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矩章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①也;圣人,人伦②之至也。欲为君,尽③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④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⑤: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⑥,名之曰幽厉⑦;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⑧曰:‘殷鉴⑨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注释】
①至:极也,犹今标准。②人伦:人类也。③尽:极也,备也。④二者皆法尧舜:尧为君极仁,舜为臣极恭,二人备极君臣之道,故当以之为法也。⑤道二:“道”,指治民之道。朱注:“法尧舜,则尽君臣而仁矣;不法尧舜,则慢君贼民而不仁矣。二端之外,更无他道,出乎此则入诸彼矣。可不谨哉?”⑥暴其民甚:身危国削:赵注:“甚,谓桀纣;不甚,谓幽厉。厉王流于彘,幽王灭于戏,可谓身危国削矣。”“甚”,过也。⑦幽厉:朱注:“幽、暗。厉、虐。皆恶谥也。苟得其实,则虽状态有孝子慈孙爱其祖考之甚者,亦不得废公义而改之。言不仁之祸,必至于此,可惧之甚也。”⑧诗:大雅荡之篇。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鉴”,镜也。郑笺:“此言殷之明镜不远也。近在夏后之世,谓汤诛桀也。”意谓殷之子孙,当以夏之覆亡为戒。孟子引此,正欲当时诸侯以幽厉为鉴戒。
【译文】
孟子说:“规矩,是做方圆最好的标准;圣人,是人类最好的榜样。要想做国君,就要能够尽做国君的道理;要想做臣子,就要能够尽做臣子的道理,这两样都只要取法尧舜就是了。不用舜事奉尧的道理去事奉君,就是不尊重他的君;不用尧治理百姓的道理去治理百姓,就是残害百姓。孔子说:‘治理百姓,只有两条路,仁和不仁罢了。’假使国君过分残害他的百姓,就身死国亡;不过分的,本身也必遭受危险,国家弄得衰弱,当他身死以后,还替他加上一个恶谥号,叫做幽厉,虽然后来有了孝子慈孙,就是经过一百代也不能改掉。诗经上说:‘殷商的镜子不远,近在夏檗的时代。’便是这个说法。现在的国君,也应该拿幽厉做个镜子,借以警惕自己。”三三代章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①。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②。天子不仁,不保四海③;诸侯不仁,不保社稷④;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⑤;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⑥。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由⑦恶醉而强酒⑧。”
【注释】
①三代之得至下二句:朱注:“三代:夏、商、周也。禹、汤、文、武,以仁得之。桀、纣、幽、厉,以不仁失之。”②国之所以兴废存亡者亦然:朱注:“国,谓诸侯之国。”仁者,则兴存;不仁者,则废亡。“亦然”,言亦由仁与不仁也。③四海:天下之代名词,犹言四方也。④社稷:土神曰“社”,谷神曰“稷”。古代诸侯国都,皆立社稷之神。国灭,常变置其社稷,故以社稷为国家之名。⑤宗庙:古大夫有家,家有采邑,宗庙。宗庙,即家庙也。⑥四体:即四肢,此谓全身之代称。⑦由:通犹。按南宋初诸本皆作由,今本多作犹。(说见洪迈容斋四笔)⑧强酒:勉强饮酒也。
【译文】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得天下,是由于有仁德,后来桀纣幽厉失天下,是由于没有仁德。就是诸侯各国的兴废存亡,原因也是如此。做天子不仁,就不能保有天下;做诸侯不仁,就不能保有国土;做卿大夫不仁,就不能保有祖庙;士人和百姓不仁,就不能保有自身。现在的诸侯,既厌恶身死,又恐怕国亡,却喜欢做不仁的事,就像怕吃醉酒,还要勉强吃酒一样。”
第3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