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六十三·既济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济”是渡河,有成的含义;“既济”即既成,已经成功的意思。能够超越一切,必然成功。
由卦形来看,这一卦,阳爻都在奇数位置,阴爻都在偶数位置,全部得正,形象最完整,象征成功,称作既济卦。然而,造物的微妙,正在于此,阴阳错综复杂,才能产生变化,生生不息;过于完整,反而僵化,以致丧失积极奋发的活力,不能再有大的作为,只有小事,勉强还能亨通。凡事在成功之后,跟着来的,必然是颓废松懈,趋向没落;因而,必须坚守正道,继续奋发努力,才能有利。当成功来临,在极端兴奋中一切显得吉祥;然而,物极必反,终久又将陷入混乱,以告诫守成的艰难。
这一卦的“卦辞”,并不吉祥,以下六爻的占断,也都有警惕的语气。宇宙间一切最美满的事物,也愈隐藏着危机;由这一卦,就可以看出《易经》含义的深长。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既经成功,亨通;是说小事可以亨通,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坚守正道有利;因为这一卦的刚柔各爻,都得正;但位置正当,反而僵化,缺乏变通,必须一本初衷,坚守正道,继续奋发努力,才会有利。开始吉祥;由于“六二”柔爻,在下卦得中,能够安分,成功而不自满的缘故。终止又会陷入混乱;是说刚爻柔爻始终停止在正位,使变化法则,失去弹性,达到极限,由于保守,趋向衰败。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这一卦,下卦“离”是火,上卦“坎”是水,有火有水,象征烹饪已经完成。然而,水在火的上方,也有使火熄灭的弊害。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凡事在完成当初,就应当考虑到接踵而来的弊端,事前加以预防。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济”是渡河的意思;这一卦,也就以这一含义发挥。《孟子》“离娄下”中也曾提到,郑国的子产,用他的车使人渡河。在后面拖住车轮,车就不能任意前进,可以控制;狐狸渡河,翘起尾巴,也会打湿,必须当心;因而,在渡河当初,就应当慎重思考,适当的节制,才能无咎。“初九”在这一卦的最下方;所以,相当于车轮、狐尾。
这一爻,说明当成功之后,更应当慎重,想到一切可能的后果,预先适当的防止。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茀”也写作髴;妇女的首饰。“六二”中正,是下卦“离”光明的主爻;又与上卦“九五”阳刚中正的君位相应;应当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然而,“九五”的君王,正当功成名就,踌躇满志的时刻,并不急欲寻求在野的遗贤,以致“六二”怀才不遇,就象妇女遗失了首饰,不能打扮,显露才华。不过,也不必积极去寻找,过了七日,遗失的首饰就会出现;时机就会到来。为什么说七日?因为一卦由六爻构成,一爻代表一日,“六二”在经过一巡之后的第七日的位置。
“象传”说:“六二”在下卦中位,能够实践中庸之道,虽然失去重要的机会,仍然可以得到。
这一爻,说明成功之后,适当节制,也许会有一时的损失,但结果将更圆满。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高宗”是殷代中兴的英明帝王,名武丁。“鬼方”是殷代边疆的异民族。根据在河南殷都废墟出土的卜辞,高宗时代,曾经与苦方、土方等国,发生战争;也说鬼方就是苦方;一说是后来的匈奴。
从前殷高宗讨伐鬼方,经过三年的苦战,才得以战胜,但对有战功的小人,只给以重赏,不予重用。“九三”刚爻刚位,非常刚强,所以用高宗比喻。“象传”说:三年才战胜,当然疲惫不堪,以警惕不可轻率用兵。
这一爻,再强调有功的小人绝对不可以使其在政治上形成势力。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一说“繻”是棉衣,“袽”是破衣,经过前一爻的长期战争,衣服已经破烂。一说,在应当穿棉衣的季节,没有棉衣,只好穿破衣。不过,这一卦是“济”,是以渡河发挥;一说,“繻”是濡的错字,船漏要用破布堵塞,“六四”正在渡河,为防止漏水,事先准备破布,并且整天严密戒备,前后才能连贯。
“六四”柔爻柔位,具备凡事细心,设想周到的性格,正如“大象”说的,思患能够预防。这样虽然不一定吉祥,但事先预防,可使灾祸发生的可能性减低。在这一卦中,酝酿着危机,能够做到这一地步,已经不容易。
“象传”说:在既济的时刻,应当经常疑惧灾祸的来临,必须终日戒备,以策安全。
这一爻,告诫成功不可自满,更应当戒慎恐惧,时刻戒备。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禴祭”是夏祭,五谷还没有丰收,祭祀简单。东是阳的方位,“九五”在东方;西是阴的方位,“六二”在西方。“九五”在这一卦的君位,事业既成,天下太平,已经看不出进步,甚至越过巅峰状态,正趋向没落,当然不如刚出头的“六二”,奋发有为。所以,用东邻杀牛,举行盛大的祭祀;反而不如西邻虔诚的简单祭祀,得到神的降福。
一说,这一爻是指东方的殷纣王,残暴无道,不如西方小国的西伯,深得民心。“系辞传”中也说:“《易》的兴起,不是正当殷代末世,周国的德政隆盛的时期吗?不是正当文王与纣王之间,发生事端的时期吗?”
