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第35章千家诗19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解说】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
  人,文中子王通之孙。初唐四杰之一。不到二十岁应举及
  第,但政治失意。曾为沛王府修撰,因作文获罪被斥。后为
  虢州参军,又因事除名。其父王福畴亦因王勃事左迁交趾
  (在今越南北部)令。王勃渡海省父,落海惊悸死,年仅二十
  七岁。有《王子安集》。
  他的作品,文多于诗,最著名的是《滕王阁序》。他的诗
  虽未完全摆脱齐梁作风的影响,但境界逐渐开阔。他的五绝
  较出色。五律调式经他努力探索创作,也逐渐成熟。他与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时人称为"四杰"。《全唐诗》编
  其诗二卷。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以为此诗是唐高宗咸亨二年
  (671)王勃寓蜀时作。诗写深秋山中的羁旅之思。先说因
  江水近似凝滞而兴起了故乡渺远的归思,然后用高风晚吹、
  万木凋落的山中深秋苍凉景象把客里的愁怀烘托得更觉浓
  重。
  按,此诗明显受到宋玉《九辩》的启发。《九辩》说:“悲
  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
  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xué穴)寥兮,天高而气清;
  (jì寂)山廖(liáo寥)兮,收潦而水清。”其中"山廖兮,收潦而水
  清"似可作长江"悲已滞"的注脚。
  渡汉江①
  宋之问
  岭外②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③,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①汉江:指汉水流经襄阳的那一段,又叫襄河。宋之问返回洛阳,须
  在襄阳渡汉水,经南阳入洛。②岭外:岭南。岭,指大庾岭,在江
  西省与广东省交界处。③怯:怕。
  【解说】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虢州弘农(今河
  南省灵宝县)人,一说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县)人。弱冠知名。
  武后时累转尚方监丞。因谄附张易之,贬泷州(今广东省罗
  定县)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中宗置修文馆学
  士,他与杜审言等入选。转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长史。睿
  宗即位,把他流放到钦州(今广东省钦县),不久赐死。《全
  唐诗》收其诗三卷。他和沈佺期齐名,称为"沈宋"。他们的
  诗对偶精密、音韵谐畅,对律诗定型化有一定贡献。
  这诗《全唐诗》宋之问卷、李频卷皆收入。中国社会科
  学院《唐诗选》认为诗中有"岭外音书断"一语,李频宦迹不
  曾到过岭南,故此诗作者当属宋之问。又,沈德潜《古诗源》
  认为此诗为谢朓的作品,不足信。在这首诗里,宋之问叙述
  了自己自泷州贬所北归,临近家乡时的复杂心情。前两句
  说远谪岭外,经冬历春,长期与家里断绝音信,可见其怀念
  家人的殷切。而后二句却说越走近家乡反倒担心害怕,不
  敢向来人打探消息,怕家里有什么变故。这就从相反的角
  度表现对家里的深切思念。这转进一层的写法,生动表述
  了一种客子还乡途中的短暂的生活感受,有一定代表性,所
  以能使人产生某些共鸣。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①,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①泊:停船靠岸。烟渚:烟霭笼罩的小洲。
  【解说】
  建德江是富春江的上游,即新安江,流经建德县(属浙
  江省)。这是孟浩然漫游吴越时夜宿建德江边舟中写的即
  景诗。三、四句是写景的名句。因为野旷,所以感觉远处天低
  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感到水中月影近人。这两句又是寓情
  于景,用野旷天低,只有江月与人做伴的环境,烘托出诗人
  的寥落孤寂之感,使人从这里进一步咀嚼出"客愁新"三字
  的况味。
  终南①望余雪
  祖讠永
  终南阴岭②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③。
  【注释】
  ①终南:山名,在长安之南。《长安志·万年县》:“终南山在县南五十
  里。”②阴岭:指山的北面。山南为阳,山北为阴。③林表:林端。
  霁色:雪后(或雨后)初晴,阳光乍露的景色。暮寒:风后暖,雪后寒。
  天晚雪晴更觉寒冷,故云。
  【解说】
  祖讠永,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登开元十二年(724)
  进士第。曾与王维游从酬唱,在他仅存的三十六首诗中,山
  水闲适之作占相当比重。但他的七律《望蓟门》却写得很浑
  壮。
  《唐诗纪事》载:“有司试《终南山望余雪》诗,讠永赋云终
  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四句,即
  纳于有司。或诘之,讠永曰:'意尽。'"按,唐时应试诗限定五言
