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①
操吴戈兮被犀甲②,车错毂兮短兵接③。
旌蔽日兮敌若云④,矢交坠兮士争先⑤。
凌余阵兮躐余行⑥,左骖殪兮右刃伤⑦。
霾两轮兮絷四马⑧,援玉枹兮击鸣鼓⑨。
天时坠兮威灵怒⑩,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注释】
①国殇:殇(shāng):未成年而夭亡的人。戴震《屈原赋注》:
“殇之二义,男女未冠笄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
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洪兴祖《补注》说:“谓死于国事
者。”戴震《屈原赋注》曰:“国殇,死国事,所以别于二者之
殇也。”所以,这是一首歌颂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诗篇。又
汤炳正《楚辞今注》云:“国殇"是"国家为死难者举行的祭
祀。'殇'即《礼记·郊特性》'乡人禓'之'禓',音同字异;
亦即《论语·乡党》'乡人傩'之'傩',同事异名。郑玄注
《郊特性》:'禓,强鬼也。'古人欲借强鬼之力除灾,故祭之。
韦昭注《楚语》'殇宫':'若今世云能使殇矣。'是'使殇'之
俗。魏晋之际犹行于世。乡人祭之曰'乡殇',国家祭之曰
'国殇'。”
②"操吴戈"句;操:持,拿着。戈:古代兵器,横刃,用
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可以横击或勾击。”吴戈",吴地
出产的戈,据说以优质锋利著称。一说,"吴戈"即"吾科"。
指盾。王逸《章句》:“言国殇始从军之时,手持吴戟,身被
犀铠而行也。或曰:操吾科。吾科,楯之名也。”另说"吴戈"
即"吴魁",亦指盾。王念孙《广雅疏证》:“吾科与吴魁同。
《太平御览》引《广雅》作吴科。科魁声相近,故《后汉书·东
夷传》谓科头为魁头。《释名》云,盾大而平者曰吴魁,本出
于吴,为魁帅者所持也。案吴者大也,魁亦盾名也。吴魁犹
言大盾,不必出于吴。亦不必为魁帅所持也。”但这里如把
“吴戈"当成盾牌,则与"犀甲"在意义上重复。”吴戈"当指
戈。用于进攻;"犀甲"则用于防御。又"吴"言"戈"之产
地,表明其锋利;"犀"言"甲"之质地,表明其坚韧。两词
在意义上对称严整,故"吴戈"非盾显而易见。兮:犹"而"
字。被:同"披"。犀甲:用犀牛皮制成的坚固耐用的铠甲。
《荀子·议兵》:“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鞈"是坚固
的意思)如金石。”
③"车错毂"句;车:此指战车。错:交错。毂(gǔ):车轮
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可以穿插车轴。”错
毂",即车毂交错。胡念贻《楚辞选注及考证》说:“古代车
轴穿过两轮的车毂,两端都露出轴头,所以当双方战车十分
靠近时,会发生轮毂交错的现象。”一说"毂"泛指车轮,
“错毂"指车轮交错。兮:犹"而"字。短兵:指刀剑之类的
短兵器。一说指戈矛之类,因其不如弓箭等可长距离射杀敌
人,故称"短兵"。又汤炳正《楚辞今注》认为"短兵"是
“战国时军队编制的名称,即将帅的卫队,因持刀剑等短兵器
而名"。并引《商君书·境内》云:“……国封尉,短兵千人;
将,短兵四千人。”接:交接,即交战。王逸《章句》:“言戎
车相迫。轮毂交错,长兵不施,故用刀剑以相接击也。”或以
为,"短兵接"是指近战,不必指短兵器接击。
④"旌蔽日"句;旌(jīng):古时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
子.蔽日:形容战场上旌旗密布,举起来时好像把天日都遮
蔽了。兮:犹"而"字。若云:形容敌人众多。
⑤"矢交坠"句;矢交坠:作战双方以弓箭对射,箭矢交相
坠落。兮:犹"而"字。士:指楚军将士。争先:王逸《章
句》:“两军相射,流矢交堕,壮夫奋怒,争先在前也。”
⑥"凌余阵"句;凌:侵犯。余:指我方。阵:两军交战时
队伍的行列,即战斗队形。兮:犹"而"字。躐(liè):践踏。
行(háng):行列,行伍。
⑦"左骖殪"句;骖(cān):骖马。古时多以四马驾车,中间
的两匹叫服马。两旁的两匹叫骖马。”左骖",即左边的骖马。
殪(yì):死。兮:犹"而"字。右:指右边的骖马。刃伤:
被兵刃所伤。
⑧"霾两轮"句;霾(mái):同"埋"。”霾两轮",战车的两
只轮子被埋住。即车轮陷入了泥土中。兮:犹"而"字。絷
(zhí):绊住。”絷四马",谓两匹骖马和两匹服马在激烈的战