“象传”则作吉凶两面的解释;当功成名就的时刻,仍应一本创业时的初衷,继续奋发努力,吉祥才能大来,否则就要没落了。
这一爻,说明成功不可自满,应当一本初衷,继续奋发努力,才能保全既有的成就。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上六”在最上位,相当狐狸的头。这一卦“坎”是水,“上六”在水的最上方,是头浸到水的形象。“上六”阴弱,冒险渡河,就像狐狸渡河,头浸到水,当然凶多吉少。所以“象传”说,这样怎么能长久呢?
这一爻,说明不可被成功冲昏了头,盲目冲进,招致危险。
这一卦,名称是“既济”,已经功成名就,但占断却不吉祥;《易经》的含意,极为深长。
成功,确实是令人兴奋的时刻;然而,物极必反的法则性,却难以违背;创业固然艰难,守成更加不易。当创业时期,朝气蓬勃,人人奋发有为,可是,一旦成功,就会骄纵得意忘形,满足现状,以致暮气沉沉,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终于,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导致混乱,土崩瓦解。大自然的奥秘,就在于错综复杂,推演变化于无穷,始能生生不息。极度完成,变化法则就失去弹性,反而僵化,丧失积极奋发向前的活力,趋向没落。所以,一切最美满的事物,都潜伏着极大的危机。
盛极必衰,为必然现象,无可避免,唯有坚守正直,继续不断向前,始能减缓减少由盈而亏所造成的损害,应当思患而防止于未然,高瞻远瞩,不可计较一时得失,适度节制,而不妄动。不可被表面的盛大迷失,必须重视实质的健全,时刻提高警觉,戒慎恐惧,防微杜渐。小人为一切祸害的根源,必须严厉排斥,不可使其形成势力,尾大不掉。更不可骄纵,过度自信,盲目突进,造成不可挽救的严重后果,加速崩溃。然而,盛极必衰,这一切的努力,必然非常艰难。
卦六十四·未济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未济卦,与既济卦是形爻上下相反的“综卦”,也是阴阳完全相反的“错卦”,亏而盈,满而损,完成为未完成的终结;同时,也是另一次未完成的开始;既与未,相互交错作用。—切事物,不可能就此终止,永远美满,必然继续变化发展。所以,完成是另一未完成的开始,《易经》虽然到此终止,但宇宙森罗万象,则永远变化演进,无尽无穷。
这一卦,全部的爻都不正,意味着未完成。在形象上,极端恶劣,阴阳各爻,完全被分隔,与既济卦同样的,有小人得势的衰败现象。然而,正因为阴阳各爻都不在正当的位置,象征变化正在酝酿中,使未来产生希望,“爻辞”也比既济卦吉祥。
卦名未完成,意味着充满发展的可能性,因而亨通。“汔”与迄同,几乎的意思。小狐渡河,在几乎已经渡过的关键时刻,打湿了尾巴;亦即,这一卦是在成功与未成功的边缘,还不能判断到底是吉是凶。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未完成所以说亨通;因为“六五”柔爻在上卦中位,能够实践中庸的道理。小狐几乎完成渡河,但因为“九二”在下卦“坎”的正中央,“坎”卦是水、险,尚未脱离水,所以危险。尾巴打湿,没有利益;是说小狐的头,虽然到达彼岸。但尾巴仍然拖在水中,还没有完全登岸。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这一卦,阴阳各爻虽然位置不当;然而,却都刚柔相应,依然充满希望。这一卦,上卦“离”是火,下卦“坎”是水,火向上燃烧,水往下流,背道而驰,象征未完成,然而,火与水的行动方向,并没有违背本质。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慎重地应由本质辨别事物,使其各在与本质相合的适当场所;亦即“系辞传”所说的,要使“物以群分,方以类聚”。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这一卦,“初”与“二”的“爻辞”,与既济卦“初九”的用语相同。“初六”在最下方,相当狐的尾,阴柔无力,又正当未济卦的开始,难以渡河,以致打湿尾巴,没有成功。
“象传”说:这是不知道自己力量的极限,自不量力,招来羞辱。
