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四书集注>第149章

第149章

〔1〕孔氏曰:“宣王之遇臣下,恩礼衰薄,至于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则其于群臣可谓邈然无敬矣。故孟子告之以此。‘手足’、‘腹心’,相待一体,恩义之至也。‘如犬马’,则轻贱之,然犹有豢养之恩焉。‘国人’,犹言路人,言无怨无德也。‘士芥’,则践踏之而已矣,斩艾之而已矣,其贱恶之又甚矣;‘寇雠’之报,不亦宜乎!”〔2〕为,去声。下“为之”同。《仪礼》曰:“以道去君而未绝者,服齐衰三月。”王疑孟子之言太甚,故以此礼为问。〔3〕导之出疆,防剽掠也。〔4〕先于其所往,称道其贤,欲其收用之也。〔5〕三年而后收其田禄里居,前此犹望其归也。〔6〕极,穷也。穷之于其所往之国,如晋锢栾盈也。潘兴嗣曰:”孟子告齐王之言,犹孔子对定公之意也。而其言有迹,不若孔子之浑然也。盖圣贤之别如此。”杨氏曰:“君臣以义台者也。故盂子为齐王深言报施之道,使知为君者不可不以【TXT论坛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TXT小说,记住我们的论坛(www。txtbbs。com)】79礼遇其臣耳。若君子之自处,则岂处具薄乎?孟子曰:‘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君子之言盖如此。”
盂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徒。”〔1〕〔1〕言君子当见几而作,祸已迫则不能去矣。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1〕〔1〕张氏曰:“此章重出。然上篇主言人臣当以正君为急,此章直戒人君,义亦小异耳。”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1〕〔1〕察理不精,故有二者之蔽。大人则随事而顺理,因时而处宜,岂为是哉?
孟子曰:“中〔1〕也养〔2〕不中,才〔3〕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4〕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5〕”
〔1〕无过不及之谓中。〔2〕养,谓涵育薰陶,俟其自化也。〔3〕足以有为之谓才。〔4〕乐,音洛。贤,谓中而才者也。乐有贤父兄者,乐其终能成己也。〔5〕为父兄者,若以子弟之不贤,遂遽绝之而不能教,则吾亦过中而不才矣,其相去之间能几何哉?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1〕〔1〕程子曰:“‘有不为’,知所择也。惟能有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邪?”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1〕〔1〕此亦有为而言。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1〕〔1〕已,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不加毫末。非孟子真知孔子,不能以是称之。”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1〕〔1〕必,犹期也。行,去声。大人言、行,不先期于信、果。但义之所在,则必从之,卒亦未尝不信、果也。尹氏曰:“主于义,则信、果在其中矣。主于信、果,则未必含义。”王勉曰:“若不合于义而不信、不果,则妄人尔。”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1〕〔1〕大人之心,通过万变。赤子之心,则纯一无伪而已。然大人之所以为大人,正以其不为物诱,而有以全其纯一无伪之本然;是以扩而充之,则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极其大也。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1〕〔1〕养,去声。事生固当爱敬,然亦人道之常耳。至于送死,则人道之大变,孝子之事亲,舍是无以用其力矣;——故尤以为大事,而必诚必信,不便少有后日之悔也。