  六韵(即十二句),祖讠永只写两韵(四句)就交卷,说是"意尽"
  而不肯勉强敷衍完篇,所以传为佳话。这诗题为"终南望余
  雪",实即"望终南余雪"。首二句写望终南山雪,是从长安南
  望,故所见只是"终南阴岭"。而终南阴岭之秀,全在积雪覆
  盖,高出云表,所以说"积雪浮云端"。后二句点明题中"余
  雪"二字。霁色之现于林表,城中之增添暮寒,皆由傍晚雪
  晴所致,那么前二句所说的"积雪"当即雪晴后的余雪了。
  全诗写望余雪,却不用"余"字。不但写景,还写了望景增寒
  的感受,所以余味无穷。
  相思
  王维
  红豆①生南国,秋来②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③,此物最相思。
  【注释】
  ①红豆:《资暇集》卷下:“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
  红豆之异名曲。”《本草纲目》卷三十五:“相思子生岭南……其花似皂
  荚,其荚似扁豆,其子大如小豆,半截红色,半截黑色,彼人以嵌首
  饰。”②秋来:《全唐诗》、《王右丞集》、《唐诗纪事》皆作"秋来",《唐
  诗三百首》作"春来"。按,红豆花发在春,结实在秋。下云"多采撷",
  谓至秋采其实也。作"春来"也可通。③撷(xié)。读入声,摘取。
  【解说】
  红豆一名相思子,所以人见红豆辄兴起相思之情。这
  诗似是摹拟女子口吻,虽咏红豆,实则借红豆以抒情。诗中。愿君多采撷"一句,既希望"君"能见红豆而相思,同时也表
  示自己相思不忘之意。不过,这个意思十分婉曲,到第四句
  才正面申说出来,所以很巧妙。此外,第二句用发问语,也
  显得自然亲切。这诗写得情味深长,当时曾被于管弦,为梨
  园所唱,传诵颇广。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①。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②?
  【注释】
  ①柴扉(fēi非):柴门。②二句变用《楚辞·招隐士》典:“王孙游兮
  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原指汉高祖孙淮南王刘安,后来泛指贵族子孙。这里借指被送的友人。
  【解说】
  南朝谢朓有《王孙游》诗:"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按,王维此诗全翻谢朓诗意。诗
  从送别朋友回来写起,前二句写朋友去后自己掩扉独处的
  寂寞之感,后二句写希望与朋友明年再聚。这种期望用探
  问语表示出来,活泼亲切,余味不尽,与谢朓诗直抒感叹者
  又不同。另外,谢诗用两句描写送别环境、时令,此诗只用
  “春草明年绿"一句,可见精炼。而且明年草绿,又是一番新
  景,显得春意盎然,又蕴含着希望之意,所以结出第四句,亦
  较谢诗委婉。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①,玲珑②望秋月。
  【注释】
  ①水精帘: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引萧士贇注:“水精帘,以水精为
  之,如今之琉璃帘也。”②玲珑:明亮的样子。
  【解说】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著名的唐代大诗人。生于中亚碎叶,后随父迁蜀。博览群
  籍,任侠学道。二十五岁出蜀漫游。玄宗天宝元年(742)奉
  诏入长安。官翰林供奉。恃才傲物,不为权贵所容,四十五
  岁出长安,再度漫游。安史乱起,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
  唐肃宗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往来于金陵、
  宣城之间,依当涂令李阳冰,卒于当涂。
  李白诗兼众体,尤长于七绝和歌行。强烈的抒情、大胆
  的想象、惊心动魄的比喻、夸张的手法、和谐而富于变化的
  韵律、活泼奔放的语言,构成了他诗歌的浪漫特色。诗的风
  格或清雄奔放,或流丽飘逸。有《李太白集》。
  《玉阶怨》是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楚调曲》。李白的
  这一首是写宫怨。诗中"玉阶"、"罗袜"、"水精帘"暗示宫人
  身分。这诗句句写怨,而又不明说怨,怨意全从情境中生
  出。前两句写夜深露降,渐次侵湿罗袜,说明伫立玉阶之
  久。后两句写垂帘望月,夜长不寐。这些都见出思君望幸
  终成泡影,有无限凄清冷寞之感。齐谢朓也有《玉阶怨》,说
  是"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前两句写从傍晚到夜深的时光推移,于李白此诗也许有所
  影响。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云:“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
  向空房宿。……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
  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可以做此诗注脚,两相比较,
  见出此诗的含蓄。
  劳劳亭①
  李白
  天下伤心②处,劳劳送客亭③。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④。
  【注释】
  ①劳劳亭:三国时吴国建,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是古代送别之所。
