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斯干。
(二)尔雅释诂云:“痡,病也。”
(三)说苑敬慎篇:“老子曰:“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新书大政上篇云:“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已矣;行之恶也,粹以为菑已矣。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焉;被天之菑,则亦无怨天矣,行自为取之也。”
论难横发,令道不通。后进疑惑,不知所从(一)。自昔庚子,而有责(二)云。予岂好辩(三)?将以明真。故叙释难第二十九。
(一)论语云:“后进于礼乐,何晏注:“先进。后进,谓士先。后辈也。”汉书游侠陈遵传云:“为后进冠。”冯奉世传杜钦疏云:“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疑生亡常,惑生不知。所从亡常,则节趋不立;不知所从,则百姓亡所错手足。”
(二)责旧作贵。
(三)孟子。
朋友之际,义存六纪(一),摄以威仪(二),讲习王道(三),善其久要,贵贱不改。今民迁久(四),莫之能奉(五)。故叙交际第三十。
(一)白虎通三纲六纪篇云:“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
(二)诗既醉。
(三)易兑象曰:“君子以朋友讲习。”汉书扬雄传长杨赋云:“士有不谈王道者,则樵夫笑之。”又法言吾子篇序云:“降周及孔,成于王道。”颜师古注:“言自周公以降,至于孔子,设教垂法,皆帝王之道。”或云:“王当为至。○铎按:朋友交际,岂皆讲习王道?至道所包者广,当是也。
(四)论语云:“民散久矣。”迁。散同义,周语云:“犹有散迁懈慢,而着在刑辟,流在裔土。”○铎按:“散之为迁,犹播散之为播迁,盘散之为蹁■矣。志氏姓篇作今民散久。
(五)奉当作矣,与上韵协。○铎按:作矣是也。
君有美称,臣有令名,二人同心,所愿乃成。宝权神术,勿示下情(一),治势一定(二),终莫能倾。故叙明忠第三十一。
(一)勿旧作勾。按韩非子二柄篇云:“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难三云:“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主道篇云:“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将自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皆勿示下情之义。
(二)○铎按:本篇作治势一成,成亦定也。易系辞上传:“乾坤定矣,虞翻注:“定,谓成列。”吕氏春秋仲冬纪:“以待阴阳之所定,高诱注:“‘定犹成也。’周礼小司徒:“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郑注:“登,成也;成犹定也。’周语下:“听无耸,成也,晋语二:“谋既成矣,四:“民无成君,吴语:“吴。晋争长未成,韦昭注并云:“成,定也。”此二字古音同部,故互训也。
人天情通,气感相和,善恶相征,异端变化(一)。圣人运之,若御舟车,作民精神,莫能(二)含嘉。故叙本训第三十二。
(一)淮南子泰族训云:“圣人者,怀天心声,然能动化天下者也。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风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溶波。逆天暴物,则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干乖,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
(二)能疑不。○铎按:“莫能二字疑倒。
明王统治,莫大身化(一),道德为本,仁义为佐(二)。思心顺政,责民务广,四海治焉,何有消长?故叙德化第三十三。
(一)管子权修篇云:“身者,治之本也。”君臣上篇云:“身立而民化。”淮南子主术训云:“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道应训:“詹何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二)淮南子览冥训云:“持以道德,辅以仁义。”说苑谈丛篇云:“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贵之;仁之所在,天下爱之;义之所在,天下畏之。”
上观大古,五行之运,咨之诗。书,考之前训(一)。气终度尽,后代复进。虽未必正,可依传问(二)。故叙五德志第三十四。
(一)周语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后汉书胡广传云:“必议之于前训,咨之于故老。”
(二)问当作闻。哀十四年公羊传云:“所传闻异辞。”白虎通礼乐篇云:“圣人之道,犹有文质,所以拟其说,述所闻者,亦各传其所受而已。”○铎按:此书多以问为闻,注见遏利篇呜呼问哉下。
君子多识,前言往行。类族变物(一),古有斯姓。博见同□□□□□□□□□□□□□(二)。故叙志氏姓第三十五。
(一)○铎按:本篇引易作辩物,说详彼。
(二)○铎按:此章脱文十三,诸本皆如是。校写既竟,辄详绎篇旨而补之。少孙续史,窃附通人;束■补亡,存思在昔。十三字如下:“祖,以赞贤圣。序此假意,待士揖损。”
附录一传赞
后汉书王符传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也。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安定俗鄙庶孽,而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其指讦时短,讨■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着其五篇云尔。(节)
后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谒规,规卧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有顷,又白王符在门,规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时人为之语曰:“徒见二千石,不如一逢掖。”言书生道义之为贵也。符竟不仕,终于家。
韩愈后汉三贤赞之一
王符节信,安定临泾。好学有志,为乡人所轻。愤世着论,潜夫是名。述赦之篇,以赦为贼良民之甚,其旨甚明。皇甫度辽,闻至乃惊,衣不及带,屣履出迎。岂若雁门,问雁呼卿?不仕终家,吁嗟先生!
