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第十七
治化須同太古時,照臨如日朗元私。
《道經》注云:太上謂太古元名號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見事朴淳。
功成事遂世方靜,鑿井耕田人不知。
《道經》注云:功成而不執,事遂而無為,百姓日用而不知,謂我自然而成遂,則太上下不知也。
遠體朴淳恢正道,察常畏侮保宏規。
《道經》注云:德又下衰,君多弊政,人不堪命,則驅以刑罰畏之,懷情相欺,明不能察,故侮之。
若能君信長均足,豈到臣寮有面欺。
《道經》云:信不足有不信。又注云:君之信不足,故令下有不信之人。
大道廢章第十八
不宗大道分仁義。
《道經》云:大道廢,有仁義。
綠失家肥別孝慈。
《道經》云:六親不和,有孝慈。
馭索未能忘有作。
人槍治政,如朽索馭六馬。
結繩方得合無為。
上古用結繩之政。
才高八斗時情偽。
《道經》云:智慧出,有大偽。
忠殉三良國祚衰。
《道經》云:國家昏亂有忠臣。秦穆
公以三良殉葬也。
直到衆星皆斂耀,日華還普照天涯。
《道經》注云:大道之時,仁義沒,孝慈滅,猶日盛明,衆星失光。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聖智俱捐浩氣清,
《道經》云:絕聖棄智。
修身何處用聰明。守玄出俗師莊叟。
莊子逍遙任性,絕聖棄智,全真法道,著《南華真經》行於世。
背道矜文笑彌衡。
橋衡字正平,自恃才謀,常多踞傲。
曳尾汎龜終遂性,不才山木保長生。
塗中靈龜,曳尾全性,山木發地,不才保生。
少私寡欲還淳素。
《道經》云:少私寡欲。
秪向丹臺是玉京。
丹臺,心也。苟積功行,玉京蓬山自心而見矣。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若能絕學即無憂。
《道經》云:絕學無憂。
善惡萌心亦自由。
《道經》云: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以諭俗絕學即無憂,不絕則生息。
察察興謀何日靜。
《道經》云:俗人察察,立其法制。
熙熙多欲幾時休。
《道經》云:衆人熙熙。熙熙,淫樂多情欲也。
情田靜默尋常樂。
《道經》注云:容貌忽然若昏昧,而心寂兮絕於俗學。
智水環迴分外愁。
《道經》云:俗人昭昭。矜巧智。
明示鄙頑潜了悟。
《道經》云:而我獨頑似鄙。又云:頑者無分別,鄙者陋不足。而心實了悟,外若不足。.
卻勝駕海訪瀛洲。
秦皇欲駕海求瀛洲,卻涉虛妄,豈能入道也。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垢濁能容是至人,卑謙和眾內修真。
《道經》注云:有大德之人,無所不容,能受垢濁,處卑謙也。
雖開青眼向時態,潛固丹心出世塵。
《道經》注云:大德之人,不隨時俗,所從於道也。
恍惚無形成物象。
《道經》注云:道唯恍惚無形,其中獨為萬物作法象。
窈冥難狀寶精神。
《道經》注云:道唯窈冥無形,其中有精,實神明相居,陰陽交會。
須知至道休天在,如秀莊椿碧洞春。
《道經》注云:從古至今,道常在不去。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己修身即自全。
《道經》注云:曲己從衆,不自專則全。
財多成惑誠通賢。
《道經》注云:財多者惑於守身。
機深始借張良筋,功就終搖范蠡船。
《道經》云:不自伐,故有功。
能絕是非寧街美。
《道經》注云:聖人不自以為是而非人,故能彰顯於世矣。
不辭窪枉豈爭先。
《道經》注云:枉己以伸人。又云: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
如宗弊薄修陰德,瓊樹瑤臺在眼前。
《道經》注云:人能長守弊薄,不自矜街,則人推其長。夫如是,則瓊樹瑤臺之遊,自心而去矣,非假外求也。
希盲自然章第二十三
若解希言道德同,
《道經》注云:希言者,忘言也。不云志言而云希者,明自言以詮道,不可都忘。悟道則言忘,故云希爾。若能因言悟道,不滯於言則合自然矣。
深嗟失者昧玄功。
《道經》云:失者同於失。謂任己失人。
縈纏世網猿糜鑠,了悟天機鶴出籠。
《道經》注云:執言滯教,無由了悟。又注云:體道者悟道,忘言即同於道。
竟夕未聞延暴雨,終朝長不盛飄風。
《道經》云: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蓋言暴不能久。
能嫌用壯持安靜,心比無雲月在空。
《道經》注云:人為事當如道安靜,亦不當如飄風疾雨也。
跛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自賞光容露俊才,秪知揚己運梯媒。
《道經》注云:人自見於形容以為好,自見所行為應道,殊不自知形之醜,操行鄙,露才揚己,動而見尤,故不明也。
如能昧跡見真性,若惡貪名遠禍胎。
《道經》注云:貪權慕名,進趁功榮,則不可久立身行道也。
須怯是非成怨府,
《道經》注云:是己非人,乃為怨府。堪防矜伐清靈臺。《道經》云:自矜者不長。靈臺,心也。
莫教害物人還畏,免到巢由去不迥。
《道經》注云:若自是自矜之人在位,動欲傷害,故物無有不畏惡之,乃有道之人不居其國。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