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四书集注>第82章

第82章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1〕〔1〕大言不惭,则无必为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陈成子弑简公〔1〕。孔子沐浴而朝〔2〕,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3〕”公曰:“告夫三子!〔4〕”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5〕”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6〕〔1〕成子,齐大夫,名恒。简公,齐君,名王。事在《春秋》哀公十四年。〔2〕朝,音潮。
是时孔子致仕居鲁,沐治斋戒以告君,重其事而不敢忽也。〔3〕臣弑其君,人伦之大变,天理所不容,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故夫子虽已告老,而犹请哀公讨之。〔4〕夫,音扶,下“告夫”同。三子,三家也。时政在三家,哀公不得自专,故使孔子告之。〔5〕孔子出而自言如此,意谓:弑君之贼,法所必讨。大夫谋国,义所当告。君乃不能自命三子,而使我告之邪?〔6〕以君命在告,而三子鲁之强臣,素有无君之心,实与陈氏声势相倚,故诅其谋。
而夫子复以此应之,其所以警之者深矣。程子曰:“左氏记孔子之言曰:‘陈恒试其君,民之不予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此非孔子之言。诚若此言,是以力不以义也。若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至于所以胜齐看,孔子之馀事也,岂计鲁人之众寡哉?当是时,天下之乱极矣,因是足以正之,周室其复兴乎?鲁之君臣,终不从之,可胜惜哉!”胡氏曰:“《春秋》之法:弑君之赋,人得而讨之。仲尼此举,先发后闻可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1〕〔1〕犯,谓犯颜谏争。范氏曰:”犯非子路之所难也,而以不欺为难。故夫子教以先勿欺而后犯也。”
99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1〕君子循天理,故日进乎高明。小人徇人欲,故日究乎汗下。
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1〕〔1〕为,去声,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程子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愚按:圣贤论学者用心得失之际,其说多矣,然未有如此言之切而要者。于此明辨而日省之,则庶乎其不昧于所从矣。
蓬伯玉使人于孔子〔1〕。孔子与之坐〔2〕而问焉,曰:“夫子〔3〕何为?”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4〕〔1〕蘧伯玉,卫大夫,名瑗。使,去声,下同。孔子居卫,尝主于其家。既而反鲁,故伯玉使人来也。〔2〕与之坐,敬其主以及其使也。〔3〕夫子,指伯玉也。〔4〕言其但欲寡过而犹未能,则其省身克己、常若不及之意可见矣。使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辞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平”以重美之。按庄周称“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又曰:“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盖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是以践履笃实,光辉宣着。不惟使者知之,而夫子亦信之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1〕重出。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1〕〔1〕此《艮卦》之象辞也。曾子盖尝称之,记者因上章之语而类记之也。范氏曰:”物备止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故君子所思不出其位,而君臣、上下、大小皆得其职也。”
子曰:“君子耻〔1〕其言而过〔2〕其行〔3〕”
〔1〕耻者,不敢尽之意。〔2〕过者,欲有诗之辞。〔3〕行,去声。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1〕者不惑,勇者不惧。〔2〕”
子贡曰:“夫子自道〔3〕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