  ②伤心:暗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③劳劳:殷
  勤不舍的样子。劳劳亭之名当源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
  劳,二情同依依。”这里把亭子名称拆开活用,见出词法的精巧。
  ④此句暗用"折柳"的典故。北朝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歌辞》:“上
  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柳"与"留"谐
  音,折柳是留客的意思。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不遣:不使。
  【解说】
  这是咏劳劳亭的诗。全诗用意集中在"送客伤心"四
  字。但这诗并不想说明"送客伤心"的原因,而是要形容这
  种伤心痛苦到了何种程度:它甚至引起了春风的同情,所以
  “不遣柳条青"。因为若能使柳条不再转青生长,便无以折
  取,也就意味着不会有相送离别的痛苦了。这是别出新意,
  赋予春风以人的感情,出之于诗人天真的想象,而读来趣味
  横生。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解说】
  金昌绪,余杭(今属浙江省)人。生平不详,他的诗《全
  唐诗》仅收了这一首。
  此诗王相注《千家诗》题为《伊州歌》、盖嘉运作。但《唐
  诗纪事》在金昌绪名下载此诗,题为《春怨》。按,《乐府诗集》
  引《乐苑》说:“《伊州》,商调曲,西京节度盖嘉运所进也。”据
  此,则盖嘉运所进乃是伊州乐曲,并没有盖氏自作歌词的记
  载。故诗题、作者仍从《唐诗纪事》。
  这诗写法仿乐府体。南朝乐府《读曲歌》云:“打杀长鸣
  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说是恨天
  亮鸟啼惊破好梦,希望一夜能有一年那么长。《春怨》诗就
  取《读曲歌》意,但更精炼、有余味。首句的"黄莺"照应"春"
  字,"打起黄莺儿"两句点明"春怨",后两句才说出"打起黄
  莺儿"的原因,是怕黄莺啼声会惊断了自己到辽西与丈夫会
  面的好梦。至于梦醒后的滋味如何凄凉等等,诗里没有说,
  但它已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清唐汝询说:“辽西唯一
  梦往来,托意更苦。”(《唐诗解》)
  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①,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②,不敢过临洮③。
  【注释】
  ①北斗:一说即北辰(北极星)。这首诗是民歌,首句借物起兴、烘托
  气氛。②窥(kuī亏)牧马:即窥牧之马。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常在
  秋季牧马之时越过边境,骚掠内地,叫"窥牧"。马,这里专指吐蕃骑
  兵。③临洮(táo桃):在今甘肃省岷县,旧属洮阳郡。
  【解说】
  西鄙人,指西北边地的人。按,这诗大概是在西北地区
  人们集体传唱中不断加工而成。
  这是歌唱哥舒翰的诗。据《新唐书·哥舒翰传》载,天宝
  十二载(753)秋,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打败吐蕃,收复黄河九
  曲,以其地置洮阳郡,筑神策、宛秀二军,吐蕃不敢到内地骚
  扰。此诗当是那时的口头创作。写北斗星高,是为点缀哥
  舒乘夜出击光景。末二句赞扬哥舒保卫了边地人民的和平
  生活。诗写得质朴自然,适合歌唱。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①,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②,遗恨失吞吴③。
  【注释】
  ①功盖:功高盖世。三分国:指魏、蜀、吴三分天下。②石不转:变
  用《诗经·邶风·柏舟》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原句谓自己心坚
  于石,石可转而心不可转。杜甫诗则以江水涨落而石终不转移以见
  诸葛亮吞吴之志不可移。③这句大体有两解。一说刘备为替关羽
  报仇,急欲吞灭吴国,招致失败,诸葛亮以为失计,故有无穷遗恨。一
  说构筑八阵图的目的,在防东吴,此诗咏八阵图,借古迹以寄慨,所以
  诸葛遗恨应指未能吞灭吴国。(后一说,见浦起龙《读杜心解》)萧涤
  非说:“诸葛亮的联吴,其实是一种吞吴的手段,并不是他的目的。”
  (见《杜甫研究(下)》)后一说似更合理。故诗里的"吞吴",应指诸葛亮希求一统的本心而言。
  【解说】
  杜甫,字子美,杜审言之孙。其先世襄阳
  (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唐代大诗人,生于巩县(今河南省
  巩县)。年轻时曾漫游吴越、齐赵、梁宋。玄宗天宝五载到长
  安,求仕十年,只得到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乱起,他到灵
  武投肃宗,中途为叛军所获,押往长安。后逃出,奔凤翔,肃
  宗任他为左拾遗。因上疏救房琯,贬华州司功参军。弃官,
  随逃难人群入蜀,在成都建草堂。西川节度使严武曾荐为
  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兼节度参谋。后决定出蜀北上,因地
