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清宫①
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②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③
【注释】
①华清宫:宫名。
②十:一作"千",均为虚数。这两句说,跑遍江南数千里路,今天我迎着晨风,带着残月来到了华清宫。
③朝元阁:宫名。长杨:宫名。这两句说,朝元阁上面的西风很紧,吹入长杨宫后便变成了雨声。
【解说】
杜常,生卒年不详。北宋神宗无丰时人。卫州人。少是勤奋攻读,曾骑在驴背上读书,不觉撞桑树而落地。曾进士第,累官工部尚书。按:此诗旧俗本误为唐人王建所作。沈德潜选注《唐诗别裁集》改正为杜常。但他又注"杜常唐未人"。亦误。
这是作者游览南朝陈后主所建的华清旧宫时有
所感而写的诗。作者从旅游江南,路经金陵(今南京市)到
华清宫说起,然后描绘在华清宫所见的景象。诗中,一提到
江南,诗人便给人展现千里江南的大好风光,可是写到华清宫
对,便又是"西风急",风声变了雨声。这种描写使人看到华清
宫的荒凉冷落,也反映了反动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已经走向末日。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①。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断魂:筋力倦怠,神形交瘁的样子。
②酒家:卖酒的人家,酒铺子。
【解说】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代京兆人,晚唐诗人中的出色
者,但不拘"小节",是其不足处。他的好些诗清丽生动,
寓意深远,至今还为人传诵。
这是一首颇为人们称道的诗。诗的字面不过写清明遇
雨,行人倦怠难行,想寻酒家饮酒避雨,暂为休息,可是偏
不知酒家何处,遇牧童才知酒家在杏花深处。
这么一首诗,人们何以这样喜欢它?因为诗人选择了一
个典型环境,并写出了他的真实,而且抑扬曲折,韵味无
穷。
“清明时节",诗的开端就使人产生佳节的联想:“佳
节清明桃李笑","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谁知今日的清明却是"雨纷纷"这样一个具体环境,这是第
一个曲折。虽然下雨,但清明毕竟是清明,因此路上游(行)
人仍然不少,但又毕竟是雨纷纷的清明,泥泞路滑,游兴既
败,力尽神竭,欲归不可,欲歇无地,把雨给人的困难以
“断魂"二字加以夸大,这是第二个曲折。正在"山穷水
尽"之际,忽逢牧童得知酒家消息,似乎可以避风雨,解饥
渴,稍事休憩了,谁知酒家虽有却又不是近在咫尺,而是遥
遥在望。不过虽然遥遥在望,但希望就在前头,这又是儿番
曲折。句中有曲折,句与句间有曲折,这种曲折反映了客
观事物的矛盾。既有文人雅士的春游情趣,又有他人的狼狈
相;既有艰难的处境,又有胜利在望的喜悦,给人以无穷的
艺术享受。
诗的魅力尤其是在最后一句。几乎一提到清明和酒就自
然地联想到杏花村,以至《红楼梦》中也有"杏帘在望"的
话,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诗人把矛盾停留在高
潮处,有酒家但较遥远,可以想见,随牧童手指之处,轻雾蒙
蒙,一簇杏花喷起一团红云,大有"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
千家散花竹"的仙境般的美丽,而这美境又是希望之所在,这
该使"断魂"的人们多么高兴啊!虽是希望之所在,而现实
却在"断魂"中,又正因是"断魂"中的希望,这希望就更
加宝贵,更能吸引人。以一句总括全诗,余味无穷,矛盾的
力量就在这里。如果于"断魂"之后,按写饮酒休憩之乐,
就味同嚼蜡了。
题邸间壁①
郑会
荼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②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③
【注释】
①邸(dǐ底):旅舍。题邸间壁,即在旅舍的墙壁
上题诗。②荼(túmí途迷):俗称佛见笑,落叶灌木。
怯:害怕。重(chónɡ虫)门:不止一道门。这两句说,在荼
飘香的春夜里,梦中醒来我感到那么的冷清孤单;关在这重门静掩的
庭院里,连燕子也觉得无聊寂寞。③玉钗:妇女头发上的簪。计
:计算。这两句说,在这深夜里,敲着玉钗;守着红烛烬落,思念
亲人,并计算着他的行程,恐怕已到达常山了。
【解说】
郑会,南宋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
这是作者从家乡到常山(今属浙江省),由于
想念家中妻子,便模拟妻子在家思念自己而写的诗。诗中描绘
妻子在清幽寒冷的深夜里,孤零零地坐在红烛前,思念离家
