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四书集注>第60章

第60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夫,音扶。舍,上声。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程子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住则月来,寒在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平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又曰:“自汉以来,儒者皆不识此义。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愚按:自此至终篇,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1〕好,去声。谢氏曰:“好好色,恶恶臭,诚也。好德如好色,斯诚好德矣,然民鲜能之。”
《史记》:“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丑之,故有是言。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2〕一篑,进,吾往也。”〔3〕74〔1〕篑,求位反,土笼也。〔2〕覆,芳服反。〔3〕《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言山成而但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子曰:“语之而不情者,其回也与!〔1〕”
〔1〕语,去声。惰,懈怠也。与,平声。范氏曰:“颜子闻夫子之言,而心解力行,造次、颠沛未尝违之。如万物得时雨之润。发荣滋长,何有于惰?此群弟子所不及也。”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1〕〔1〕进、止二字,说见上章。颜子既死而孔子惜之,言其方进而未已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1〕〔1〕夫,音扶。榖之始生曰苗,吐华曰秀,成谷曰实。盖学而不至于成,有如此者,是以君子贵自勉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1〕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1〕“焉知”之焉,於虔反。〔2〕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闻,则不足畏矣。言此以警人,使及时勉学也。曾子曰:“五十而不以善闻,则不闻矣。”盖述此意。
尹氏曰:“少而不勉,老而无闻,则亦已矣。自少而进者,安知其不至于极乎?是可畏也。”
子曰:“法语〔1〕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2〕,能无说乎?
绎〔3〕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4〕”
〔1〕法语者,正言之也。〔2〕巽言者,婉而导之也。〔3〕绎,寻其绪也。〔4〕法言人所敬惮,故必从;然不改,则面从而已。巽言无所乖忤,故必说;然不绎,则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也。杨氏曰:“法言,若孟子论行王政之类是也。巽言,若其论好货、好色之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