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贤【正文】
三曰: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①;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曰以相骄,奚时相得②?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③。
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帝④。帝也者,天下之适也⑤;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⑥,富有天下而不骋夸⑦,卑为布衣而不瘁摄⑧,贫无衣食而不忧慑⑨。恳乎其诚自有也⑩,觉乎其不疑有以也,桀乎其必不渝移也,循乎其与阴阳化也,匆匆乎其心之坚故也,空空乎其不为巧故也,迷乎其志气之远也,昏乎其深而不测也,确乎其节之不庳也,就就乎其不肯自是也,鹄乎其羞用智虑也,假乎其轻俗诽誉也。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莫知其门,莫知其端,莫知其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此之渭至贵。士有若此者,五帝弗得而友,三王弗得而师,去其帝王之色,则近可得之矣。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子产相郑,往见壶丘子林,与其弟子坐必以年,是倚其相于门也。夫相万乘之国而能遗之,谋志论行而以心与人相索,其唯子产乎!故相郑十八年,刑三人,杀二人。桃李之垂于行者,莫之援也;锥刀之遗于道者,莫之举也。
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反见翟黄,踞于堂而与之言。翟黄不说,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女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既受吾实,又责吾礼,无乃难乎!”故贤主之畜人也,不肯受实者其礼之。礼士莫高乎节欲,欲节则令行矣。文侯可谓好礼士矣。好礼士,故南胜荆于连堤,东胜齐于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君主应该礼贤下士。
文章歌颂了得道之人的高尚情操,赞美他们不把贫贱富贵放在心上,“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对于这种“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的贤士,君主应该如何以礼相待?文章列举了尧北面而问善绻、周公抱少主朝见贫困之士、齐桓公多次往见小臣稷、郑子产倚相于门师事壶丘子林、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等事例,说明礼贤的关键在“至公”,礼贤首先要“去其帝王之色”。
本篇“下贤”的思想源于儒家,而关于“得道之人”以及“道”的论述,显然是受了道家的影响。【注释】
①骄:傲视。
②相得:指相投。
③儒黑之议:指儒墨互相非议。齐荆之服:指齐楚互相不服。
④“帝”上当有脱文。
⑤适:往。
⑥倨:傲慢。
⑦骋:放任,放纵。夸:自大,炫耀。
⑧瘁摄:失意屈辱,这里是感到失意屈辱的意思。
⑨慑:恐惧。
⑩自有:指有道。
有以:有原因。
桀:突突。渝:改变。
循:顺。
匆匆(cōng):明确的样子。
空空:诚实的样子。巧故:诈伪之事。
迷:通“弥”(依俞樾说)。远。
昏:这里是幽深的意思。
确:刚强。庳(bēi):低下。
就就(yóu):犹豫的样子,这里指行事谨慎。
鹊:通“浩”。大。
假:通“遐”。远。
行(xíng):品行。
宗:根本。
无望:指没有界限。
其大无外:指道大则无所不包。
其小无内:指道微则微小至极。
友:用作动词,指与之交友。下文的“师”字用法同。
去:除掉。帝王之色:指帝王尊贵的神态。
得之:指得贤士为师为友。
善绻(quǎn):尧时的有道之士。
论:分析、判断。
北面:面向北。古代以面向南为尊,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侍,尧北面而问善绻,是为了表示尊敬。
穷巷:陋巷。瓮牖(wèngyǒu):用破瓮遮蔽窗户,形容贫困简陋。瓮,陶制的盛东西的器皿。牖,窗户。
造:始。遂:达,达到。
抱:奉。少主:指周成王。成王继位时尚年幼,周公负成王以听政。
小臣稷:春秋时齐国的隐士,复姓小臣,名稷。
骛:通“傲”。傲视,轻视。
庸:何,怎么。
内行:指私生活。
诚: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果真”。
王犹少:称王尚且不止。
子产:郑国相公孙侨,字子产。
壶丘子林:郑国的高士,复姓壶丘,名子林。
年:年龄。
是:此。倚:置。这句的大意是,子产去拜见壶丘子林,与他的弟子按年龄的长幼排定座次,不因自己是相而居上座,这好像把相的尊贵放在门外似的。
遗之:指扔掉相的架子。
索:求。
《左传》谓子产相郑二十二年,《史记·循吏列传》作二十六年。
行(háng):道路。
援:拉,攀。
举:拾取。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始立之侯,公元前446年—前396年在位。段干木:战国时魏国隐士。