不久的丈夫,并计算其行程的心情。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①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②,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释】
①萧然:情绪低落,没精打采的样子。
②新火: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这一天(另说是从
这一天起,三天之内)民间习惯"禁烟"、冷食。寒食节
又名禁烟节,据说是晋文公纪念介之推而传下来的节日。因
与清明紧邻,故两个节日的典故多同用。寒食节既不准举
火,第二天得重新钻榆柳之火,故曰新火。
【解说】
王禹偁,字元之,宋代巨野人。
这是一首写贫士发愤勤学的诗。杜甫诗:“朝叩富儿
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世人称道它
有血有肉,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此诗也写得朴素真实,寂寥
而无寒酸相。清明佳节本是踏青游春,观花饮酒的日子,可
是诗人却无花也无酒,好似天煞风景,但这清净中自有乐土,
暗藏末句精神。第二句承上句,既然无花无酒,节日的气氛
与众不同,人的精神也就同热闹场中的骚人雅士不同,而是
兴味索然,孤独寂寞象野庙的和尚一样。几乎忘了昨天是清
明这个节日了。因此昨天这个清明节别无事可以吟咏,唯一
带有节日气氛可作诗材画料的只有"邻家乞新火"一事而
已,正因我早读之时,邻居向我要火,才又勾起我对节日的
记忆,以见贫士发愤勤学的情景。
“晓窗分与读书灯",意境真实,但时代不同、生活方
式不同,现代读者恐已难于理解。此二句写知识分子的心理
很含蓄,略带"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情绪,兼有达则兼济
天下(分灯与邻家)发愤为雄的抱负。
海棠
苏轼
东风嫋嫋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②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③
【注释】
①嫋嫋(niǎo鸟):形容风细而又柔和。崇光:月
光高照的意思。这句说,东风微吹,淡白的月色从高空洒下来。②空
蒙:雾气迷茫的样子。这句说,月光慢慢地转到走廊来了,海棠在
夜雾里还散发着阵阵的幽香。③只恐:因为担心。花睡去:唐
明皇召杨贯妃同宴,杨贵妃酒醉未醒,唐明皇说,海棠花还睡得不
够。这里是借这个意思而咏海棠花。高烛:指银烛。红妆:指
海棠花。这两句说,在这更深夜静的时候,因为怕海棠花睡去了,所
以就点明银烛来观赏它那美丽的花容。
【解说】
这首诗是描写海棠花在春夜开放时的景色。前
两句,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十分出色地烘托出深夜里那幽
静的环境气氛。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说海棠花的美丽,而
是借用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把海棠的娇态,写得入
木三分,含蓄有味。
寒食
韩翃①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②东风御柳③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④,
轻烟散入五侯⑤家。
【注释】
①翊:音hóng。
②御泖:皇帝宫苑所栽的柳树。
③寒食:古代习俗寒食节禁止动用烟火,以悼念春秋
晋国大臣介之推的被烧死。介之推曾割下自己身上一块肉以
救晋文公。文公掌权后,未及时封赏他,他也耻于言功,便隐
居绵谷。文公屡召不应,便命人烧山,逼他出来,介之推终
不出来,被烧死于清明前三天。
④汉宫传蜡烛:汉宫指汉代宫廷,汉时寒食节之夜由
皇宫赐贵族蜡烛,寒食节完了,开始动烟火。
⑤五侯:汉成帝时封其舅家王谭、王商、王立、王
根、王逢为侯,时人称之为五侯(好象今天说五大家族)。
外戚擅权,几乎篡夺了汉王朝政权。韩翊此诗,借汉比唐,
暗寓规劝讽谕。
【解说】
韩翃,字君平,唐南阳人。高仲武评其诗说:“韩员外意
放经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其比兴深于
刘员外,筋力减于皇甫冉。”
诗的第一句泛写寒食之景,第二句缩小范围专写宫中的
柳树。柳条在东风下倾斜着,想见万千柳条随风女袅娜多姿的
情态,这二句把春色写得十分饱满动人,也生气蓬勃。末二
句扣住寒食禁烟赐烛故事,从烛而自然地牵合到轻烟在五侯
府庭盘绕上去,讽谕唐王朝统治者不要重用外戚以免蹈汉朝
覆辙。
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句,唐德宗很欣赏。《唐诗纪
事》曾载当时有两个韩翃,德宗派韩翃知制诰(近于现在办
公厅工作),中书问是派那一个韩翃,德宗说,派"春城无
处不飞花"的韩翃。这个佳句,由于生动地写出了百花盛并
的春景,很精辟,故脍炙人口,至今流传。
