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注“道之以如朝”释曰:“将币”,谓至行朝聘之日。“道之以如朝”,谓至大门外之朝也。
至于朝,诏其位,入复。及退亦如之。郑司农云:“诏其位,告客以其位次也。入复,客入则掌讶出复其故位也。客退,复入迎,为之前驱至于馆也。”玄谓入复者,入告王以客至也。退亦如之,如其为前驱。退复,扶又反。为之,于伪反,亦如字。
[疏]注“郑司”至“前驱”释曰:解诸侯外朝之法,有二称解之,或解取闵公传,季友将生,“间于两社,为公室辅”。注云:“两社,周社、毫社。”此二社在大门内,内门外,既云两社为公室辅,则外朝所在也。或解以为《聘礼》,聘宾在外卒,以柩造朝,柩不可入公门,造朝,朝在大门外可知,是其两解不同。验此文云“于朝”者,即是大门外陈摈介之处,言朝,即外朝,在大门外,於义可矣。云“诏其位”者,谓告皋门外立位。云“入复”者,复,白也。白王宾已至位。云“及退亦如之”者,宾客行朝聘讫,出还馆,谓之退,亦如前与之道至馆。先郑以入复为掌讶诏客,自复己之故位。后郑不从,以入复为入白王,於义为允也。
凡宾客之治,令讶,讶治之。宾客之治,谓欲正其贡赋理国事也。以告讶,讶为如朝而理之。治,直吏反,注下同。为,于伪反,下注为同。
[疏]注“宾客”至“理之”释曰:但诸侯之理,其事众多。郑以贡赋为主,兼再理国事以该之。
凡从者出,则使人道之。从者,凡介以下也。人,其属胥徒也。使道宾客之从者,营护之。从,才用反,注同。
[疏]注“从者,”至“护之”释曰:“从者,凡介以下也”者,上《掌客》凡介、行人、宰、史从宾客来者,皆是从者也。知人是“其属胥徒也”者,讶士即下士,下士使人,明使在下胥徒之等,故知胥徒也。云“营护之”者,使不得侵陵从者也。
及归,送亦如之。如之者,送至於竟,如其前驱、聚柝、待事之属。竟,音境。
[疏]“及归送亦如之”释曰:来时讶为之道,今归又为之道,及聚柝待事皆如前,故云“亦如之”
凡宾客,诸侯有卿讶,卿有大夫讶,大夫有士讶,士皆有讶。此谓朝觐聘问之日,王所使迎宾客于馆之讶。
[疏]注“此谓”至“之讶”释曰:此讶,是诸侯朝觐、卿大夫士聘问之日,讶之入至朝聘之时。按《聘礼记》云:“卿讶,卿,大夫讶;大夫,士讶;士皆有讶。宾即馆,讶将公命。”注云:“使已迎待之命。”“又见之以其挚”,注云:“讶将舍於馆之外,宜相亲也。”聘问之日亦使之讶者,但天子有掌讶之官,即馆之讶馀事皆掌主之,惟朝觐聘问之日使卿大夫讶。诸侯兼官,故大夫士为讶,宾即馆时即为之讶,与此掌讶不同也。
凡讶者,宾客至而往,诏相其事而掌其治令。相,息亮反。
掌交掌以节与币巡邦国之诸侯及其万民之所聚者,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节以为行信,币以见诸侯也。咸,皆也。辟读如“辟忌”之辟。使皆知王之所好者而行之,知王所恶者辟而不为。好,呼报反,注下皆同。恶,乌路反,注同。辟,音辟,注同。
[疏]“掌交”至“行之”释曰:按《序官》,掌交,中土八人,今言“掌以节与币巡邦国之诸侯及万民之所聚者,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之”者,天下九州,千六百馀国,使皆周遍,必无遍理,今言之者,盖是国有不和洽者,遍使知之也。
使和诸侯之好,有欲相与修好者,则为和合之。
[疏]注“有欲”至“合之”释曰:下有结其交好为朝聘,则此好谓使为昏姻之好也。是以郑云“有欲修好者则为和合之”。
达万民之说。说,所喜也。达者,达之于王若其国君。说,音说,注同。
[疏]注“说所”至“国君”释曰:掌交既巡民间,见民有喜说之事,王与国君未知,掌交通达于王及国君也。
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通事,谓朝觐聘问也。
第8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