这一爻,说明在成功最后的关键时刻,更应当量力,不可行动过当。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大体上,这一卦是指天下尚未平定,正面临成功前夕最艰苦的时期。在君位的“六五”,阴柔无力,惟一所能仰赖的,是相应的“九二”。“九二”刚爻在柔位,于下卦得中,恭顺中庸,能够克制自己,就象渡河的拖住车辆,不会逞强,这样坚守正道,当然吉祥。
“九二”刚爻柔位,本来不正,但得中;“中”比“正”重要,所以“彖传”说:因为得中,能够行正。
这一爻,说明在成功的最后关键时刻,自我节制的重要。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征凶”与“利涉大川”,相互矛盾,好象遗漏一个不字。不过,下卦“坎”是险,“六三”在险的最上方,是即将脱离危险的形象。然而“六三”柔弱,位置不中不正,在这一时刻,积极行动当然不利。可是,当此即将脱离危险的重要时刻,充分考虑不利的条件,经过慎重周详的策画,断然冒险反而能够突破困境,找到出路,因而有利;这样也解释得通。
又,下卦“坎”是水,所以用利涉大川,比喻冒险犯难。
这一爻,说明在成功最后的关键时刻,应当慎重的断然的冒险。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震”是动,《诗经》“时迈”中说:“薄言震之,”是振奋以威武行动的意思。“九四”阳爻阴位不正,应当后悔,必须坚守正道,才能够使后悔消失;然而,“九四”本身不正,想坚守正道,必然困难,所以必须奋起,将阳刚的本质发挥,长期坚持努力才行。就象振奋以威武讨伐异民族,经过三年艰苦作战,终于完成任务,得到国家的褒扬。
既济与未济卦中,都有伐异民族的语句,因为“济”有平天下的含意。“象传”说:这样,原有的志向就能实行了。
这一爻的说明在成功最后的关键时刻,必须坚持,奋发努力。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晖”与辉相同。“六五”阴爻阳位,虽然在君位,但不正。不过,本身是阴爻,中心空虚,在上卦的中位,又与下卦阳刚得中的“九二”相应,因而中庸,能够寻求有力的辅佐;由于作为正当,所以吉祥,使后悔消失。又,上卦“离”是明,“六五”在光明的中央,象征具备君子的光辉德性,是一位明君,加以诚信,更吉上加吉。既济卦,是初吉终乱;未济卦,则有初乱终吉的趋势。
这一爻,说明在成功最后的关键时刻,更应当明智、中庸、诚信、谦虚,以号召贤能,巩固团结,而底于成。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饮酒”是自乐。上卦“离”是明,“上九”阳刚,所以贤明刚毅。“未济”正当不安定的时期,“上九”更到达不安定的极点,但否极泰来,不久,既济时期即将到来。不过,上位无位,“上九”本身并没有力量,使既济时期早日到来,也许在未济中就没没而终。然而,“上九”贤明刚毅,并不因此而怨天尤人,依然满怀信心,饮酒自乐,泰然自若,听天由命,所以无咎。可是,如果失去节制,饮酒过度,头都被酒打湿,纵然信心十足,也不正当了。
这一爻,说明应有尽人事,听天命,成功不必在我的胸襟。
《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到此结束。然而,“变易”“简易”“不易”的原理,则永远进行;宇宙森罗万象,依然在无尽无穷中变化演进。
成功,为极度的完成;但宇宙间的一切,不可能永远圆满,就此终止。始终在酝酿中,必然由亏而盈,由满而损,反复循环,继续演变发展于无穷,具备无限的潜力,使未来永远充满光明与希望,成为积极奋发的动力。
当成功与未成功的边缘,更是危机四伏,最艰苦的关键时刻,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在这一刹那间,突然到来。更应当坚守正道,把握中庸原则,刚柔并济,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量力,适度节制,不可逞强,不可行动过当,以致功亏一篑。相对的,在这一即将突破重重险阻,关系成败的重要时刻,也必须在慎重判断,充分策画下,断然冒险,才能打开成功之门。明智、诚信、正当、中庸、谦虚,号召贤能,巩固团结,振奋士气,集中意志与力量,为成功的必备条件;更必须有长期艰苦奋斗的坚定信念,与成功不必在我的恢宏胸襟,才能坦然冷静肆应,贯彻始终,以底于成。
未济卦的“上九”,正当未成功的终极。一面饮酒,一面眺望或许即将到来的成功,心中必然也在思索,一切又将返回起点,一切又将重新开始了!