斗中都被缰绳、套索等胡乱缠绊,不能动弹,就像被捆住一
样。一说,埋轮絷马是在战斗失利的情况下,将士们故意所
为,目的是要破釜沉舟,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见王逸《章
句》)。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的一种战术,即《孙子·九地篇》
中所说的"方(作"缚"解)马埋轮"。
⑨"援玉枹"句;援:执,拿起。枹(fú):鼓槌。”玉枹",
谓嵌玉为饰的鼓槌。一说是对鼓槌的美称。兮:犹"而"字。
鸣鼓:犹今言之"响鼓"。一说"击鸣"二字连读,"击鸣鼓"
即敲响战鼓。按,古时候打仗,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由将
帅掌握。这里击鼓,当是将帅所为,是为了鼓舞士气,向敌
人勇猛进攻,所以朱熹《集注》曰:“援击鼓,言志愈厉,气
愈盛也。”
⑩"天时坠"句;天时:天象,指日月星辰的按时运行。坠:
坠落。”天时坠",意思是天昏地暗,似乎日月星辰都要坠落
下来(即天都要塌下来)了。或以为,屈原作品中"时"多
与"日"义通,故"天时"即"天日","天时坠"指太阳已落
(见汤炳正《楚辞今注》)。或以为"天时坠"是指天时对我军
不利,使我军遭受失败(见金开诚等《屈原集校注》)。又,
“坠"字。一本作"怼",作"怨恨"解;"天时怼"意谓上天
为之而怨。兮:犹"而"字。威灵:威严的神灵。一说指阵亡
将士的灵魂。此句写天坠灵怒,是说战斗之惨烈,足可惊天
地、动鬼神。
“严杀尽"句;严:严酷,残酷。”严杀尽",谓于严酷的
战斗中,将士们全部被杀死。另外。对"严杀尽"还有不同
解释:一说,"严"是"壮"的意思,指"壮士";"严杀尽"
乃"言壮士尽其死命,则骸骨弃于原。不土葬也。”(王逸
《章句》)一说,"严,威也。严杀。犹言鏖战痛杀也。”(朱熹
《集注》)一说,"严杀"是"肃杀"的意思,指战争的肃杀之
气;"严杀尽",谓肃杀之气已尽,即战事已毕。兮:犹"而"
字。弃原野:尸骨丢弃在原野上。
“出不入"句;出不入:言出征就不再回来。兮:犹"而"
字。往不反;即一去不返,与,出不入"同义,皆言其死于
疆场。不能再活着回来。反:同"返"。
“平原忽"句;平原:平旷的荒野。忽:远貌,形容荒野
的辽阔渺茫。一说,"忽"指若有若无,形容荒野风尘迷漫、
一派萧索的景象。兮:犹"其"字。超远:遥远,迢远。
“带长剑"句;兮:犹"而,字。挟(xié):用胳膊夹着。
秦弓:秦地出产的弓。据说秦地靠近戎狄等游牧民族,善于
射猎;其地又产坚硬木材,可制造好弓。所以秦弓素有质优
射远之称。又王逸《章句》认为,此句是写将士们"身虽死,
犹带剑持弓,示不舍武也。”
“首身离"句;首身离:身首分离。兮:犹"而"字。惩:
戒惧。”心不惩",即内心没有任何恐惧。林云铭《楚辞灯》:
“既死往视其尸,而装束如故。头虽断而心犹欲进战,不以败
死为戒也。”一说由"戒惧"引申为"悔"的意思,"心不惩"
即"虽死而心不悔也"(朱熹《集注》)。
“诚既勇"句;诚:诚然,真是。勇:勇敢,指精神而言。
兮:犹"而"字。又以:且又。武:富有武力。
“终刚强"句;终:自始至终,一直。兮:犹"而"字。
凌:侵犯。”不可凌",谓凛然不可侵犯,即意志不可夺。蒋
骥《山带阁注楚辞》说"勇,称其气也;武,称其艺也。勇
武,以战时言;刚强,以死后言;总承上文以明设祀之意。”
“身既死"句;兮:犹"而"字。神:指壮士们死后成神。
以:犹"亦"。灵:灵验,灵异。”神以灵",是说勇士们虽然
身死,但其英灵永远不会泯灭;他们变成神灵,将极其灵异
而显赫。一说"神以灵"指勇士们精神不死。
“子魂魄"句;子:你,你们。兮:犹"乃"字。鬼雄:鬼
中的雄杰。又,"子魂魄",一本作"魂魄毅"。毅:刚毅,坚
强。王逸《章句》:“言国殇既死之后,精神强壮,魂魄武毅,
长为百鬼之雄杰也。”
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①。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②。
【注释】
①成礼:祈神的典礼完成。会鼓:齐声敲鼓。芭(bā巴):通
葩,初开的鲜花。代舞:轮番地跳舞。代:更番。姱女:容貌、
体态美妙的女巫,在祭祀时常有妙龄少女化了妆,为巫伴唱伴舞。
倡:同唱。容与:从容舒缓的样子,这里是形容舞姿的美妙。三句
意为:祈神的典礼已成,钟鼓齐鸣,女巫们传递着手中的香草,轮番交
替地翩翩起舞,这些美丽可爱的少女们,唱着歌,跳着舞,舞姿是那样从
容舒缓,楚楚动人。
②兰:兰花。两句意为:春兰、秋菊,四季更替,在春秋两季,我
