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重订通俗伤寒论(下)>第32章
【脉】左浮弦而盛者。太阳经受时毒也。左浮弦搏数者。少阳经受时毒也。右不甚浮。按之洪盛搏数。右大于左者。阳
明经受时毒也。左右浮沉俱盛。按之弦洪搏数者。三阳经同受时毒也。左浮弦搏数。右洪盛滑数者。少厥两经并受时毒也。此即东垣所谓大头伤寒。风毒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是也。然经谓风气通于肝。肝脉直上巅顶。往往少阳火旺。搏动肝风。风助火势。火假风威。外风引起内风。而为死生反掌之危候也。
【治】法当内外并治。治之速。十全七八。不速治。十死八九。内治、以辛凉发散。
宣气解毒为主。轻则葱豉桔梗汤。加牛蒡、银花、大青(各三钱)、蝉蜕(钱半)。先用三豆汤。(生绿豆一两、大黑豆六钱、杜赤豆四钱、青荷
叶一圈)。代水煎药。重则用通圣消毒散加减。(荆芥、防风、川芎、白芷各一钱、银花、连翘、牛蒡、薄荷、焦栀、滑石各二钱、风化
硝、酒炒生锦纹、苦桔梗、生甘草各五分、先用犀角尖一钱、大青叶五钱、鲜葱白三枚、淡香豉四钱、活水芦笋二两、鲜紫背浮萍三钱、用
蜡雪水煎汤代水、重则日服二剂、夜服一剂、药须开水略煎)。疏风解表以宣上。上焦宣化。热毒尚盛。便结溺涩者。继与解毒承气汤。
三焦分消以逐毒。毒去热减。终与清燥养营汤。加鲜茅根(一两)。西洋参(二钱)。清养气液以善后。若少厥并受。时毒大盛。风火交煽。痉厥兼臻者。速与羚角钩藤汤。加犀角汁(二瓢)。金汁(二两)。童便(一杯、冲)。紫雪(五分至八分)。泻火熄风以消毒、继与
七鲜育阴汤。清滋津液以善后。外治、以细针遍刺肿处(用绣花极细引针三十六支、用线扎成圆大空灵一支、医必预备应用)。先放紫血。继放黄涎。泄出血毒以消肿。即用清凉救苦散。(芙蓉叶、二桑叶、白芷、白及、白蔹、生军、川连、川柏、腰黄、乳香、没药、杜赤豆
、草河车、制月石、各二钱、共为末、蜜水调、肿处频扫之)。涂敷肿处以退火。咽痛喉痹者。急用生桐油和皂荚末少许。白鹅翎蘸以扫
喉。探吐痰涎以开痹。继吹加味冰硼散以退肿。终用土牛膝汁二瓢和开水一碗。调入制月石二钱。紫雪二分。俟其炀化。频频含漱以祛腐。
总之此毒先肿鼻。次肿耳。从耳至头上。络脑后。结块则止。不散。必成脓。故必内外兼治。始能消散。切忌骤用苦寒。如东垣普济消毒
饮之芩连并用。亦禁浪用辛热。如节庵荆防败毒散之羌独二活。贻误颇多。学人慎毋拘守成方也。
【秀按】元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病。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甚。目不能开。咽喉不利。气逆上喘。口燥舌干。俗云大头伤寒。染之多不救。医以承气汤加蓝根。屡下
莫能愈。东垣遂创制一方。名普济消毒饮。施其方。全活甚众。方下自诠,谓身半以上。天之气也。疫毒既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
故用芩、连各五钱。苦寒泻心肺之火。元参二钱。连翘、马勃、鼠粘子、板蓝根各一钱。苦辛平清火散肿消毒。僵蚕七分。清痰利膈。甘
草二钱以缓之。桔梗三分以载之。升麻七分。升气于右。柴胡五分。升气于左。气虚而滞者。用人参二钱以补虚。佐陈皮二钱以疏气。便闭
者加酒煨大黄。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用蜜丸噙化。以适其病所。其方意服法均巧。
宜乎刻石以传世。厥后罗谦甫仿制一方。名既济解毒汤。只多一味当归。少元参、马勃、牛蒡、板蓝根四味。与李方大同小异。惟遵《难经》蓄则肿热。以注射之之法于肿上。
约正十余刺。血出紫黑如露珠状。顷时肿痛消散。足为后学师范。洵堪效法。故俞君内外并治。奏功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