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道德真经注4>第5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
  莫若1,猶莫過也。嗇,農夫。農人之治田,務去其殊類,歸於齊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綏百姓,莫過於此。
  夫唯嗇,是謂早服。
  早服,常也。
  早服謂之重積德。
  唯重積德,不欲銳速,然後乃能使早服其常,故曰早服謂之重積德者也。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道無窮也。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以有窮而蒞國,非能有國也。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國之所以安,謂之母。重積德,是唯圖其根,然後營末,乃得其終也。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不擾也。躁則多害,靜則全真。故其國彌大,而其主彌靜,然後乃能廣得眾心矣。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治大國則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則其鬼不神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神不害自然也。物守自然,則神無所加;神無所加,則不知神之為神也。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道洽則神不傷人,神不傷人,則不知神之為神。道洽則聖人亦不傷人,聖人不傷人,則亦不知聖人之為聖也。猶云非獨不知神之為神,亦不知聖人之為聖也。夫恃威網以使物者,治之衰也。使不知神聖之為神聖,道之極也。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聖人不傷人,神亦不傷人。故曰兩不相傷也,神聖合道,交歸之也。
  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
  江海居大而處下,則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處下,則天下流之,故曰大國下流也。
  天下之交,
  天下所歸會也。
  天下之牝。
  靜而不求,物自歸之也。
  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以其靜,故能為下也。牝,雌也。雄躁動貪欲,雌常以靜,故能勝雄也。以其靜復能為下,故物歸之也。
  故大國以下小國,
  大國以下,猶云以大國下小國。
  則取小國;
  小國則附之。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大國納之也。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言唯修卑下,然後乃各得其所。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小國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歸之。大國修下,則天下歸之。故曰各得其所欲,則大者宜為下也。
  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
  奧,猶曖也,可得庇蔭之辭。
  善人之寶,
  寶以為用也。
  不善人之所保。
  保以全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言道無所不先,物無有貴於此也。雖有珍寶璧馬,無以匹之。美言之,則可以奪眾貨之賈,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則千里之外應之,故曰可以加於人也。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不善當保道以免放。
  故立天子,置三公,
  言以尊行道也。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此道上之所云也。言故立天子,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所以為道也。物無有貴於此者,故雖有拱抱寶璧以先駟馬而進之,不如坐而進此道也。
  古之所以貴比道者,何不日以求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以求則得求,以免則得免,無所而不施,故為天下貴也。
  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以無為為居,以不言為教,以恬淡為味,治之極也。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小怨則不足以報,大怨則天下之所欲誅,順天下之所同者,德也。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
  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曰猶難之,
  以聖人之才,猶尚難於細易,况非聖人之才,而欲忽於此乎?故曰猶難之也。
  故終無難矣。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以其安不忘危,持之不忘亡,謀之無功之勢,故曰易也。
  其脆易浮,其微易散。
  雖失無入有,以其微脆之故,未足以興大功,故易也。此四者,皆說慎終也。不可以無之故而不持,不可以微之故而弗散也。無而弗持,則生有焉;微而不散,則生大焉。故慮終之患如始之禍,則無敗事。
  為之於未有,
  謂其安未兆也。
  治之於未亂。
  謂微脆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當以慎終除微,慎微除亂,而以施為治之,形名執之。反生事原,巧辟滋作,故敗失也。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不慎終也。
  慎終如始,財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好欲雖微,争尚為之興。難得之貨雖細,食盜為之起也。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
  不學而能者,自然也。喻於不學者2,過也。故學不學,以復眾人之所過。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明謂多見巧詐,蔽其樸也。愚謂無知守真,順自然也。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多智巧詐,故難治也。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智猶治也。以智而治國,所以謂之賊者,故謂之智也。民之難治,以其多智也,當務塞兌閉門,令無知無欲,而以智術動民邪心,既動復以巧術防民之偽。民知其術,防隨而避之,思惟密巧,姦偽益滋,故曰以智治國,國之賊也。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
  稽,同也,今古之所同則不可廢。能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
  與物反矣,
  反其真也。
  然後乃至大順。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久矣其細,猶曰其細久矣。肖則失其所以為大矣,故夫曰:若肖,久矣其細也。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
  夫慈,以陳則勝,以守則固,故能勇也。
  儉故能廣,
  節儉愛費,天下不匱,故能廣也。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唯後外其身,為物所歸,然後乃能立成器,為天下利,為物之長也。
  今舍慈且勇,
  且猶取也。
  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
  相懇而不避於難,故正也。
