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去声。〔2〕自责以勉人也。尹氏曰:“成德以仁为先,进学以知为先。故夫子之言,其序有不同者以此。”〔3〕道,言也。自道,犹云谦辞。
子贡方〔1〕人。子曰:“赐也贤乎哉〔2〕?夫〔3〕我则不暇。”〔4〕〔1〕方,比也。〔2〕乎哉,疑辞。〔3〕夫,音扶。
〔4〕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虽亦穷理之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所以自治者疏矣。
故褒之而疑其辞,复自贬以深抑之。谢氏曰:“圣人责人,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如此。”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1〕〔1〕凡章指同而文不异者,一言而重出也,文小异者,屡言而各出也。此章凡四见,而文皆有异,则圣人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
子曰:“不逆诈〔1〕,不亿不信〔2〕。抑〔3〕亦先觉者,是贤乎!”〔4〕〔1〕逆,未至而迎之也。诈,谓人欺已。〔2〕亿,未见而意之也。不信,谓人疑己。〔3〕抑,反语辞。〔4〕言虽不逆不亿,而于人之情伪,自然先觉,乃为贤也。杨氏曰:“君子一于诚而已,然未有诚而不明者。故虽不逆诈、不亿不信,而常先觉也。若夫不逆不亿而卒为【TXT论坛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TXT小说,记住我们的论坛(www。txtbbs。com)】00小人所罔焉,斯亦不足观也已。”
微生亩〔1〕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2〕者与〔3〕?无乃为佞〔4〕乎?”
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5〕〔1〕微生,姓;亩,名也。亩名呼夫子而辞甚偶,盖有齿德而隐者。〔2〕栖栖,依依也。〔3〕与,平声。〔4〕为佞,言其务为口给以悦人也。〔5〕疾,恶也。固,执一而不通也。圣人之于达尊,礼恭而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
子曰:“骥〔1〕不称其力,称其德〔2〕也。”〔3〕〔1〕骥,善马之名。〔2〕德,谓调良也。〔3〕尹氏曰:“骥虽有力,其称在德。人有才而无德,则亦奚足尚哉?”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1〕”子曰:“何以报德〔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
〔1〕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德,谓恩惠也。〔2〕言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乎?〔3〕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
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或人之言,可谓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雠,而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此章之言,明白简约,而其指意曲折反复,如造化之简易易知,而微妙无穷,学者所宜详玩也。
子曰:“莫我知也夫〔1〕”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2〕〔1〕夫子自叹,以发子贡之问也。夫,音扶。〔2〕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无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也。然深味其语意,则见其中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之妙。盖在孔门,惟子贡之智几足以及此,故特语以发之。惜平其犹有所未达也!程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在理当如此。”又曰:“下学上达,意在言表。”又曰:“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盖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
然习而不察,则亦不能以上达矣。”
第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