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黄帝阴符经解义>第6章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取之則不竭,貸之則不匱,而餘得於自餘也。是謂至樂无餘。夫性各有定,靜之則明。不交物而動,不即動而争;宇泰發於天光,純白生於虛室;辨乎內外之分,定乎榮辱之境;視有所兼而不犯其隅,分有涯際而不侵其域,靜則平矣。《莊子》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平則各安其隅。又曰:心靜,天地之鑑也,鑑則自守其域,而廉出於自廉也。是謂至靜則廉。夫盡性以至歸根,反一以至復命,聖人得之,故清靜為天下正。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解曰:天道无私而曰至私,何也?莫神於天。其運无積,覆冒下土,甫育群生。故芸芸者生,職職者陳,飛走潛伏,動植含靈,高卑小大,凡聖智愚,以形自包,以生自遂,莫不隨量而受之,斟酌飽滿以足其欲而已。自形自色,任其自營,疑若有私也。夫通天下一炁,未有麗於炁而能外乎形之范圍;萬物一形,未有麗於形而能出乎炁之橐籥。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照之,春生夏長,秋斂冬藏,无不盡其公,是无私乃所以至公也,无恩乃所以有恩也。聖人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所謂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惟道則无偏黨反側之患矣。
  禽之制在炁。
  解曰:定而存生謂之形,動而使形謂之炁。形立炁布,斡旋於中謂之神,故炁完則神生定矣。夫怒則炁上而不降,喜則炁緩而不收,悲則炁消而不息,恐則炁下而不升,思則炁結而不散,惟形與炁俱運於神之樞機。聖人於此制之有道焉,而物莫之與敵也。《孟子》曰:至大至剛,以直養而无害,則塞乎天地之間。
  豈與物相刃相靡而交戰於欲惡之府?宰制群動,與天地覆載同功,陰陽造化同用,而其炁彌滿六虛也。猶之禽也,乘風鼓諿,展翅翱於太虛,或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雲炁,負青天,何以異於聖人適於逍遙之遊也?夫禽之制在炁者,炁以陽為主,禽不能亡去也。窮則變,而自榮至衛而成,乃可制焉。凡有所制者,皆有所麗,故制而用之謂之法。夫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彼騰躍而上下,不過數仞,而翱翔蓬蒿之間者,亦飛之至。孰使之而有制也?小大之辨,豈炁也哉?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解曰:夫物芸芸,各歸其根。復命曰:常知常曰明。凡麗乎出入之機者,往來不窮。是謂道樞在卦之體,則艮居東北是也。故能終萬物始萬物,附本旁出,木恃以止,而位非正北焉?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解曰:嘗推五行之理,有恩者必有害也,有害者必有恩也。試舉金父木子以為諭,金父用則鋪以始之,木子用則鋪以成之,若金勝於木也,而木有所傷矣。木方反本而後親焉,此恩生於害之類也。老君曰: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孝慈本出於自然,至德之世,人盡其性,民用和睦,孰分孝慈?澆淳一散,沽名於孝慈者遂至,六親不和。此害生於恩之類也。且大恩無恩,大公至私,恩害相仍,以閒眾甫。孰能出五賊三盜之機也?惟聖人本天之道,利而不害,能使兩不相傷,而德交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