  方战乱,漂泊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杜甫诗各体兼备,古、近体诗都有大量佳作。他用诗歌
  深刻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其乐
  府诗能摆脱乐府古题限制,做到"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成
  为中唐元白"新乐府"的先声。尤其是他律诗艺术高超,在意
  境、声律、对仗、锤炼字句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另外,
  杜诗富于变化,风格沉郁顿挫,耐人寻味。有《杜工部集》。
  诸葛亮所布八阵图究在何处,其说不一,本诗所咏为夔
  州(今四川省奉节县)的八阵图。《刘宾客嘉话录》说:“夔州
  西市,俯临江沙,下有诸葛亮八阵图,聚石分布,宛然犹存。
  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滉漾,大木十围,枯槎百丈,
  随波而下。及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态,诸葛小石之堆,
  标聚行列依然。如是者近六百年,迨今不动。”八阵,指天、
  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盘八种作战的阵法。
  这诗是杜甫大历元年初到夔州时咏怀古迹之作。首联
  对起。首句概括评价诸葛亮的功绩。由于诸葛亮的不遗余
  力,使刘备在蜀立国,成为能与曹、吴抗衡的力量,功最高。
  次句绾到题目,点出古迹,说此石堆以八阵图之名而垂千
  古。三、四句承次句抒慨:“以武侯(诸葛亮)如此阵图而不
  能吞吴,真千古遗恨,故精诚所寄,石不为转,大意与出师未
  捷二句(指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同一感慨。”(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这首诗体现了杜甫
  绝句质实、精赅的特色。
  西塞山①
  韦应物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②。
  【注释】
  ①西塞山:在湖北省大冶县东,一名道士矶。《水经·江水》注:“江之
  右岸有黄石山,即黄石矶也。山连延江侧,东山偏高,谓之西塞。东
  对黄公九矶,所谓九圻者也。两山之间为阙塞。”又陆游《入蜀记》:
  “晚过道士矶。石壁数百尺,色正青,了无窍穴,而竹树迸枝交络其
  上,苍翠可爱。自过小孤,临江峰嶂无出其右。矶一名西塞。”②二
  句言两矶夹江,扼其险要。左思《魏都赋》。”由重山之束阨,因长川之
  裾势。”岚:山间云霭。束:约束,控扼。
  【解说】
  韦应物,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玄
  宗三卫郎,生活放荡不检。遭安史之乱,乃折节读书。授京
  兆功曹、洛阳丞。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江州刺
  史、苏州刺史。他的诗高雅闲淡,"能一寄秾鲜于简淡之中"
  (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人比之陶潜。有《韦苏州集》。
  这诗象一幅山川形胜图,是诗人仕宦往还经西塞山时
  作。首二句自远而近,总写西塞山,雄放而有气势。后二句
  以"岚横"、"地束"写出西塞山的特点。全诗用字精审,如
  “奔"、"直"、"断"、"横"、"束"、"惊","满"等字都生动恰切,
  有力地表现了山形的险要。简淡中有雄健。后来吴融《绵
  竹山》"横来突若奔,直上森如束",似是得力于这首诗的气
  势。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选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①。
  平明寻白羽②,没在石稜中。
  【注释】
  ①引弓:谓拉弓射箭。②平明:天亮。白羽:箭杆末端的羽毛,此处
  指箭。
  【解说】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
  县)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避安史之乱,客居鄱阳。大
  历初,数举进士不第。曾为河中元帅府判官。《全唐诗》编
  其诗五卷,以送别、酬唱诗为多。情词健丽。仅存的几首边
  塞诗有雄浑气象,是盛唐遗响。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皆颂美张仆射之作,这
  是第二首。仆射是官名。张仆射,一说是张延赏,一说即张
  建封。所和原作《塞下曲》已佚。按,《塞下曲》是唐代乐府
  标题,出于古乐府《横吹曲》的《出塞》、《入塞》之曲。《史记·
  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
  镞(箭头),视之,石也。”本诗即用李广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
  故事来比拟、赞美张仆射的气度风神。林暗,隐指日暮;草
  惊风,风啸草动,形容老虎将出时的威猛。后二句说天明来
  寻箭,发现箭头竟是穿入石稜之中了。诗写得朴实浑括,雄
  健有力。
  月黑雁飞高,单于①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②,大雪满弓刀。
  【注释】
  ①单于:匈奴天子的称号。②将:率领。轻骑:轻捷的骑兵。
