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道德經篇章玄頌>第2章
  持而盈之章第九
  虛白為心最忌盈,莫因高貴變常情。
  《道經》注云:盈,滿也。已,止也。持滿必傾,不如止也。又經云: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耳。
  孫弘延鈉全身祿,昊茵兢持後嗣榮。
  公孫弘開闇延賓,敦尚謙遜,終得富貴。長沙王吳芮因梅鋗有功而受封,故兢持榮祿,相傳子孫也。
  秪見乘軒縈萬慮,寧知敵桃夢三清。
  范蠡張良雖乘軒冕,豈忘於道。
  泛湖絕粒皆能退,無玷奇功顯盛名。
  范蠡泛湖,張良絕粒。
  載營魄章第十
  抱一歸身莫暫離。
  《道經》云:抱一能無離乎?
  愛民興國要無為。
  《道經》注云:愛養萬人,臨治國政,
  能無為乎?當自化矣。
  三魂安靜還增壽,四達分明卻不知。
  《道經》注云:魂靜道氣不亂,魂安得壽延年。又經云: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專守精神全浩氣,若生分別失嬰兒。
  《道經》注云:專一沖氣,使政柔和,能如嬰兒,無兩分別之也。
  功成不宰彰玄德,始是孫謀萬代基。
  《道經》注云:道長養萬物,長大不宰割,以為器用。又云:既不為主宰,人君能如此者,謂深玄之德也。
  三十輻章第十一
  空虛一轂同玄理,三十輻賡功用深。
  《道經》注云:古者車三十輻,法月數也。共一轂者,轂,有孔,衆輻奏之。治身者當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虛,神乃歸之。治國者貴能總衆共扶強也。明證其理。
  埏埴顯就器能受,戶牖俱明道可尋。
  《道經》注云:埏埴者,和土為飲食之器。又云器中空虛,故得有所受盛。又云:戶牖空虛,人得以觀出入,並比沖用之方。
  不染是非潜養素,暗嗟貪欲靜調琴。
  一心無用衆心服,始是逍遙出世心。
  《道經》注云:虛無制有形。
  五色章第十二
  如能賤目六情銷,為腹常應氣馬調。
  《道經》云: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為腹則去六情,賤目則無妄視也。
  口爽直綠耽玉膳。
  《道經》云:五味令人口爽。爽,妄也。嗜於五味,則口妄言,失於道。
  心狂還似騁金鑣。
  《道經》云: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又云:馳騁世務,耽著有為,如彼田獵,唯求煞獲,自以心闕逐境奔馳,靜而思之,是發狂病。
  出塵好繼聞天鶴,溺俗須驚截道颼。
  捨欲全真宗澹泊,不居巖谷自逍遙。
  寵辱若驚章第十三
  老君垂誠甚分明,寵辱來時盡可驚。
  《道經》云:寵辱若驚。
  無玷何妨居下位,有勳須更讓殊榮。
  干湯負鼎匡明主,遁越扁舟惜令名。
  伊尹負鼎干湯,蓋弘利濟。范蠡扁
  舟遁越,永保功名。
  能戢世塵弘利濟,功成身退保前程。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
  希夷微竟同為一。
  《道經》云:希夷微,此三者混而為一也。
  運動繩繩不可名,休把玄黃憑有色,莫將音律比無聲。
  《道經》注云:繩繩者,動行無窮極。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黃赤白黑別之。非一聲也,不可以官商角徵羽聽之。非一形也,不可以長短大小度之。
  除情去欲真風集,執古同今至化清。
  《道經》注云:執古無為之道,以御今有為之事,則還返淳朴。
  弘道不曾分繳昧,周通上下自光明。
  《道經》云:其上不嗷,其下不昧。又注云:在上者必明,在下者必昧。唯道於上非上,在上亦不明,於下非下,在下亦不昧。
  古之善為士者章第十五
  古之善士守玄通,
  《道經》注云:玄,天也。言其志節玄妙,能與天通。
  道德弘深不可窮。
  《道經》云:道德深遠,不可識知。
  內視若盲,返聽若聾,能知其長。
  豫若川行真性在,
  《道經》云:豫若冬涉川。又注云:豫,閑豫也。善士於代間法如涉冬川,衆人貪著,故畏懼。今我不染,故閑豫也。
  換然冰釋俗塵空。
  《道經》云:涣若冰將釋。又注云:涣者解散,釋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似空虛,有若春冰之將釋。
  徐清既得無人識,
  《道經》注云:水濁則止而靜之,徐徐乃自清。
  比濁還能與衆同。
  《道經》注云:渾者守本真,濁者不照鑒也。與衆合同不自尊。
  保志不盈松執滯,守其弊薄暗成功。
  《道經》注云:保此徐徐生長之道,不欲奢大盈滿。又云:當須無所執滯,若執清求生,是謂盈滿,將失此道。又云:夫唯不盈滿之人能守其弊,不為新成。能弊者匿光榮,新成者貴功令。
  致虛極章第十六
  能清襟素臻虛極,
  《道經》注云:得道之人,損情去欲,
  五內清靜,至此虛極。
  靜篤弘持出世塵。
  《道經》注云:守清靜,行厚篤。
  萬物更生明指諭,一身甘老自因循。
  《道經》注云:萬物無不枯,各復返其根,而更生也。
  心如空谷含容廣,
  《道經》注云:知守真常則心境虛靜,如彼空谷無不含容也。
  德合中天覆載均。
  《道經》注云:德與天通,則與道合同也。
  道乃久長延福祚,
  《道經》注云:與道合同,乃能長久。
  永元危殆顯修真。
  《道經》注云:同天行道則終投其身,長元危殆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