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上六字旧脱。
(二)古者诸侯以下本武帝元朔元年有司奏议,见汉书本纪,事详尚书大传。”附下罔上四语,说苑臣术篇以为泰誓文,斥作退。○铎按:此尚书大传说泰誓之文,说苑题泰誓者,语有省略耳。后汉书左周黄传论:“古者诸侯岁贡士,进贤受土赏,非贤贬爵土。”亦本大传。
(三)取疑严。
(四)诗文王云:“济济多士。”
(五)汉书董仲舒传云:“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今世废而不修,民以故弃行谊而死财利。”
(六)代旧作有。
(七)祚当作阼。大戴礼有武王践阼篇。○铎按:曹腾碑:“践胙之初。”胙。祚同字,是祚。阼亦可通用。
(八)未者旧作者末。按新书数宁篇云:“然又未也者,语与此同。
(九)假当作修。○铎按:假,至也。亦可通。
(一零)盐铁论盐铁针石篇云:“语曰:“五盗执一良人,枉木恶直绳。”’申韩篇云:“曲木恶直绳,奸邪恶正法。”韩非子有度篇云:“绳直而枉木斲。”
夫圣人为天口,贤人为圣译(一)。是故圣人之言,天之心也。贤者之所说,圣人之意也。先师京君(二),科察考功(三),以遗贤俊(四),太平之基,必自此始(五),无为之化,必自此来也。(六)
(一)译疑当作铎。法言学行篇云:“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金口木舌,铎也。论语云:“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皇疏云:“铎用铜铁为之。若行武教,则用铜铁为舌。若行文教,则用木舌,谓之木铎。”○俞樾云:“说文:“译,传译四夷之言者。”天无言而圣人代之言,故曰为天口。圣人之言,人不易晓,而贤者为通其指趣,故曰为圣译。”译字不误。’○铎按:下文贤者之所说,圣人之意也,正释圣译二字,则译为传译明矣。
(二)汉书楚元王传刘歆移书太常博士云:“至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颜师古注:“前学之师也。”眭孟传称先师董仲舒,此其例也。
(三)汉书京房传云:“房奏考功课吏法,晋灼曰:“令丞尉治一县,崇教化亡犯法者辄迁。有盗贼满三日不觉者,则尉事也。令觉之,自除,二尉负其罪。率相准如此法。”
(四)汉书元帝纪初元元年诏曰:“延登贤俊。”
(五)毛诗南山有台序云:“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
(六)诗卷阿郑笺云:“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恭己正南面而已。”言任贤故逸也。’○铎按:“化疑本作治,唐人避高宗李治讳改,爱日篇:“治国之日舒以长,本传作化国,是其例。基。始。治。来韵。
是故世主不循考功而思太平,此犹欲舍规矩而为方圆(一),无舟楫而欲济大水(二),虽或云纵(三),然不知循其虑度之易且速也(四)。群僚师尹,咸有典司(五),各居其职,以责其效;百郡千县,各因其前,以谋其后;辞言应对,各缘其文,以□(六)其实,则奉职不解(七),而陈言者不得诬矣(八)。书云:“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谁能不让?谁能不敬应(九)?此尧。舜所以养黎民而致时雍也(一零)。
(一)欲字当在为上。管子法法篇云:“倍法而治,是废规矩而正方圆也。”韩非子奸劫弒臣篇云:“若无规矩而欲为方圆也,必不几矣。”
(二)管子七法篇云:“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商子弱民篇云:“济大川而无船楫。”
(三)纵疑从。○铎按:纵。从古字通。小尔雅广言云:“从,遂也。”
(四)知当作如。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云:“膺腾撇波而济水,不如乘舟之逸也;冲蒙涉田而能致远,未若遵涂之疾也。”此意与彼同。
(五)文选班固西都赋云:“各有典司。”
(六)空格程本作核。
(七)解,读为懈。
(八)韩非子主道篇云:“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以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陈言而不当。”备内篇云:“偶三五之验,以责陈言之实,执后以应前,按法以治众,众端以参观。”
(九)书皋陶谟。今书赋作敷,试作庶。僖廿七年左传赵衰引夏书与此同。”能今并作敢,无下谁字。○铎按:今书作敷纳以言,明庶以功,乃梅赜改本,说详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一零)书尧典。○铎按:书云:“黎民于变时雍。”汉书成帝纪阳朔元年诏引变作蕃。应劭曰:“黎,众也。时,是也。雍,和也。言众民于是变化,用是大和也。”洪亮吉尚书今古文注疏云:“潜夫论以养释蕃,云致时雍,疑又以时为时代之时。’
思贤(一)第八
国之所以存者治也,其所以亡者乱也。人君莫不好治而恶乱,乐存而畏亡。然尝观上记(二),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三),夫何故哉(四)?察其败,皆由君常好其所乱,而恶其所治;憎其所以存,而爱其所以亡(五)。是故(六)虽相去百世,县年一纪(七),限隔九州(八),殊俗千里(九),然其亡征败迹(一零),若重规袭矩(一一),稽节合符(一二)。故曰:虽有尧。舜之美,必考于周颂(一三);虽有桀。纣之恶,必讥于版。荡(一四)。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一五)。