  【解说】
  这是和诗的第三首。首句以雁高飞于黑夜暗晦的远天
  背景起兴,使人有苍莽辽阔之感。次句正面写单于夜逃。三
  句承次句,掉笔正面写将军,虽单笔直叙,而英雄豪气跃然
  纸上。末句写逐敌时情景,"大雪"照映首句"月黑",又点缀
  弓刀,为将军设色。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①,朝朝误妾期②。
  早知潮有信③,嫁与弄潮儿④。
  【注释】
  ①瞿塘贾;瞿塘,指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瞿塘贾,泛指往来于长
  江三峡一带的商人。②期:相约聚会的日子。③潮信:潮水涨落有
  定期,叫潮信。④弄潮儿:指舟人渔子。《元和郡县图志·钱塘县》载:
  “每年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泝涛触浪,谓之弄潮。”
  【解说】
  李益,字君虞,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
  大历四年(769)进士。曾北游河朔,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他为
  从事。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文宗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
  仕卒。有《李君虞诗集》。
  他的诗笔锋多变,意气慷慨而才思风流,写边塞的七绝
  尤有特色,常为乐工被于管弦,可与王昌龄比美。但情调常
  流露凄怨、感伤,与盛唐的雄浑不同。
  《江南曲》属乐府《相和歌》,多写女子的相思。李益的
  这一首则写商妇的怨思。开头说嫁给商人作妇,商人一去
  不归,致使自己朝朝怨旷。后面说既然商人尚不如潮之有
  信,就不如当初嫁与弄潮儿了。于怨苦中忽生出无聊之奇
  想,语促而味长。”潮信"之"信"与"信约"之"信"为双关语。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虫岂①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
  【注释】
  ①绿虫岂:新酿米酒上的浮沫,这里指酒。”虫岂"同"蚁"。②无:义
  同"否"。
  【解说】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
  人。著名的唐代大诗人。晚年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进士。后
  为周至尉、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
  他以左赞善大夫上疏请捕贼,被指控为先谏官言事,贬江州
  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乞外放,历杭、苏二州刺史。
  以刑部尚书致仕,卒。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提倡者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认为诗歌应该反映
  现实,以便"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救济人病"。他的《白
  氏长庆集》有诗二千八百多首,其中的讽渝诗的写作就是这
  一理论的实践。他的诗雅俗共赏,尤以《长恨歌》、《琵琶行》
  为最有名。浅易流畅、委曲详尽是他诗歌的特色。
  美酒新醅、泥炉煨暖,颇撩诗人酒兴。而又有"晚天欲
  雪"来凑趣,就更要招呼朋友来小酌了。诗写招客饮酒,却
  含有一段高趣雅兴。首二句对起,用"绿蚁"、"红泥"字面
  与"雪"字映衬,有色泽。末句招饮,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亦
  亲切有味。
  悯农(二首)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①。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①二句说明丰收年景,也见出农民劳动成果的丰硕。
  【解说】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
  人。元和初,擢进士第。穆宗时,官至户部侍郎,后为李逢
  吉诬陷,贬端州司马。武宗时,进位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
  使。卒。他的诗作,现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他是
  “新乐府"的首创者。他的《新题乐府》十二首,今已佚,元稹
  有和章。
  诗题"悯农",是同情农民疾苦的意思。诗共二首,这是
  第一首。说的是在终年忙碌、"四海无闲田"的丰收年景,农
  民尚且饿死;如果再遇上灾荒战乱,农民的生活就可想而知
  了。这诗非常深沉地指出农民所受剥削压迫的严重性,对
  农民的痛苦极表同情。
  锄禾①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飡,粒粒皆辛苦。
  【注释】
  ①锄禾:在禾间锄草耪地。
  【解说】
  这诗写出烈日下挥汗锄草的农民的辛苦,批评官僚贵
  族不爱惜劳动的成果,一味地挥霍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