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七言古如《渔翁》曰: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然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款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文章天成,妙手偶得,看似容易却艰辛。韩愈诗以想像出诡诙,以生铲为琢炼;而宗元则以排遣为悲凉,以雅润出秀爽,此其较也。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
与宗元同登贞元九年进士,而以才名同官御史,为王叔文引进。元和初,又同贬官,为朗州司马。而发为歌咏,形之诗什,感慨沉郁,跌荡诙诡,上追杜陵,近媲昌黎,可惊可喜,可歌可泣,承风气之已开,而健笔有陵云意焉。
其仿民歌所作《竹枝词》,尤为生面别开。录近体诗四首。
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五首之一二石头城乌衣巷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苍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禹锡文则敛笔为遒,拓体以宏,遒健而不为肆,矜庄而不伤滞;不为昌黎之肆而得其重,略同柳州之廉而逊其悍;警辟以发奥,徐重以凝气,此所以卓荦为杰,别出于韩柳之外,而自名一家者也。
《天论》上中下,纵横博辩;《上杜司徒书》,激昂慷慨,亦殊肆笔为之。而为人诗文集序,详次生平,约其归趣:叙录之文,而用传状之法,盖唐人文体如此;而不同唐以后序人诗文以发议论,抒交情;托体甚古,其源出于太史公《老庄》、《孟荀》诸传及《自序》,而《汉书·叙传》亦复如此。孟子所谓“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其中《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两篇,骨峻重而气疏古。至于《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汴州刺史厅壁记》,隽杰廉悍,似昌黎《郓州溪堂诗序》;《代郡开国公王氏先庙碑》、《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朴重茂典,似昌黎《乌氏庙》、《沂国公先庙》《袁氏先庙》诸碑;《赠太师崔公神道碑》、《赠左散骑常侍王公神道碑》、《赠右仆射史公神道碑》,渊懿宏放,似晶黎《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唐故相权公墓碑》;皆得昌黎之一体。
而尤深明佛法,晓畅禅机,以为:“天生人而不能使情欲有节,君牧人而不能去威势以理。至有乘天工之隙以补其化,释王者之位以迁其人,则素王立中枢之教,懋建大中;慈氏起西方之教,习登正觉。然儒以中道御群生,罕言性命,故世衰而浸息;佛以大慈救诸苦,广起因业,故劫浊而益尊。
自白马东来而人知像教,佛衣始传而人知心法,宏以权实,示其摄修,味真实者,即清净以观空,存相好者,怖威神而迁善,厚于求者植因以觊福,罹于苦者证业以销冤,革盗心于冥昧之间,泯爱缘于死生之际,阴助教化,总持人天,所谓生成之外,别有陶冶;刑政不及,曲为调柔。始由见性,终得自在。机有浅深,法无高下。
分二宗者,众生存顿渐之见,说三乘者,如来开方便之门。名自外得,故生分别;道由内证,则无异同。”遂为《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曰:
初,摩诃迦叶受佛心印,得其人而传之,至师子比丘,凡二十五叶,而达摩得焉。
东来中华,华人奉之为第一祖。又三传至双峰信公。双峰广其道而歧之:一为东山宗,能、秀、寂,其后也。
一为牛头宗,严持威、鹤林、径山,其后也。分慈氏之一支,为如来之别子,咸有祖称,粲然贯珠。大师,号法融,姓韦氏,延陵人。
少为儒,博极群书;既而叹曰:“此仁义言耳,吾志求出世间法。”
遂入句曲,依僧灵,改逢掖而缁之。徙居是山,宴坐石室;以慧力感通,故旱麓泉涌;以神功示现,故皓雪莲生。巨蛇摧伏,群鹿听法。
贞观中,双峰过江,望牛头,顿锡曰:“此山有道气,宜有得之者!”乃东,果与大师相遇,性合神契,至于无言,同跻智地,密付真印;揭立江左,名闻九围。学徒百千,如水归海。由其门而为天人师者,皆脉分焉。
显庆二年,报身示灭。道在后觉,神依故山;戒香不绝,龛座未饰,夫岂不思乎!盖神期冥数,必有所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