(一)○铎按:春秋以降,迄于汉世,分封同姓,不量能而授官,故亡国败家相续,此望治者所以思得贤材共相举救者也。故以思贤命篇。
(二)吕氏春秋务本篇云:“尝试观上古记:高诱注:“上古记,上世古书也。”
(三)秽当作灭。贤难篇云:“三代之以覆,列国之以灭。”灭。秽字形相近。汉书食货志:“彭吴穿秽貊。朝鲜,史记平准书作彭吴贾灭朝鲜,误正类此。吕氏春秋安死篇云:“亡国不可胜数,高诱注:“不可胜数,亡国多也。”○铎按:此数字读去声。”不数即无数,与有三对。史记张释之冯唐传赞:“不偏不党,不党不偏,即书洪范无偏无党,无党无偏。襄三年左传引商书:“无偏无党,新序杂事一作不偏不党。周语上:“是以事行而不悖,潜叹篇作事行而无败。是不与无同也。此书无。不多互用,汪偶未照耳。
(四)故字旧脱,据治要补。
(五)治要以作与,乱。”治上并有以字。”恶旧作忘,据治要改。汉书董仲舒传云:“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
(六)故字据治要补。
(七)续汉书律历志刘昭注引乐协图征云:“天元以甲子朔旦冬至,日月起于牵牛之初,右行二十八宿,以考王者终始。或尽一其历数,或不能尽一,以四千五百六十为纪,甲寅穷。”宋均注:“‘纪即元也。四千五百六十者,五行相代一终之大数也。王者即位,或过其统,或不尽其数,故一共以四千五百六十为甲寅之终也。王者起必易元,故不复沿前而终言之也。’
(八)新语道基篇云:“九州绝隔。”
(九)晏子春秋问上云:“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一零)韩非子有亡征篇。○铎按:“败迹已见明闇篇。
(一一)尔雅释山郭璞注:“‘袭亦重。’○铎按:袭。叠古音同部,今习用叠字。
(一二)孟子云:“若合符节。”礼记儒行郑注:“‘稽犹合也。’
(一三)荀子非相篇云:“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淮南子精神训高诱注:“考,观也。”○铎按:旧说周颂为周室成功致太平之诗,故曰必考于周颂。
(一四)并诗大雅。”版今作板,尔雅释训作版。礼记玉藻郑注:“‘几犹察也。”讥与几同。○铎按:管子小匡篇:“关市几而不正,即孟子公孙丑上篇关讥而不征,是讥与几同也。
(一五)诗荡。
夫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一)。岂虚言哉(二)!何以知人之(三)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国之将乱也?以其不嗜贤也(四)。是故病家之厨(五),非无嘉馔也,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故遂于亡也(六)。夫生■■梁(七),旨酒甘醪,所以养生也(八),而病人恶之,以为不若菽麦糠糟欲清者(九),此其将死之候也。尊贤任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而闇君恶之,以为不若奸佞阘茸谗谀之(一零)言者(一一),此其将亡之征也(一二)。老子曰:“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易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一三)是故养寿之士,先病服药;养世之君,先乱任贤,是以身常安而国永永也(一四)。
(一)韩非子孤愤篇文。○铎按:淮南子说山训:“与死者同病,难为良医;与亡国同道,难与为谋。”亦此义。
(二)老子云:“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三)之字旧脱。
(四)文子微明篇云:“人之将疾也,必先不甘鱼肉之味;国之将亡也,必先恶忠臣之语。”○铎按:且。将一声之转,故互其文。
(五)说文云:“厨,庖屋也。”
(六)两于字治要无。按定四年左传云:“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荀子正论篇云:“国虽不安,不至于废易遂亡谓之君。”说苑建本篇云:“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齐策:“苏秦曰:“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三,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皆遂亡连文之证。○铎按:笺所引诸书遂字,或为语词,或与坠同,而皆不足以说此。”于犹以也。韩非子解老篇:“慈,于战则胜,以守则固。”老子于作以。”于死。”于亡犹言以之死。”以之亡耳。治要无两于字,盖不得其义而妄删,不足据也。
(七)尔雅释言释文引字林云:“■,饭食也。”玉篇以■为俗饭字。”生饭未详。盐铁论散不足篇云:“豆羹白饭,綦脍熟肉。”生饭或白饭之误。○铎按:生。白形音俱远,无缘致误。实贡篇云:“夫说粱饭食肉。”与此同谓美食也。若白饭则何美之有?
(八)庄子有养生主篇。淮南子泰族训云:“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生之末也。”
(九)欲当作饮。楚辞招魂云:“挫糟冻饮,酎清凉些。”王逸注:“冻,冰也。”○铎按:“清疑当作凊,谓寒水也。蔡邕为陈留县上孝子状:“臣为设食,但用麦饭寒水。”笺引招魂挫糟冻饮,则又以美食当恶食矣。庄子人间世:“爨无欲清之人。”释文:“清,七性反。”字当作凊。
(一零)之字旧脱。
(一一)汉书李寻传云:“诸阘茸佞
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