们采了鲜花来祭祀神魂,永远也不断绝,直到无止境的年代。
天问①
《天问》是一篇构思奇特、博大精深、旷古罕见的问话体
长诗。全诗三百七十三句,一千五百余字,对自然现象、神
话传说、历史人物等,一系列地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虽是有问无答,但从整体来看,却能发人深思,让读者自悟
其意;从一连串的问号中,生动地传达出诗人进步的思想观
点,探索、追求、坚持真理的崇高精神,以及对当时现实的无
比忧愤。
《天问》可能是屈原流放汉北,行经鄢鄀(ruò若,春秋后
期曾为楚都)等楚国古都时写作的。古代本有画壁的习俗
风尚,在宗庙、祠堂、宫殿、贵人第宅以至豪门冢墓的石壁
上,图画或雕刻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的形象。屈原所提一
百七十多个问题不可能都是壁画上所画的,但诗人目睹神
游,运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自己“信而见
疑,忠而被谤”的不幸遭遇,满怀忧愤,呵而问天,写出这篇
宏伟的诗章。
曰:遂古之初②,谁传道之③?
上下未形④,何由考之⑤?
冥昭瞢暗⑥,谁能极之⑦?
冯翼惟像⑧,何以识之⑨?
明明暗暗⑩,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何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腹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填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应龙何画?河海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县圃,其凥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倏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萍九衢,枲华安居?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朝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辥虫。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辩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后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萍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以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岐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妹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鱼睘?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遵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罪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衒,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地,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维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厉,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祐?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于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
忠名弥彰?
第7章楚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