)鄭世子忽復歸于鄭。
  (傳)反正也。
  (經十五五)許叔入于許。
  (傳)許叔,許之貴者也,莫宜乎許叔。其曰入,何也?其歸之道,非所以歸也。
  (經十五六)公會齊侯于蒿。
  (經十五七)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經十五八)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
  (經十五九)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于袲伐鄭。
  (傳)地而後伐,疑辭也,非其疑也。
  桓公(經十六一)十有六年
  春,正月,公會宋公、蔡侯、衛侯于曹。
  (經十六二)夏,四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
  (經十六三)秋,七月,公至自伐鄭。
  (傳)桓無會,其致何也?危之也。
  (經十六四)冬,城向。
  (經十六五)十有一月,衛侯朔出奔齊。
  (傳)朔之名,惡也,天子召而不往也。
  桓公(經十七一)十有七年
  春,正月丙辰,公會齊侯、紀侯盟于黃。
  (經十七二)二月丙午,公及邾儀父盟于趡。
  (經十七三)夏,五月丙午,及齊師戰于郎。
  (傳)內諱敗,舉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敗也。不言及之者,為內諱也。
  (經十七四)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
  (經十七五)秋,八月,蔡季自陳歸于蔡。
  (傳)蔡季,蔡之貴者也。自陳,陳有奉焉爾。
  (經十七六)癸巳,葬蔡桓侯。
  (經十七七)及宋人、衛人伐邾。
  (經十七八)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傳)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
  桓公(經十八一)十有八年
  春,王正月,公會齊侯于濼。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
  (傳)濼之會,不言及夫人,何也?以夫人之伉,弗稱數也。
  (經十八二)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
  (傳)其地,於外也。薨稱公,舉上也。
  (經十八三)丁酉,公之喪至自齊。
  (經十八四)秋,七月。
  (經十八五)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傳)葬我君,接上下也。君弒,賊不討不書葬,此其言葬,何也?不責逾國而討于是也。桓公葬而後舉謚,謚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知者慮,義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備,然後可以會矣。
  穀梁傳莊公
  莊公(經一一)元年
  春,王正月。
  (傳)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繼弒君不言即位之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不忍即位也。
  (經一二)三月,夫人孫于齊。
  (傳)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接練時,錄母之變,始人之也。不言氏姓,貶之也。人之於天也,以道受命;於人也,以言受命。不若於道者,天絕之也;不若於言者,人絕之也。臣子大受命。
  (經一三)夏,單伯逆王姬。
  (傳)單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命大夫,故不名也。其不言如,何也?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也。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何也?曰:躬君弒於齊,使之主婚姻,與齊為禮,其義固不可受也。
  (經一四)秋,筑王姬之館于外。
  (傳)筑,禮也。于外,非禮也。筑之為禮,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門出。於廟則已尊,於寢則已卑。為之筑,節矣。筑之外,變之正也。筑之外,變之為正,何也?仇讎之人非所以接婚姻也,衰麻非所以接弁冕也。其不言齊侯之來逆,何也?不使齊侯得與吾為禮也。
  (經一五)冬,十月乙亥,陳侯林卒。
  (傳)諸侯日卒,正也。
  (經一六)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傳)禮有受命,無來錫命;錫命非正也。生服之,死行之,禮也。生不服,死追錫之,不正甚矣。
  (經一七)王姬歸于齊。
  (傳)為之中者歸之也。
  (經一八)齊師遷紀,郱、鄑、郚。
  (傳)紀,國也。郱、鄑、郚,國也。或曰遷紀于郱、鄑、郚。
  莊公(經二一)二年
  春,王二月,葬陳莊公。
  (經二二)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余丘。
  (傳)國而曰伐。於余丘,邾之邑也。其曰伐何也?公子貴矣,師重矣。而敵人之邑,公子病矣。病公子,所以譏乎公也。其一曰君在而重之也。
  (經二三)秋,七月,齊王姬卒。
  (傳)為之主者,卒之也。
  (經二四)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
  (傳)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婦人不言會,言會非正也。饗甚矣。
  (經二五)乙酉,宋公馮卒。
  莊公(經三一)三年
  春,王正月。溺會齊侯伐衛。
  (傳)溺者何也?公子溺也。其不稱公子,何也?惡其會仇讎而伐同姓,故貶而名之也。
  (經三二)夏,四月,葬宋莊公。
  (傳)月葬,故也。
  (經三三)五月,葬桓王。
  (傳)傳曰:改葬也。改葬之禮緦,舉下,緬也。或曰卻尸以求諸侯。天子志崩不志葬,必其時也。何必焉?舉天下而葬一人,其義不疑也。志葬,故也,危不得葬也。曰:近不失崩。不志崩,失天下也。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稱焉,卑者取卑稱焉。其曰王者,民之所歸往也。
  (經三四)秋,紀季以酅入于齊。
  (傳)酅,紀之邑也。入于齊者,以酅事齊也。入者,內弗受也。
  (經三五)冬,公次于郎。
  (傳)次,止也,有畏也。欲救紀而不能也。
  莊公(經四一)四年
  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饗齊侯于祝丘。
  (傳)饗,甚矣。饗齊侯,所以病齊侯也。
  (經四二)三月,紀伯姬卒。
  (傳)外夫人不卒,此其言卒,何也?吾女也。適諸侯則尊同,以吾為之變,卒之也。
  (經四三)夏,齊侯、陳侯、鄭伯遇于垂。
  (經四四)紀侯大去其國。
  (傳)大去者,不遺一人之辭也,言民之從者四年而後畢也。紀侯賢而齊侯滅之。不言滅,而曰大去其國者,不使小人加乎君子。
  (經四五)六月乙丑,齊侯葬紀伯姬。
  (傳)外夫人不書葬,此其書葬,何也?吾女也。失國,故隱而葬之。
  (經四六)秋,七月。
  (經四七)冬,公及齊人狩于郜。
  (傳)齊人者,齊侯也,其曰人何也?卑公之敵,所以卑公也。何為卑公也?不復讎,而怨不釋,刺釋怨也。
  莊公(經五一)五年
  春,王正月。
  (經五二)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傳)師而曰如,眾也。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禮也。
  (經五三)秋,郳黎來來朝。
  (傳)郳,國也。黎來,微國之君,未爵命者也。
  (經五四)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