  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
  士,卒之帥也。武,尚先陵人也。
  善戰者不怒,
  後而不先,應而不唱,故不在怒。
  善勝敵者不與,
  不與争也。
  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争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用人而不為之下,則力不為用也。
  是謂配天古之極。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
  彼逐不止。
  攘無臂,扔無敵,
  行謂行陳也。言以謙退、哀慈、不敢為物先用戰,猶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也,言無有與之抗也。
  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言吾哀慈謙退,非欲以取強無敵於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於無敵,斯乃吾之所以為大禍也。寶,三寶也,故曰幾亡吾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抗,舉也。加,當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可不出戶窺牖而知,故曰甚易知也。無為而成,故曰甚易行也。或於躁欲,故曰莫之能知也。迷於榮利,故曰莫之能行也。
  言有宗,事有君。
  宗,萬物之宗也。君,萬物之主也。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以其言有宗、事有君之故,故有知之人不得不知之也。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唯深,故知之者希也。知我益希,我亦無匹,故曰知我者希,則我者貴也。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被褐者,同其塵。懷玉者,寶其真也。聖人之所以難知,以其同塵而不殊,懷玉而不渝,故難知而為貴也。
  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不知知之不足任,則病也。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清靜無為,謂之居。謙後不盈,謂之生。離其清靜3,行其躁欲,棄其謙後,任其威權,則物擾而民僻。威不能復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則上下大潰矣。天誅將至,故曰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言威力不可任也。
  夫唯不厭,
  不自厭也。
  是以不厭。
  不自厭,是以天下莫之厭。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
  不自見其所知,以耀光行威也。
  自愛不自貴,
  自貴則物狎厭居生。
  故去彼取此。
  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
  必不得其死也。
  勇於不敢則活。
  必齊命也。
  此兩者,或利或害。
  俱勇而所施者異,利害不同,故曰或利或害也。
  天之所惡之。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孰,誰也,言誰能知天下之所惡意故邪,其唯聖人。夫聖人之明,猶難於勇敢,况無聖人之明而欲行之也,故曰猶難之也。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天雖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言而善應
  順則吉,逆則凶,不言而善應也。
  不召而自來,
  處下則物自歸。
  繟然而善謀。
  垂象而見吉凶,先事而設誠,安而不忘危,未召而謀之,故曰繟然而善謀也。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詭異亂群謂之奇也。
  常有司殺者殺。夫司殺者,是代大匠斲4。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為逆順者之所惡忿也5。不仁者,人之所疾也,故曰常有司殺也。
  七十五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亂,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從上也。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
  強兵以暴於天下者,物之所惡也,故必不得勝。
  木強則共。
  物所加也。
  強大處下,
  木之本也。
  柔弱處上。
  枝條是也。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
  與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則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唯無身無私乎自然,然後乃能與天地合德。
  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言唯能處盈而全虛,損存以補無。和光同塵,蕩而均者,唯其道也,是以聖人不欲示其賢以均天下。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
  以,用也。其謂水也,言用水之柔弱,無物可以易之也。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
  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傷不復,故必有餘怨也。
  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
  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
  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
  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令怨生而後責於人也。
  無德司徹。
  徹,司人之過也。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八十章
  小國寡民,
  國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國大民眾乎?故舉小國而言也。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言使民雖有什伯之器,而無所用之,當何患不足也。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使民不用,惟身是寶,不貪貨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遠徙也。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無所欲求。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實在質也。
  美言不信。
  本在樸也。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
  極在一也。
  博者不知。聖人不積,
  無私自有,唯善是與,任物而已。
  既以為人己愈有,
  物所尊也。
  既以與人己愈多。
  物所歸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
  動常生成之也。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順天之利,不相傷也。
  1莫若:原本作『莫如』,據張本改。
  2喻於不學者:『不』字疑衍。
  3離:原本作『雖』,據張本改。
  4是代大匠斯:『代』字原脫,據張本加。
  5為逆順者之所惡忿也:此句疑作『為逆者,順之所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