翟黄:魏文侯上卿。
踞:非正规的“坐”(古人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后跟上),坐时,臀部和两足底着地,状似簸箕,故又称“箕踞”。这是一种不恭敬的姿势。
宫;用如使动。
禄:用作动词。
实:指爵禄。
责:求,要求。
无乃: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略等于现代汉语的“恐怕”。
连堤:楚地名。
长城:指齐境内的长城。
上闻:指始列为侯,名字上闻于天子。报更【正文】
四曰: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①,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②,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③,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④,周昭丈君之所以显也⑤,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⑥。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⑦。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⑧
昔赵宣孟将上之绛⑨,见骫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⑩,宣孟止车,为之下食,蠲而餔之,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一朐,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发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七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孟宣,之面曰:“嘻!君轝!吾请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
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
孟尝君前在于薛,荆人攻之。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文无以复侍矣。”淳于髡曰:“敬闻命矣。”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下量其力,而为先王立清庙。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颠蹷之请,坐拜之谒,虽得则薄矣。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解说】
“报更”即酬报、偿还的意思。
本篇旨在论述君主与天下贤者为伍的重要性。文章列举了赵盾救助骫桑之饿人而使自身免于难、周昭文君礼遇张仪而使自己得以显荣、孟尝君礼遇淳于髡而使封邑得以保全等事例,说明君主礼贤下士,士必当舍身相报。礼贤下士是君主大立功名、安国免身的必由之道。【注释】
①“食”:前一个“食”字,名词,食物。后面“食”字,用如动词,给……吃,供养。
②乘:供……乘。
③为徒:指在一起。徒,徒党。
④赵宣孟:即赵宣广赵盾,春秋时晋国正卿。免:指免于难。
⑤周昭文君:战时国时东周国国君。
⑥孟尝君:战国时齐国公子田文,封于薛。孟尝君是他的封号。
⑦此:指与贤者为徒。由:经由。“此”是“由”的前置宾语。
⑧堪:通“媅”。乐,喜爱。
⑨上:从地势低的地方到地势高的地方去叫“上”。绛:即故绛,晋国当时的都城,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
⑩骫(wēi)桑:蟠曲的桑树。饿人:因挨饿而病倒的人。
下食:准备食物。
蠲(juān):清洁。这里用如动词。餔:通“哺”。给人食物吃。
再:二,两次。
宦:当仆隶。
脯:干肉。朐(qú):弯曲的干肉。
斯:尽。
房:正室两侧的房舍。
之面:当作“面之”(依孙锵鸣、陈奇猷说)。面之,背向宣孟。
轝(yú):车,这里用如动词,乘车。
而:你。
反走:退避以示恭敬。
何以……为:表示反问的习惯句式,意思是“用……干什么呢”。
德几无小:此句当是逸《书》文。几,微。
德:用如动词,施恩德。
见《诗·周南·兔罝》。赳赳:雄壮的样子。干:盾牌。“干”和“城”都用来比喻捍卫者。
见《诗·大雅·文王》。济济:众多的样子。
哀:爱怜。
遁:失。
余子:大夫的庶子。
礼貌:用如动词,以礼对待。
有间(jiàn):短时间,一段时间。
德:感激。
逢泽之会:指秦在逢泽盟会诸侯。逢泽,泽薮名,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
薛:孟尝君封地,故城在今山东省滕县东南。
淳于髡:齐国大夫,以博学著称。
侍:侍奉。
固:本指独占,这里是贪婪的意思。
清庙:宗庙。宗庙肃然清静,故称清庙。
齐王:指齐宣王,齐威王之子,公元前:320年—前302年在位。知颜色:变了脸色。知,显现。
颠蹷:仆倒。
方:道,主张。顺说【正文】
五曰:
善说者若巧士,因人之力以自为力①,因其来而与来②,因其往而与往,不设形象,与生与长,而言之与响③,与盛与衰,以之所归④。力虽多,材虽劲⑤,以制其命。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⑥,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⑦。
惠盎见宋康王⑧,康王蹀足欬⑨,疾言曰:“寡人之所说者,勇有力也,不说为仁义者。客将何以教寡人?”惠盎对曰:“臣有道于此: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大王独无意邪⑩?”王曰:“善!此寡人所欲闻也。”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大王独无意邪?”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知也。”惠盎曰:“夫不敢剌,不敢击,非无其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大王独无意邪?”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愿也。”惠盎曰:“夫无其志也,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居四累之上”,大王独无意邪?”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也。”惠盎对曰:“孔、墨是也。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其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盎趋而出,宋王谓左右曰:“辨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宋王,俗主也,而心犹可服,因矣。因则贫贱可以胜富贵矣,小弱可以制强大矣。
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田赞对曰:“衣又有恶于此者也。”荆王曰:“可得而闻乎?”对曰:“甲恶于此。”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暑,衣无恶乎甲者。赞也贫,故衣恶也。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贵无敌,而好衣民以甲,臣弗得也。意者为其义邪?甲之事,兵之事也,刈人之颈,刳人之腹,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其名又甚不荣。意者为其实邪?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其实人则甚不安。之二者,臣为大王无取焉。”荆王无以应。说虽未大行,田赞可谓能立其方矣。若夫偃息之义,则未之识也。
管子得于鲁,鲁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皆讴歌而引。管子恐鲁之止而杀己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子可谓能因矣,役人得其所欲,己亦得其所欲。以此术也,是用万乘之国,其霸犹少,桓公则难与往也。【解说】
本篇论述的是劝说君主的方法,其方法就是“顺说”。“顺说”之意在于“因人之力以为自力,因其来而与来,因其往而与往”,这就是要善于揣摩君主的心理,顺其思路,投其所好,然后因势利导,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文章列举的惠盎、田赞、管仲三人的事例,都说明了“顺说”的必要。【注释】
①因:凭借。
②与来:与之来。
③而:如。响:回声。
④所归:终极目的。以上几句的意思是,善说者要善于顺应形势,加以引导,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
⑤劲:强。
⑥际:到,接近。
⑦便:有利。
⑧惠盎:战国时期宋国人。宋康王:名偃,即宋君偃,公元前328年—前286年在位,为齐所灭。
⑨蹀(dié)足:顿足。謦欬(qǐngkài):咳嗽。
⑩独:岂,难道。
四累:指亡面提到的四种行为(刺击、不敢刺击、无志刺击、未有爱利之心),因为这四种行为有害于世,所以称之为“四累”。
丈夫:成年男子。延颈:伸长脖子。举踵:抬起脚跟。延颈举踵部是急切盼望的表示。
贤:胜,超过。
辨:通“辩”。
以说服寡人:用言论使我信服。服,用如使动,使……服。
冈:因势利导的意思。
田赞:齐国人。补衣:敝衣,破旧的衣服。
甲:铠甲。
弗得:不取,不赞成的意思。
意者:抑或,料想。
刈(yì):砍断。
刳(kū):剖挖。
隳(huī):毁坏。城郭:内城为城,外城为郭。这里城郭指城池。
刑:杀。
之:此。
方:道,主张。
偃(yǎn)息之义:指段干木隐居不仕而安魏国。偃息,安卧。
未之识:意思是还不能做到这一点。
齐遭无知之难,公子纠奔鲁,管仲傅之。后公子小白在齐国即位(即齐桓公),胁迫鲁杀死公子纠,把管仲送交齐国。“管子得于鲁”即指此而言。
槛:指关人的囚笼。此处用如动词,关在囚笼中。
能因:指能利用役人的唱歌。
其霸犹少:意思是,不仅仅至于成就霸业。
难与往:指难以跟他(桓公)达到成就王业的地步。往,向往,指人心归附。
第18章慎大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