附录二序跋
干隆甲戌镇原重刊潜夫论序
余自蚤岁受读昌黎文集,即识后汉三贤名,迨读范史,始得详其里居世次,及其著述文章,而潜夫先生者,又吾邻邑临泾人,其景慕尤甚焉。
临泾在今镇原县,县治之北百数十步,有潜夫山,山上有亭曰思潜亭,山后有墓曰潜夫墓。余以躬养之暇,盖尝至其地,登其亭,访其事,悠然想见其为人,未尝不流连志之。
夫先生一布衣耳,而又丁汉室之衰,非有丰功伟烈,足以耀当时而垂后世也。而度辽一迎,荣流当代;昌黎一赞,名炳儒林,夫岂无所修为,而令人爱慕一至此欤?
甲戌夏,原人将刻其全论若干篇,祈序于余。余职列词馆,凡有关国家政治之大,人物风俗之美者,分宜修明而表章之,矧以斯论之镌,一事而三善备焉,敢以谫陋,而自诿不能欤?
我皇上崇儒重道,微显阐幽,使千百年久晦遗书,灿然复明于世,则文治之洽也。宰是邑者,能以劝农课士之暇,首举其乡之先达者以为多士法,则邑令之明也。邑士人能不吝其所有,急所先务,使先贤著作不至消蚀殆尽,则儒风之盛也。嗟呼!睹斯刻者,其必不以余三善之言为少谬矣。又宁至望古遥集,疑范史五篇为未备,昌黎一赞为虚文也哉!干隆甲戌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北地李方泰序
重刊潜夫论序
易曰:“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然观乐行忧危,则知龙德而隐,必其器识百倍于流俗,虽终其身不求闻达,而本立德以立言,自可与立功者并垂于不朽。
潜夫王先生,安定临泾人也。其本传载于后汉书,其论三十余篇,仅传其五,而其全编则见汉魏丛书。余向读其论,见其剀切详明,无所不备,未尝不掩卷太息,而想见夫潜之所以为潜也。
壬申冬,余筮仕镇原,阅邑乘,知镇原即古之临泾,署之北为潜夫山,山之原有潜夫墓,余以时陟其山,拜其墓,见其祠宇就倾,略为补葺。窃以先生之学,其在汉也,讵不足以博富贵?乃遯世无闷,遗佚长终,古人所以深叹于寂寞也。
岁甲戌,诸生出其全编,谋授梓人,余阅之,知其为丛书本也。其中阴陶。帝虎,所在过多,余孤陋寡闻,与文学刘君孟祥,各以所知,订其一二,其余一仍旧编,付之剞劂,凡三阅月而工竣。诸生快读其书,其亦有闻风兴起,好学立志者乎!祝其鲁堂周泰元
刻潜夫论跋
吾乡潜夫先生,后汉懿士也。本传称其着论三十余篇,而邑乘仅载其五,思欲购其全集,而山陬僻壤,家鲜藏书,每兴文献无征之感。丙寅冬,应试平郡,偶得之于市肆残编中。因思秉懿之好,人有同心,镇邑之人,无不欲读先生之书,非重刊何以广同好?但集中字多舛讹,弗克校雠,未敢冒昧从事。今邑侯祝其周父师。广川孟祥刘先生详加参订,多所更正。于是邑之绅士踊跃醵资,远征梓人而剞劂之。始事于甲戌三月,至闰四月而告竣。自是镇邑之人无不获读先生之书矣,快孰大焉!同里后学张镇。方恒跋(此刻无足取,版亦久毁,节录序跋三篇,聊存甘肃乡土文献耳。铎识)
王绍兰潜夫论笺序
潜夫论三十五篇,行世本讹夺错简,棼如散丝。范史所载仅五篇,又经蔚宗删改。元和姓纂。太平御览。路史诸书每有征引,淮别滋多。唐。宋以来,久无善本,求是去非,盖其难也。
昔者吾友汪主事因可,绩学超奇,通心而敏,会萃旧刻,网罗佚闻,宏鬯雅言,审定文读,草创于嘉庆己巳。庚午间。时绍兰读礼家居,晨夕化我,耳剽绪言颇详。辛未服阕,握手河梁,方谆谆以盐铁论托其校勘,答言绣就是书,续行属草,郑重而别,江关闲阔,忽忽者七八年。绍兰奉职无状,罢官归,而因可墓有宿草。键户省愆,故人长往,庭蒿门雀,不复闻空谷足音矣。
一日,陈子东为告以因可书久成,已为代谋剞劂,因视之书而属之叙。受而读之,窃悲因可丰于学,啬于年,又喜其能以书自延其年;东为爱因可,莫能助其年,而能行其书以延其年,诚可贵也。
它日遍读之,叹其解谬达恉,传信阙疑,博访通人,致精极核,且能规节信之过而理董之,自称曰笺,宗郑申毛之义,意在斯乎!
惟采及刍言,是谓狐裘羔
第2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