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韩氏医通>第2章

第2章

  论病原∶
  某人素禀孰盛?其病今在何类?
  标本孰居?毕竟何如?(按∶此句是论吉凶顺逆易治难治。)
  服药宜如何将息?病疾沉痼今在何际?
  治方术∶
  主治用何法?先后用何方?
  六法者,望、闻、问、切、论、治也。凡治一病,用此式一纸为案。首填某地某时,审
  风土与时令也;次以明聪望之、闻之,不惜详问之,察其外也;然后切脉、论断、处方,得
  其真也。各各填注,庶几病者持循待续,不为临敌易将之失,而医之心思既竭,百发百中矣。
  予既立兼施式,有刑名家过而言曰∶望、闻即两造具备,察言观色之时,问而笔之供词
  也,切则考鞫亲切,而论治为招判发落矣。其言虽谑,足以解惑云。
  或曰∶六法兼施,得无琐琐乎?予应之曰∶医药,人之司命,为谋弗忠,非仁术矣。病
  有不治之条,医有股之念,诚如是而不救焉,彼虽命尔,吾犹以为未精吾技而误于人
  人也。若夫轻疾小恙,虽不填案可也,畏其琐而并弃之,非予志矣。
  脉诀章第三
  属性:(凡一十则)
  《脉诀》左寸下指法如六菽(大豆也)之重,(仍以其人之肥瘦为别)为心本位。(在指
  顶为阴、为心,在指节为阳、为小肠。余皆仿此)。五菽以下,七菽以上,皆心与小肠络脉也。关以十二菽为肝胆本位,尺以至骨为肾、膀胱本位;右寸三菽为肺、大肠本位,关以骨肉之
  间为
  并仿前例推之。
  浮大而散,心之平。弦而长,肝之平。按至骨,举指来疾而实者,肾平也。肺平浮涩短
  ,脾胃平缓而满指。凡下指本位不平,便可寻详病情矣。
  切脉至右尺部,必两手并诊消息之。取三焦应脉,浮为上焦,与心肺脉合;中为中焦,
  与脾胃合;沉为下焦,与肝肾合。不合,则气必乱而脉不真,须再切也。盖此部命门之火,
  系于心包,而三焦之位,实在五脏部位之中虚处,一气流行,绵绵不息,所谓呼吸之根,性
  命之蒂也。男子喜满指沉实,似弱而无数滑,女人喜满指浮泛,似盛而不伏涩。故云女人反
  此背看之,尺脉第三同断病。
  高阳生,五代时入,着为《脉诀歌括》,托为王氏叔和。而今本杂以洁古“伤寒脉入式
  歌”,又被熊宗立妄注,大为俗学之疑。叔和,晋人,自有《脉经》,犹复抵牾,大段古
  书难尽信也。脉家书甚多,要不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外,求脉之明,为脉之晦。独滑伯
  仁《诊家枢要》,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者为提纲。予补以有力、无力二者。丹溪以
  血、气、痰、水为病之提纲,则脉滑在血分,而有余为痰,凡有形者从之;涩在气分,而有
  余为火,凡无形者从之。浮在表,沉在里,(非三部九候之浮沉,此为脉势,彼为指法。)迟
  为寒,数为热,有力为实,无力为虚。执此提纲,脉可得而明矣。
  《入式歌括》是以伤寒脉为例而作,不然,阳弦头痛定无疑,凡弦脉皆头痛乎?
  《脉经》谓∶性急人脉急,缓人脉缓。夫脉者,气血之营运于呼吸者也。血禀偏胜必多
  缓,阴之静也;气禀偏胜必多急,阳之躁也。以此论其血分、气分孰为不足可也,岂情性之
  谓哉?
  重大之病,一日三脉多变,难治。沉日日脉不移,难治。痼疾岁月不改,难治。
  本脉皆平,络脉否者,宜攻击之。却未有本脉病而络脉独平者也。
  伏经脉最难求,如积热之久,脉反沉细,而外证又寒,苟非兼施之法,何可得也?世俗
  讳疾试医,医复讳情妄臆,而豪贵妇女往往不得望、闻,岂不大错?
  初学切脉,覆药罗,画三部于绢上,教者衬以琴弦验弦,以小粟验滑,以括竹痕验涩,
  以截葱管验芤,以败絮验濡。任意手法,令学人轻重按之,消息寻取,久之自真。《脉诀》
  七表八里图形是也。
  齐有《褚氏遗书》,谓女脉逆行,右尺为心,左为肺。盖以地道右转,女生于申,推论
  其意尔!夫天地男女,气而已,气有动静,故有迟、速、顺、逆、左、右之别,其实非二也。诸脉书皆无此说,夫有所授之耶?抑丹溪诸公未见其书耶?
  处方章第四
  属性:(凡七则)
  男八岁至六十四,女七岁至四十九,即大衍自然之数。有病者主精血,过此以往,有消
  无息,是为老人,宜专调气,不可以病例治矣。然自浇漓以来,男尤先涸,故四十、五十,
  即中寿之年,雅宜补剂。壮年色劳者,惟退热不必补。孀尼不能无情,怨旷多情,先散其郁。而凡病久者,必循行经络,反从其邪,然后对症,此皆病情之肯綮,处方之心印也。
  论病必分兼经、专经、错经、伏经,始有宾主,而后分标本以处方。兼经并发,如两感
  ;专经独发,如太阳表证;错经乱发,如狐惑;伏经反发,如热极似冰。
  诸病处方遵古法,仲景外感,东垣内伤,河间攻击,丹溪之大成,以为典要。以运气、
  风土、禀赋为之权衡。且如朔漠之人,有《惠民局方》,多辛热脑、麝之剂,北人本气自寒
  ,食专腥膻,与之宜也。丹溪僻处东南,辨论不置。予尝比病为《易》卦,方为爻词,占者
  有吉凶悔吝之殊,夫然后医不执方之义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