但全诗佳处,还在末二句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诗词例
话》引吴乔《围炉诗话》(卷一)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
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唐之亡国,因宦
官外戚握兵权,实代宗授之以柄。《寒食》诗在德宗建中
初,只"五侯"二字见意,诗之通于《春秋》者也。我们认
为此诗的主要特色是"含蓄"。而在谋篇上,首句一片繁荣
气象,"东风御柳"则气象渐减,更着一"斜"字则衰败之
象更甚,而柳之斜实由于东风,已为末二句作了铺垫。后面
“蜡烛"、"轻烟"大有酒阑人散,烟消火灭,不胜惆怅之
感,讥讽之情见于惋惜之中。
诗贵含蓄,但含蓄与含胡不同;如何理解诗的含蓄,周
振甫同志在《诗词例话》中说,要理解含蓄的诗,应具备两
个条件:一是懂得诗中语言和典故;二是懂得诗中写的故事
背景。这两条概括得好。
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②豚栅鸡栖半掩扉。③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④
【注释】
①社日:古代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节日。春秋各一
次,分别叫春社和秋社。②鹅湖山:在今江西省铅山县北。稻粱:
这里泛指稻麦高粱一类农作物。这句说,鹅湖山下的稻粱快成熟了,
沉甸甸地勾着头。③豚栅(túnzhà囤炸):猪圈。鸡栖:鸡窝。
扉(fēi非):门,这句说,时近黄昏,家家户户猪已入拦,鸡也入笼
了,大门都半掩着,人们都饮春社酒去了。④拓(zhè蔗):树
名,叶子可以喂蚕。这两句说,桑柘的影子横斜时,聚集在一起吃春
社酒的人才散去;这时家家都扶着喝醉了的人回家。
【解说】
王驾(851-?),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晚唐著名诗人,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这首诗是写当时农民共度社日的欢乐情景。诗
中一、二两句描绘农村丰收在望,人畜兴旺的和平生活;
三、四两句写农民们为了庆祝丰收,祭社以后在日影西斜中
醉饱而散的情景。全诗自然淳朴,富于生活气息。
上高侍郎①
高蟾
天上碧桃②和露种,
日边③红杏倚云栽。
芙蓉④生在秋江上,
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
①上高侍郎:侍郎,官名;高侍郎指高骈。上高侍
郎,指以书代信。凡"上……"的诗题,大都用以暗示自己
的抱负和请求。
②碧桃:神话,天上有蟠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
子,三千年成熟。
③日边:指长安。《世说新语》:某帝幼时,其父问
他说:长安远还是太阳远,他答说;太阳近,长安远。父问
其故,他说,抬头看得见太阳,看不见长安,所以太阳近,
长安远。第二天当着朝臣,他的父亲又问他这个问题,他
说,太阳远些,长安近些。父亲又问为什么和昨天答的不
同,他说,只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里来,
所以太阳远些,长安近些。后人因以"日边"为长安。
④芙蓉:有两种,一种即荷花,又名芙蕖。一种为木
芙蓉,花重瓣或红或白。此句指木芙蓉。
【解说】
诗前二句以碧桃、红杏和露倚云喻得志之徒多由攀龙附
凤、因缘权贵,为了得到恩宠获得权力而走后门。以芙蓉秋
江喻自己不随波逐流,不羡挑杏之芳菲,安分守时,自处于
春时寂寞之境,不萦心于利禄之途,故能"守身待时",不向
东风怨未开,不羡别人不义的富贵而怨自己不遇时。此诗虽
以高洁自许,但正直之士不见用,使高材多穷困忧戚,是对
当时用人不以贤的批判。
江南春①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②水村山郭酒旗风。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④
【注释】
①江南:指长江以南,五岭以北之地。②啼:鸣
唱。绿映红:红和绿相互映衬。这句说,千里江南,到处是红花绿
叶,莺歌燕舞的大好春光。③山郭:外城叫郭,这里指靠山的城。
酒旗:悬挂在酒店门前用布做的小旗,作为酒店的标记。这句说,水边的村子,靠山的城郭,还有迎风招展的酒旗,真是美丽如画。④南朝:即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京城均设在今南京。四百八十寺:虚数,形容数量很多。这两句说,南朝建造了那么多宏丽的佛寺和亭台楼阁,有什么必要呢?只不过成为烟雨中的点缀品罢了。
【解说】
南朝的帝王和贵族迷信佛教,建造了大批的寺
庙。到梁武帝时,建康(今南京市)的佛寺,据说多达五百
余所。唐代的君王也迷信佛教。这首诗虽然题为《江南春》,
