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医学正传>第45章

第45章

浆水散(机要)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尽冷,脉弱不能言语,甚而吐逆不止。
半夏(二钱)附子干生姜炙甘草桂心(各五分)良姜(三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浆水煎服之。
姜附汤(活人)治霍乱,吐泻转筋,手足厥冷,多汗。(方见伤寒门。)
理中汤(局方)治过食生冷,遂成霍乱吐泻,食不消,心腹满闷不快。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更加丁香、附子,名丁香治中汤。宜临病斟酌施治。(方见伤寒门。)
(祖传方)
灸法:治霍乱已死而胸中尚有暖气者,灸之立苏。
其法,以盐填满脐孔,灸之不计壮数。
又法治霍乱吐泻不止,灸天枢、气海、中脘四穴,立愈。
天枢二穴,在脐心两傍各开二寸。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半。中脘一穴,在脐上四寸。
洗法治霍乱转筋。
用大蓼一握,水煮熏洗,立效。
(丹溪活套)云:凡霍乱不渴,用生姜理中汤。如渴,用五苓散加五味子、麦门冬、滑石。转筋,用四物汤加酒芩、红花、南星、苍术。又云:冬月,用理中汤。夏月,用黄连香薷散,放井中浸冰冷,顿服乃效。
一方治吐泻,用藿香、苍术、浓朴、陈皮、砂仁、白芷、甘草、半夏、茯苓、人参、炒神曲各等分,水煎。遇寒加干姜,寒甚加附子。
泄泻

《内经》曰:湿胜则濡泄。又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又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又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叔和云:湿多成五泄。是故知风寒湿热皆能令人泄泻,但湿热良多而风寒差少耳。《原病式》曰:泻白为寒,青黄赤黑为热也。大抵泻利,小便清白不涩为寒,赤涩为热。又大便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不腥秽,水液澄澈清冷,小便清白不涩,身冷不渴,脉迟细而微者,皆寒证也。凡谷肉消化者,无问色及他证,便断为热。夫寒泄而谷消化者,未之有也。或火性急速,转化失常,完谷不化而为飧泄者,亦有之矣。仲景曰:邪热不杀谷。然热得湿,则为飧泄也。
噫!寒热二证,冰炭相反,治之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者也,医者可不谨乎。
脉法
《内经》曰:脉细,皮寒,少气,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是为五虚,死。其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脉经曰:泄注,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
又洞泄,食不化,不得留,下脓血,脉微小流连者生,劲急者死。
《脉诀》云:下利微小则为生,脉大浮洪无瘥日。
方法
丹溪曰:泄属湿,属气虚,有火,有痰,有食积者。
戴氏曰:凡泻水,腹不痛者,湿也。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腹痛泻水肠鸣,痛一阵泻一阵者,火也。
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痰也。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食积也。
燥湿,四苓散加苍术,倍白术。甚者,二术炒为末,米饮调服。
气虚,用人参、白术、芍药。
火宜伐火利小水,四苓散加滑石、黄芩、栀子、木通。
痰宜伐痰,海石、青黛、黄芩、神曲为丸服,或用吐以提其清气。
食积,宜消导疏涤之,神曲、大黄、枳实之类。
水泻,用苍术、浓朴、陈皮、炒曲、茯苓、猪苓、泽泻、地榆、甘草,冬加干姜,等分煎服。
泄泻水多者,必用五苓散。
夏月水泻,桂苓甘露饮。(二方并见暑门。)
治泄泻诸药,多作丸子效。
脾胃不和泄泻者,胃苓汤。(五苓合平胃散是也。)
世俗例用涩药治泻,若病久而虚者或可。若初得者,必变他证,为祸不小。殊不知泻多因于湿,分利小水,为上策也。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二条)
清六丸治泄泻。
六一散(一料)加红曲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服。
温六丸治泄泻,或兼呕吐者。
六一散加干姜,或生姜汁亦可,蒸饼丸服。
姜曲丸治食积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