系辞上传
“系辞传”一名“大传”,是《易经》的整体概论,阐释《易经》的哲学意义,《易经》不仅止于占卜,进而提升为高度的哲学理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
“系辞”本来是指“系”在卦、爻后面的“卦辞”“爻辞”;但在此处,则是“系”在《易经》整体后面的“辞”。据说,这是孔子的著述,分为上下两篇。一说:上篇解说“无”,下篇解说由“无”到“有”的微妙境界;又说:上篇解说《易经》的大理,下篇解说《易经》的小理。不过,由内容来看,似乎有些牵强。
又,原文仅分为上下两篇,没有分章。古来的注释家们,依含义分成若干章,但分章的方式并不一致。在此,依照朱子《易本义》的分章方法。
第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系辞传”首先庄重的阐扬,《易经》的著作,是以宇宙的构造形象为依据。宇宙创始万物,宇宙的自然法则,同时也是万物的行为规范。在形象上,天在上尊贵,地在下卑贱,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就由此决定。天地之间,万物由卑下到高大,杂然并陈,这一自然序列,形成贵贱不同的地位,卦中六爻的位置,也依贵贱不同的地位而排列。宇宙运行,动静有一定的常态,动则刚毅,静则柔和;因而,以刚与柔两个简单的符号,代表这两种断然不同的作用。宇宙万物的性向不同;因而,同类聚合,自然形成分离的群体,彼此利害的调和与冲突,产生吉与凶的现象;因而有了吉与凶的占断。宇宙在天上,呈现日月星辰、昼夜、以及季节气候等现象;在地上,形成山河、动植物等各种形体,产生错综复杂的变化;而卦与爻的变易作用,也由此出现。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因而,刚与柔这两种作用,相互交错摩擦;八卦象征的天、地、风、雨、雷、电、山、海,这八种自然现象,也相互鼓动推荡;产生宇宙万物的变易,演变成六十四卦。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于是,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随着日月运行,寒暑季节的循环,代表天的功能的“乾”,成为男性的象征,代表地的功能的“坤”,成为女性的象征。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天与地,亦即“乾”与“坤”,为创始万物的根源。“乾”的功能,在于职掌伟大的创始;“坤”的功能,在于继承“乾”的创始,完成有形的生命。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乾”的功能,是自发的,无休止的,没有阻碍的;因而,容易就能达成创始的使命。“坤”的功能,是被动的,静止的。顺从着“乾”,就能简易的作成万物。“乾”的功能,是自发的行为,所以称作“知”,“坤”的功能,在结果,所以说是“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容易,就便于了解;简易,就便于遵行。容易了解,就会使人亲近;容易遵行,就能够见到功效。有人亲近,就能保持长久;见到功效,就能够壮大。能够保持长久,这是有才能的人的智慧;能够壮大,这是有才能的人的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了解容易与简易的原理,就已经领悟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领悟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就能在天与地的中间,确立人的地位,与天地并立了。
以上第一章,由宇宙构造,述叙《易经》的著作过程、天与地的功能、以及人与天地并立的道理。由这一章中,就可以看出,“易”这一名称的“简易”、“不易”的含义了。
第二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圣人”指伏羲、周文王与周公,他们观察宇宙万物的现象,设定卦爻,并将卦爻现示的象征,于卦爻之下,附记说明的文辞,使人了解未来的吉凶趋势;并以刚与柔相互推演,产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所以,《易经》的作者,观察卦爻显示的象征,各别附记说明吉、凶、悔、吝的“系辞”。吉与凶,是成功与失败的象征。悔与吝,是忧愁与顾虑的象征。卦爻的变化,是前进与后退的象征。刚与柔,是日以继夜的动与静的象征。六爻的变动,显示天的灾变与祥瑞,地的险阻与平坦,与人的善与恶的道理。天、地、人三者,称作“三极”。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所以,君子平时立身处世,应当遵循而能心安理得的原则,即为卦爻所显示的消长盈亏的变化顺序;则盈满时不会骄傲自满,亏损时不会沮丧颓废,而能听其自然,处之泰然。君子平时反复玩味乐趣无穷的,是各爻所附的“爻辞”;则吉祥时不会乱了心志,凶险时不会慌张怨恨,而能冷静镇定,从容肆应。所以,君子平时观察卦爻的象征,玩味所附的文辞;行动时,观察卦爻的变化,玩味吉凶的占断;就能把握动静进退的原则,必然就可得到天的保佑,吉祥而无往不利。
以上第二章,说明《易经》的著作意向,与学习《易经》的方法。