实际上是作者借此对当时的统治者妄信佛教给以辛辣的嘲
讽。全诗只四句,作者不仅对千里江南的诗情画意作了出色
的描绘,而且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崇信佛教奢靡成
风的不满。
游小园不值①
叶绍翁
应嫌屐齿②印苍苔,十扣③柴扉④九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①小园不值:小园系私人的花园;不值,没有游成。
因系私人的小园,园主人不知来的是老朋友,没有接待。
②屐齿:古代一种木制的鞋,即木屐,底有齿以防滑
跌。谢灵运喜出游,尝著屐登山,上山去屐前齿,下山去屐
后齿,以后就成了文学上的典故。
③"十扣"和"九":有的版本"十"字作"小",
“九"字作"久",按诗意无屡次去游都不开门的意思,似
以暂从作"小"作"久"之说较佳。小,小心恭谨之貌。
④柴扉:用荆条竹片等物编制的简陋的门,说明隐士
住处的简朴。
【解说】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宋代建安人。全诗扣紧"不
值"二字设想立意;以景写人,写小园主人的品德。首句以
“应嫌"(本作"怜"亦通,似"怜"字更好,"嫌"字太露)二字
见意,小园主人为什么深闭柴门呢?应该是爱怜苍苔,怕游
人——实指俗人——的足迹把苍苔踏坏了,以见隐者(小园
主人)是真隐,不是那假装隐居"身在终南,心存魏阙"(终
南,隐居的地方;魏阙,指朝廷,权力所在的地方)的沽名钓
誉之徒。因此,对这样的小园主人,不敢轻易冒犯,小心地
扣园门,却久久不见有人应门。二句写"不值"之状,题意
似乎已尽,但诗人出人意外地写出了高唱入云的名句,"春
色满园关不住",虚写一句,接着以"一枝红杏出墙来",
实写,真把十分春色写得春色十分。有声有色,精神奕奕,
令人鼓舞,引人遐思。这句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不仅摹
写景象巧夺天工,而更重要的是境与意合,妙与神会,它象
征小园主人虽隐居不仕,不求闻达,但园主人洁身修行,品
德日新,声誉日隆,要想别人不知道也不可能,象关不住的满
园春色一样,象出墙的红杏一样,傲然一枝,卓尔不群。末
二句诗人对园主人极尽歌颂的能事,而且诗人对美好品德的
向往,也俱见于诗中。这样说来,不是"不值"而是大有收
获的了。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①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②
【注释】
①短篷:即小船,陶为小船都有矮小的竹篷。
藜:植物名,可作拐杖。这两句说,把小舟拴在岸边的古树上,我
拄着拐杖,慢步向桥的东面走去。②这两句说,杏花正在开放,细雨
蒙蒙,快把我的衣服沾湿了;春风吹舞着柳丝,微拂脸孔,不但没有
半点寒意,而耳觉得很舒服。
【解说】
僧,和尚。志南是名,南宋人。因他出家做和尚,故叫僧志南。其他不详。
这是一首春游即景诗。全诗没有用"春"字,
但描绘的却是春日的景象。首句写停船上岸,其余三句写
游。第二句不说我拄杖藜,而说杖藜扶我,别有风趣。第三句写
杏雨"沾衣","欲湿"未湿,这是对春雨的细腻描绘。来
句写东风吹拂脸面,舒适又不觉得寒冷,作者状物写景这么
细致,如果不是善于体察,是不能写得这么熨贴入微的。
题屏
刘季孙
呢喃①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②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③。
【注释】
①呢喃:燕子的叫声。
②浑:完全,简直。
③芝山:山名。风景优美。
【解说】
刘季孙,字景文,宋人。
郭老曾说"诗人是傻子加音乐家"。诗人之傻是指想象
力丰富,往往匪夷所思,有时近于天真,但仔细一想却有道
理。诗人闻燕语起兴首句直书其事,二句就问得天真,为什
么燕子要来打扰我梦中的闲适呢?自己不解,下句更天真,
自己不解还要去问别人。别人也不解,才知自己强作解人的
多事,于是念头一转,与其去干这闲得无聊的事,不如携酒
去看芝山要好得多呢。可见与其去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不
如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是诗人从实践中悟出来的一种
道理,但说得如此轻松。
据记王安石很喜欢此诗。《石林诗话》云,"刘季孙初以
右班殿置(官名)监饶州酒,荆公为宪江来,巡历至饶,按
酒务(检查酒的营业情况),始至厅事,见小屏间题此诗,
大称赏之。即召与语,嘉叹久之,升车而去,不复问务
事。”
客中行①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②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③
【注释】
①《客中行》一作《客中作》。②兰陵:县名,唐时
属沂(yí移)州,今属山东省峄县。郁金香:酒名,用郁金香的根
