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第24章
  治以生姜橘皮。中焦不和。治以芍药当归桂茯苓。下焦不和。寒治以轻热甚以重热药,大便虚秘涩久不愈。
  恐太阴传少阴。多传变为痢。太阴传少阴是为贼邪。先以枳实浓朴汤。以防其变。若四肢懒倦。小便少或不利。
  大便走沉困饮食减。宜调胃去湿。白术芍药茯苓三味。水煎服。以白术之甘。能入胃而除脾胃之湿。芍药之酸涩。
  除胃中之湿热。四肢困。茯苓之淡泄。能通水道走湿。此三味。泄痢须用此。如发热恶寒。腹不痛。
  加黄芩为主。如未见脓而恶寒。乃太阴欲传少阴也。加黄连为主。桂枝佐之。如腹痛甚者。加当归倍芍药。如见血。
  加黄连为主。桂当归佐之。如躁烦或先便白脓后血。或发热。或恶寒。非黄芩不止。此上部血也。
  如恶寒脉沉。或腰痛。或血痢下痛。非黄连不能止。此中部血也。
  如恶寒脉沉。先血后便。非地榆不能止。此下部血也。
  如便脓血相杂。而脉浮大。慎不可以大黄下之。下之必死。谓气下竭而阳无所收也。凡阴阳不和。
  惟可以分阴阳药治之。又云。暴泄非阳。久泄非阴。大便完谷下。有寒有热者。脉疾身多动。音声响亮。暴注下迫。此阳也。寒者脉沉而细疾。身不动作。目睛不了了。饮食不下。鼻准气息者。
  姜附汤主之。若身重四肢不举。术附汤主之。
  黄芩芍药汤治泄痢腹痛。或后重身热。久而不愈。脉洪疾者。及下痢脓血稠粘。
  黄芩芍药(各一两)甘草(五钱)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滤清温服无时。如痛则加桂少许。
  大黄汤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
  大黄(一两)上细。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
  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彻其毒也。
  芍药汤下血调气。经曰。溲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芍药(一两)当归黄连(各半两)槟榔(二钱)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炙)大黄(三钱)
  黄芩(半两)官桂(一钱半)上咀。
  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如血痢则渐加大黄。如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
  根据前服。
  白术黄汤服前药。痢虽已除。犹宜此药和之。
  白术(一两)黄(七钱)甘草(三钱)
  上咀。均作三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清服之。
  防风芍药汤治泄痢飧泄身热脉弦。腹痛而渴。及头痛微汗。
  防风芍药黄芩(各一两)
  上咀。每服半两。或一两。水三盏。煎至一盏。滤清温服。
  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微重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饮食。暴泄无数。水谷不化。先宜白术芍药汤和之。
  身重暴下。是大势来。亦宜和之。
  白术芍药汤
  白术(一两)芍药(一两)甘草(五钱)
  上。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滤清温服。如痛甚者。宜
  苍术芍药汤
  苍术(二两)芍药(一两)黄芩(半两)
  上。每服一两。加淡味桂半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清。如脉弦头微痛者。宜
  苍术防风汤
  苍术防风(各二两)上使
  上。同前煎服。如下血者。宜
  苍术地榆汤
  苍术(二两)地榆(一两)下使上。
  同前煎服。
  以上证。如心下痞。每服加枳实一钱。如小便不利。各加茯苓二钱。如腹痛渐已。泻下微少。
  宜诃子散止之。法云。大势已去。而宜止之。
  诃子散
  诃子(一两半生半熟)木香(半两)黄连(三钱)甘草(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白术芍药汤调下。如止之不已。宜归而送之也。诃子散加浓朴一两。竭其邪气也。
  虚滑久不愈者。多传变为痢疾。太阴传于少阴。是为贼邪。先以浓朴枳实汤。防其传变。
  浓朴枳实汤
  浓朴(一两)枳实(一两)诃子(一两半生半熟)木香(半两)黄连(二钱)甘草(三钱炙)
  大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浆水散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少而不能语。其甚者加吐。此谓急病。
  治之宜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