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重订通俗伤寒论(下)>第109章
(九)本脏自病痉(此证则螈病也)此证由于小儿之父母恐儿受寒。覆被过多。着衣过浓。或冬月房屋热炕过
暖。以致小儿每日出汗。汗多亡血。与产妇亡血致痉一理。肝主血。血足则柔。血虚则强。故曰本脏自病。
此一痉也。又实为六淫致痉之根。盖汗多亡血者。本脏自病。汗多亡卫外之阳。则易感六淫之邪也。全赖明医参透此理。于平日预先告谕小儿之父母。勿令过暖汗多亡血。
暗中减少无穷之病矣。所谓治未病也。治本脏自病法。一以育阴柔肝为主。与治产后亡血病痉同法。所谓血足风自灭也。复脉汤、三甲复脉
三方。大小定风珠二方。皆可选用。专翕膏。在痉止后。每日服四五钱。分两次。为填阴善后计也。六淫无汗致痉者。亦同此例。救风温
温热误汗者。先与存阴。不比伤寒误汗者。急于护阳也。盖寒病不足在阳。温病不足在阴也。
【炳章按】石氏《医原》。论痉病证治一则。
颇有发明。录之以备参考。石芾南云。世俗未解六气致病之理。不知六气最易化燥。及小儿尤易化燥之理。见儿发热。不问何邪。概曰风寒。辄与辛燥升散。杂以苦温苦涩消导。津液耗伤。致成痉螈。乃见儿痉螈。便称惊风。乱投冰麝金石苦寒悍毒药。以为开窍镇惊。
清热祛风。家藏丹丸。世传秘方。多系如此。误治甚多。又或将惊字误作筋字。挑筋刺血。强推强拿。其在富贵之家。酿祸尤速。尝见荐医荐方。
接踵而至。此医用热。彼医用寒。一日之间。七方十剂遍尝。刀针金石全施。又或送鬼叩神。此摇彼唤。使儿无片刻之安。重棉浓絮。炉火壶汤。使儿在热
之内。假使延一明理之医。对症施治。夫何至于此极。大抵痉病多由于燥热化风。虽名曰风。实是肝阳为病。筋失滋养。故致强急。试举其大略言之。风寒初起。发热无汗。无论痉与不痉。治以辛润。如杏仁、牛蒡、桔梗之类。
寒重者。加温润。如葱白、生姜之类。风温温热。治以辛凉。于辛润法中。酌加微苦。如桑叶、姜皮、栀皮、连翘、蔗皮、梨皮、沙参之类。热重者。酌加凉润轻品。如银花
、菊花、知母、羚角、竹叶、芦根、梨汁、蔗汁之类。湿痰。加半夏、蜜炙橘红之类。热痰。加川贝母、天竺黄、栝蒌霜、花粉、胆星之类。燥火甚者。
清燥救肺汤。在所必用。湿夹热者。加辛凉辛苦。如蔻仁、通草、茯苓、滑石、鲜竹叶、鲜荷叶、扁豆花、姜炒川连之类。
阴液亏极。色悴窍干。无涕无泪。口喑不能言。宜速救液。如鲜生地、麦冬、元参、鲜首乌、阿胶、鸡子黄、鲜石斛、生玉竹、女贞子、牡
蛎、龟版之类。液虚燥极。必多进方回。切勿中途易法。致令不救。
又按王勋臣小儿抽风之论。实亦螈之类。即吴鞠通所谓内伤饮食痉。
世俗所谓慢脾风是也。王清任曰。夫抽风一症。今人治之不效者。非今人错治。乃古方误人。此证多由于伤寒温疫。或痘疹吐泻等证。病久
而抽。则名曰慢惊风。慢惊风三字相连立名。不但文义不通。亦未细察病源。若真是风。风之中人。必有由皮肤入经络。亦必有由表入里
之证可查。既查无外感之表证。何得总言是风。其所以言风者。因见其病发作之时。项背反张。两目天吊。口噤不开。口流涎沫。咽喉痰声。昏沉不省人事。以为中风无疑。殊不知项背反张。四肢抽搐。手指固握。乃气虚不固肢体也。两目天吊。口噤不开。乃气虚不上升也。口
流涎沫。乃气虚不归原也。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痧。以一气虚血瘀之证。反用散风清火之方。服散风药。无风则散气。服清火药。无火则凝血。再服攻伐克消之方。气败血亡。岂能望生。每见业小儿科阅历多者。绝不误人。因抽风古方不效。见抽风
则弃而不治。亦有看小儿现下之证。知必抽风。虽无方调治。亦必告知病家。此病恐将来抽风。凡将欲抽风之前。必先见抽风之证。如见顶
门下陷。昏睡露睛。口中摇舌。不能啼哭。哭无眼泪。鼻孔煽动。咽喉痰声。头低不抬。口噤无声。四肢冰冷。口吐白沫。胸高如碗。喘息
气促。面色青白。汗出如水。不能裹乳。大便绿色。(大便色青、有寒有热。)腹内空鸣。下泻上嗽。肌肉跳动。俱是抽风先兆。
前二十证。不必全见。但见一二证。则知将来必抽。其中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若露睛天吊。不食不哭。痰鸣气喘。病虽沉重。乃可治之证。若
天庭灰黑。肾子收缩。或脉微细。或脉全无。外形虽轻。乃不治之证。可治者。宜可保立苏汤主之。(生黄一两五钱、党参三钱、白术二钱
、甘草二钱、当归二钱、白芍二钱、炒枣仁三钱、萸肉二钱、枸杞子二钱、破故纸一钱、桃核肉一枚、水煎服、此方专治小儿因伤寒瘟疫、
或痘疹吐泻等证、病久气虚、四肢抽搐、项背反张、两目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至其分两、指四岁小儿而言、若两岁者可减半
、若一岁者可用三分之一、若二三月者、可用四分之一、不必拘于剂数、余治此证一日之间、用至二三剂者、服至不抽、必告知病家、不可
因不抽、遂不服药、必多服数剂、气足方妥。)又按所述二十余证。皆虚寒之象。故尚可救药。若虚中挟热。则难治矣。余治马氏小儿。甫
匝月患痉病。发表攻里。汤丸杂投。针刺兼施。而痉不止。昼夜十数作。诊之左臂上伸。右臂下垂。手固握。目斜视。口流涎。
肢搐搦。身微热。用灯草、薄荷、白蜜、煎汤。少点姜汁。磨紫金锭灌之。痉减半。再服热退而痉未全止。改用可保立苏汤两剂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