浸成,呈金黄色。琥珀:一种树脂化石,是蜡黄和赤褐色的透明体。
这两句说,用郁金香泡制的兰陵美酒发出阵阵清香,盛在玉碗里,那
光泽象琥珀一样。③但:只要的意思。这两句说,只要主人用
这样的美酒款待,我便忘记是在异乡作客了。
【解说】
这诗是写作者在外作客,由于得到主人盛情款
待便尽情畅饮,好象在自己家里一样,没有身在异乡的孤寂
和烦恼。我们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旷达豪爽的性格。诗的前
两句写酒,后两句写诗人的愿望和情思。全诗色彩明快,音
节铿锵。
庆全庵桃花①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②来问津。
【注释】
①庆全庵:佛教庙宇,凡名庵者多为尼姑住持的庙宇。
②桃源、避秦、渔郎:都是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渔郎"指晋王道真,传说他沿溪捕鱼,忽逢桃花林,寻其源得一洞口(即桃源),入洞见一太平世界,里面的人说,他们的祖先"避秦"末的大乱到这里,不知有汉和魏晋等朝代。王道真归后,以告太守,使人再去访桃源(即诗中"问津"之意),竟不可得。
【解说】
谢枋(bìnɡ)得,字君直,号叠山。宋代弋阳人。宋亡,改
姓名隐居,元朝统治者逼他出来做官,他便绝食而死。
这首诗,四句都着力写桃花,只篇末对庵字略为一点,以
见其清白自守之意。诗人隐居以后,自谓寻到了避秦的好地
方,好象桃花源的人可以避秦时之乱一样。隐居以后,再也
不过问世事,好似桃花源的人一样,甚至连岁月也忘了,只
是见到桃花开了才知道又过了一年了。以此说明隐居的决
心。渔人发现桃花源是由桃花流水引起的,因此,一定要韬
光养晦,不要因桃花随水漂流出去,泄露了秘密,惹出祸
事。一方面显示了其政治警觉高,另一方面也显示国破家
亡,孤臣孽子提心吊胆的悲苦生活,元人统治者对汉民族的
忠臣义士的迫害。末一句怕有渔郎来问津,明点上述怕惹是
非的思想,切庵字。意思是不要让飞花随流水,飘到"桃源"
外面引起渔郎的多事,扰乱了佛门的清净。因而意在言外,
诗的思想更见淳厚。诗人终于不能免于迫害,其忠义之心,
民族气节已见于此诗了。
漫兴①(其五)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②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③
【注释】
①漫兴(xìng幸):随兴所到,挥笔而成的意思。
作者写了绝句漫兴九首,这是第五首。②肠断:内心有伤感的情
绪。杖:这里作动词用,相当于"拄"。芳洲:长满青草的沙
洲。这两句说,春天决过去了,心里难免不伤感;我扶着拐杖慢慢地
行到江边,站立在长满绿草的沙洲上。③颠狂:形容柳絮随风乱
舞的样子。轻薄:形容桃花浮在水面上随波飘流的样子。这两句
说,只见那柳絮纷纷,颠狂似地随风乱舞;桃花片片,轻薄地顺水飘流。
【解说】
这诗是描写春天将尽时,作者漫步江边所见的
情景。诗人借景抒情,"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既是
借物比人,又是托物讽人,体现作者对社会上一些趋炎附
势、随波逐流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的思想感情。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解说】
按《唐诗纪事》,此诗下有作者自序云:“余贞元二十
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贬朗州司
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
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
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
中。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也。”
读此序可以窥见诗人充满升沉不定之感,故有"兔葵燕
麦","以俟后游"之语。诗人睹物起兴,如何概括为艺术
形象,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诗前二句写实。昔日千树桃花,灿若明霞的盛况已不见
了,在百亩广阔的庭园中除一半是青苔以外只剩有菜花了。
连种桃的道士也已不见了。此句既写实又是比喻,影射昔日
煊赫一时的宰相已下台了。因而,前次来过的刘郎今天又来
了。从诗人吟咏又被召还的语气中,显示"小人道销,君子
道长",正义终于获胜的信念。
这首即景抒情诗,既是实景又是诗人意中之景,与题目
不即不离。东坡云:“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这两
首诗即具此境界。
第18章千家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