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食中x
饮食醉饱之后。或感风寒。或着恼怒。食填太阴。胃气不行。须臾厥逆。昏迷不醒。口喑肢废。绝似中风。但气
口急盛。或沉伏。非比中风。左脉浮盛。若作中风中气治之。必死。宜盐汤探吐。吐不出者死。吐后无别症者。
平胃散调理。(杂着)大抵忽然仆倒。不可即断是风。须审其曾着怒气否。曾用饮食否。若系饮食前后感气
而发者。藿香正气散。(茭山)
x情志x
神伤于思虑则肉脱。意伤于忧愁则肢废。魂伤于悲哀则筋挛。魄伤于喜乐则皮槁。志伤于盛怒则腰脊
难以俯仰也。(经文)此情志所伤。而有似于中腑中经之风症。宜调荣养血。不可用风药。昔有孀妇。十指蜷
挛。掌重莫举。肌肤疮驳。风药杂进。绝不奏效。竟以舒郁结调气血药而愈者。不可不知。(立斋)
x似中风选方x
地黄饮子(宣明)治舌痿不能言。足痿不能行。肾弱气厥。不至舌下。
熟地巴戟(去心)山茱萸(去核)肉苁蓉(酒浸焙)石斛附子(炮)
五味子白茯苓菖蒲远志(炮去心)官桂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为末。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七分。水一盏。煎服。
防风通圣散(河间)治中风。风热之剂。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各四分)石膏黄芩桔梗(各八分)
滑石(二钱四分)甘草(一钱)荆芥(三分)白术(炒三分)栀子(三分)
为粗末。加生姜三片。水煎服。自利。去硝黄。自汗。去麻黄。
解利伤寒两感。每两加益元散一两。葱白十茎。豆豉一撮。姜五片。水煎。
牛黄清心丸(和剂)
白芍药麦门冬黄芩当归防风白术柴胡桔梗川芎茯苓杏仁(麸炒各一两二钱)神曲
蒲黄人参(各二两半)羚羊角麝香龙脑肉桂大豆黄卷(碎炒)阿胶(炒各一两七钱半)白蔹干姜(炮
各七钱半)牛黄(研一两二钱)犀角(二两)雄黄(研飞八钱)山药(七两)甘草(五两)金箔(一千二
百片内四百片为衣)大枣(一百枚蒸捣)
各为末。炼蜜和枣膏为丸。每丸重一钱。金箔为衣。温水化下。
导痰汤(济生)
半夏(四两)南星(炮)枳实(麸炒)赤茯苓橘红(各一两)甘草(炙五钱)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十片。煎服。
清燥汤(东垣)
黄(钱半)黄连苍术白术(各一钱)陈皮(五分)五味子(九粒)人参白茯苓升麻(各三分)当
归(一钱二分)泽泻(五分)柴胡麦冬生地神曲(炒)猪苓黄柏(酒炒)甘草(炙各二分)
每服半两。水煎。
八味顺气散
人参白术陈皮茯苓青皮白芷乌药(各一两)炙草(五钱)
为末。每服三钱。水煎。
苏合香丸治中风中气。牙紧不省。及邪祟症。
白术青木香乌犀角香附(炒)朱砂(研水飞)诃黎勒(煨去皮)
檀香安息香(另末酒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荜茇(各二两)
龙脑(研)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薰陆香(别研一两)
为末。入安息香膏。加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丸。水下。
平胃散(方见暑症)藿香正气散(方见霍乱)滚痰丸(方见痰症)泻青丸(方见火症)
<目录>卷之一提纲门
<篇名>伤风
属性:x大意x
虚邪贼风。阳先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经文)盖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气卫于外。风邪不能为害。惟脾虚
而肌肉不充。肺虚而玄府不闭。则风乘虚入。(微论)
x病因x
更衣脱帽。沐浴当风。皮毛之间。卒然受邪。内舍于肺者。外因也。衣被过浓。上焦壅热。内热生风。似乎伤风
者。内因也。肺家素有痰热。复受风邪束缚。内火不得舒泄。谓之寒暄。此表里两因之实症也。有平昔元气
虚弱。表疏腠松。略有不谨。即显风症者。此表里两因之虚症也。(汇补)
x见症x
轻者。咳嗽有痰。咽干声重。鼻燥作痒。或流清涕。腹胀额闷。口燥喉痛。重者。头痛项强。肢节烦疼。憎寒壮热。
头眩呕吐。心烦潮热。自汗恶风。亦有无汗而恶风者。(汇补)
x伤风伤暖辨x
外风所伤。鼻流清涕。咳嗽清痰。舌无胎膜。内热生风。鼻流浊涕。咳嗽稠痰。舌有红点。其余诸症。则相似也。
(汇补)
x伤风伤寒辨x
风循经络。亦有六经传变。其初起头疼身热与伤寒同。但伤风必鼻塞流涕。且多恶风。居暖室之中。则坦
然自如。伤寒恶寒。虽近烈火。仍复怕寒。又伤风在表者。有汗而手足微烦。伤寒在表者。无汗而手足微冷。
伤风在里。肺热而皮肤发疹。伤寒在里。胃热而肌肉发斑。皆各异也。(汇补)
第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