第三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彖辞”亦即“卦辞”,说明卦整体的象征。“爻辞”说明事物的微妙变化。“吉”与“凶”,说明事物的善恶。“悔”与“吝”说明事物有小的偏失。“无咎”说明能够圆满的补救过失,得以避免灾祸。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所以,贵或贱,依六爻的位置而定。阳大阴小,各有应当的位置,由卦的构成形象中,就可以了解。吉凶的辨别,可由“卦辞”“爻辞”的文字中寻求。忧虑会有“悔”与“吝”发生时,就应当于善恶义利的微妙处,谨慎分辨。戒惧能够“无咎”,这是由于悔过,得以补救的缘故。所以,卦所象征的事理,有大有小,“卦辞”“爻辞”的含义,有险有易;总之,“卦辞”“爻辞”都在指示各卦爻的变化趋向。
以上第三章,说明“卦辞”“爻辞”的凡例。
第四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经》是以天地的道理为准则;所以,能够将天地间的一切道理,圆满的包容在内,并且使其条理化。
这是第四章的大前提,以下作进一步的说明。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易经》阐释阴阳变化,而幽明、死生、鬼神,无不属于阴阳变化;因而,《易经》能够解明其中的神秘。
《易经》的道理,抬头可用来观察天文,低头可用来观察地理,由天地明暗、方向、高低的变化中,就可以了解光明与黑暗的道理。由追溯万物的开始,回顾万物的终了中,就可以了解死生的问题。精神与形体结合,成为生物;精神游离于形体之外,产生变异;由这一精神与形体的离合作用中,就可以了解鬼神的实际情况。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易经》的道理,与天地类似;因而,吉凶善恶的判断,不会违背。《易经》的智慧,遍及万物,其道理足以救济天下;因而,能够致用而不会逾越。《易经》的变化,普遍没有常则,又整然有序,不流于放纵;所启示的,是天的法则,自然变化过程中的机运;乐于接受天的法则,就能知道命运演变的必然性,而能坦然承受,不会忧愁。《易经》所教导的,是效法天的大公无私,克制私欲,安于各自的处境,敦厚仁爱的本性,而能博爱万物。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天地造化,象熔炉中的铁,滔滔不绝,《易经》象铸造的模型,使其不超出范围,并委曲成全万物;而没有遗漏。《易经》通晓幽明、死生、鬼神的变化,知道其中的神秘;因而,神的作用,无所不在,《易经》的变化,也没有一定的形式。
以上第四章,说明《易经》符合天地的伟大,具备天地的智慧与仁德。
第五
一阴—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的作用。例如:天与地、明与暗、刚与柔、强与弱、男与女等,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界限明确,但必须相互会合,才能成立。在阴阳交错往来中,阴退阳进,阳隐阴显,多少虽然不一致,但必然交互作用,相反相成,循环不已。这一阴一阳的交互作用,就是天的法则,也就是《易经》的道理。继承天的法则,就是善良;使天的法则具体化,则是天赋的人性;亦即,天道存在于人性中,人性绝对善良。
儒家由孟子开始,主张性善说;但这一段文字,却比孟子更上一层,提出了形而上学的性善说。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人的见识,往往以偏概全。仁爱的人看到天道,说是仁;聪明的人看到天道,说是智;而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天道,却毫无所知。因而,君子所走的道路,知道的人就太少了!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天道,以仁爱的面貌显现;使其恩泽普施于天下万物;但却将其不可思议的功能,隐藏于效用中,不使人知道。天道鼓动万物,赋予生机,其造化的功德,完全出于无心,而不自觉;圣人也参与万物的养育教化,但毕竟是人,就不能不忧虑了。由此可见!天的盛大的德行与伟大的事业,可以说是至善至美了!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天拥有宇宙万物,无比的富有,这就是伟大的事业;天造化万物,日新又新,一刻也不休止,这就是盛大的德行。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由以上“盛德大业”的定义,将一阴一阳的变化法则具体化,成为《易经》的定义。
《易经》以天地为准则,天地生生不息的功能,也就是《易经》变化无穷的功能。天地造化,完成各种现象的,就是“乾”,亦即天的功能;效法天的功能,进一步使其呈现具体形象的,就是“坤”;亦即地的功能。将数字的功能,推演发挥到极致,能够预知未来的,就是占卜。由占卜通晓事物的变化,采取适切的因应措施,就是事务。能够运用阴阳变化莫测的道理,就是《易经》的神奇奥妙。
以上第五章,说明一阴一阳的变化法则,就是天道、人道,亦即《易经》的道理。
第3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