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三)>第73章
4.17(三,六)甲、段祺瑞出东交民巷,宣告复执政职,并电询张作霖、吴佩孚对时局意见。
乙、贾德耀辞国务总理职。
丙、张宗昌部师长王翰鸣部入北京(奉军继之)。
4.18(三,七)甲、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共产派之「青年军人联合会」及反共之「孙文主义学会」因蒋中正之劝告,均宣告解散,并举行联欢会。
乙、吴佩孚委王怀庆为北京卫戍总司令,唐之道副之,令唐拘捕安福系,监视段祺瑞。
丙、奉鲁军入北京,张宗昌等委李寿金为警察总监。
丁、北京外交团决议,不论段祺瑞下野与否,关税会议仍将续开。
4.19(三,八)甲、段祺瑞为结束金佛郎案诉讼及三月十八日惨杀案之法律问题,下令以其亲信司法次长王文豹代理部务。
乙、段祺瑞派人迎张学良等入北京(图联奉制吴佩孚)不成,再入使馆区。
丙、张作霖电覆段祺瑞,声称不问政局。
丁、吴佩孚委叶开鑫为讨贼联军湘军总司令,彭寿莘为湘鄂边防督办,由湘鄂边境向岳州进攻(张其锽、蒋方震劝吴勿对湘用兵,不听)。
戊、苏俄交通次长谢列布略阔夫,与张作霖洽妥以叶米沙诺夫代伊万诺夫任中东路局长。
己、胡汉民离海参崴赴广州,鲍罗廷、顾孟余、陈友仁、邵力子、谭平山、黄昌谷同行。
4.20(三,九)甲、段祺瑞因联奉不成,走天津,临行以胡惟德代贾德耀署国务总理,由国务院摄行临时执政职权。
乙、国民政府对内宣言,谓张吴终难合作,北方事实上已陷于无政府状态,民众当积极与军阀及帝国主义者抗争,自动召集国民会议夺取政权(一作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言)。
丙、孙文主义学会正式解散。
4.21(三,一○)甲、张作霖与苏俄交通次长谢列布略阔夫续谈中东铁路问题。
乙、张作霖对俄要求加拉罕自动离北京。
丙、北京城内唐之道军因直鲁军之压迫退往南苑,为褚玉璞收编,唐避匿,张宗昌等以王翰鸣为京畿警备总司令。
4.22(三,一一)甲、国民政府对外宣言主废不平等条约,并劝勿承认盘据北京之军阀政府。
乙、张宗昌、张学良、李景林等入北京,军纪败坏,并强迫使用奉票及军用票。
4.23(三,一二)甲、叶开鑫入岳州,唐生智南退。
乙、王怀庆因吴佩孚之力,率毅军三旅入北京。
丙、吴佩孚电请曹锟即日发布下野宣言。
丁、鲁南张宗昌部许琨率队攻击红枪会,屠村庄五十余处。
4.24(三,一三)甲、张宗昌逮捕北京京报社长邵振青(飘萍)。
乙、蒋中正免广州公安局长吴铁城职,以李章达继(吴仍任师长)。
4.25(三,一四)甲、齐燮元代吴佩孚向张学良、张宗昌、李景林提出护宪、颜惠庆内阁摄政、王怀庆维持北京治安等主张(奉鲁军不同意前二事)。
乙、徐谦到库伦(一说徐于4.3随同鲍罗廷等到库伦)。
丙、白崇禧自广州回广西。
4.26(三,一五)甲、北京军警搜捕北京大学及报馆(北京大学代理校长蒋梦麟教授朱家骅等遁入六国饭店再秘密离京)。
乙、北京京报社长邵振青以「勾结赤贼」,「宣传赤化」罪被枪决(邵颇有才,惟生活糜烂,曾受张作霖资助,复为郭松龄所用而诋张)。
4.27(三,一六)甲、齐燮元劝颜惠庆组阁,张学良回奉天与张作霖商吴佩孚所提主张。
乙、日本外务大臣币原训令日使芳泽,决定承认北京新政府,续开关税会议。
丙、比使答覆十六日胡惟德照会,须俟中国政局稳定,关税及法权会议有结果,中比双方同意,再议新约。
丁、冯玉祥、徐谦自库伦赴莫斯科(4.30抵上乌丁斯克)。
4.28(三,一七)甲、公使团领袖荷使请外交部定期与英美法日义五国委员开议上海会审公廨问题(时上海各法团代表已与孙传芳商定由省交涉收回办法)。
乙、调查法权会议复在北京开会。
4.29(三,一八)甲、胡汉民由俄回广州,鲍罗廷、谭平山、顾孟余、陈友仁等同行,蒋中正即邀胡晤谈(胡抵广州,曾受盛大欢迎,据北京苏俄军事武官谢福林报告,胡与古应芬、孙科、伍朝枢、吴铁城等联络,反对俄顾问及共产党,并主监视鲍罗廷)。
乙、张作霖不赞成吴佩孚之护宪主张。
4.30(三,一九)甲、英美法义日五国委员与中国委员在北京开议收回上海会审公廨及改组上海租界内之司法机关。
乙、四川袁祖铭部黔军(王天培、李燊等)因与刘湘妥协,决定离川回黔,刘湘每月接济军饷四十万元(先付一百二十万元)。
丙、蒋中正与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商北伐计划,主联合冯玉祥、阎锡山以牵制奉军,争取川黔部队以防止唐继尧,争取湖南唐生智及江西部队,使参加革命军,并中立孙传芳,即可望于三个月内占领武汉,消灭吴佩孚势力。
丁、蒋中正与鲍罗廷讨论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